APP下载

思政课学生主体性学习实现的新路径

2016-05-14胡安全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实现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

胡安全

摘要:学生主体性学习至今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家乡报告教学法的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法有教学活动参加的全员性、教学环节的实践性、教学改革的低成本和可复制等特色,是思政课实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新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主体;实现路径

虽然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取得的重要共识,但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然是思政课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各高校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做法,如武汉大学的“思政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复旦大学的“思政课混合式开放在线教学模式”,大连理工大学的“案例教学法”,中央财经大学的“高校思政课主题教学群模式实验”以及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入法、自主学习法、个性化作业法等,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值得充分肯定。

目前关于思政课学生主体问题的探讨成果不多。如李晋玲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研究》,刘波的《高职思政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探索》,刘久芳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孙国徽、李冬华、陈秋霞的《“问题导向、学生主体”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等。安徽师范大学在思政课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实践中,创造了一个以“家乡的改革和发展报告”为核心的新教学法。这种方法经过三个年级的试验,得到了学生们的充分肯定、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家乡报告教学法是低成本、高效益、可复制的实现思政课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新路径。

一、家乡报告教学法提出的主要背景

就总体而言,思政课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其吸引力、感染力不强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已经进入了教材和课堂,但要完全进入学生的头脑还有很大的难度。“三进”的最后一进成了短板。

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不强,不了解教学的对象及其特点,进行一刀切式的满堂灌。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年轻的高级生命,都有各自成长的处境、经历、专业,都有各自的长处、难处、想法,都有不同的知识文化背景和思维特点。思政课作为一门育人的课程,如果一刀切地说教,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思政课教学模式尚未根本转变,没有构建学生主体性学习新模式。在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没有能够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平等的有机结合,仍然是教重于学、教先于学、教尊于学。在优质师资依然短缺的情况下,思政课如果不能实现教与学平等的有机结合,是难以改变被动的现状的。教师在整个学期唱独角戏,很难改变课堂氛围相对单调的状态,很难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思政课教学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思政课教学与移动互联网在吸引和感染学生方面,竞争的压力和难度进一步加大了。如果说以往仅仅是因为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对学生吸引力不够的话,那么移动互联网(通过智能手机)则以其巨大的信息量和精彩的视频强烈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他们中的很多人更不愿意专注地听课。有的学校采取上课集中管理手机的做法,这不是治本之策。

思政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即没有很好地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过,思政课教学改革也具备一些有利条件,一是学生本身提供了思政课教学的第一资源和最重要的素材。他们的专业学科及其成长、家乡、文化背景和社会关系等资源和条件,是思政课最丰富、最实用的教学材料。过去对这一点我们认识不清,挖掘和使用不够;二是互联网大数据为学生收集各方面的学习资料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和收集家乡的历史文化、改革进程、发展成就和存在问题的情况和资料,以拓展视野和空间;三是不同专业和学科为构建各具专业特色的思政课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二、家乡报告教学法的内容和特点

自2012年开始,笔者连续三届在承担“概论课”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在精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的同时,设计和试验了让学生自己准备并宣讲“家乡的改革和发展报告”环节。前两届报告以家乡小组为单位进行,同一个家乡的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准备材料和课件,并推举一人登台讲授;自2014年3月开始,活动改为全员报告,即每位学生都要准备并宣讲家乡改革和发展情况。这样更符合开展活动的目的,即让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

家乡报告的做法是:学期初布置,学期中进行,学期末总结。具体地说就是:

第一,宣示报告宗旨。报告活动的宗旨是学习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调查、了解家乡的实际情况,将理论原理与地区实际结合起来,参与创建和概括各具特点的地区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实践活动(学习研究,资政参考)。

第二,规定报告内容。每个报告的内容必须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一是家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成就;二是家乡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三是报告人针对困难和问题提出的应对思路和政策建议。报告内容要突出重点和家乡特色。

第三,明确报告要求。报告的家乡单元是指县(或县级市,或地级市的市辖区)、直辖市可报告辖区内的某一个具体领域。同一家乡单元如有多名同学,可以相互协商,或报告不同领域,或报告其下一级地区(如乡镇、街道等)。报告按学号顺序进行,每周安排一节课,每节课约10人,每人5分钟~10分钟。报告形式是在讲台上利用PPT进行演讲。统一PPT形式规范,包括PPT文件名、封面等。

第四,提高报告成绩在课程总评中的权重。教师在每位学生报告后,立即根据其思想深度、材料信息、概括能力、课件制作、语言表达、教态板书、总体印象等七项要素和分值进行评分,每周一次对报告活动进行点评。报告分数一般占课程总评成绩的35%~40%,与考勤成绩一起约占课程总评成绩的50%。在学期末家乡报告活动结束之际,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

相对于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入法、自主学习法、个性化作业法等教学法,家乡报告教学法有其鲜明的特色:一是活动参加的全员性。学生全员参与家乡报告活动,而且是平等参加,机会、时间、要求等都是平等的,这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丰富性主要来自学生的努力和贡献;三是教学环节的实践性。这种实践性的价值不在于课外活动和假期活动,而在于课堂内部的实践特色;四是课程考核的过程性。降低期末考试的权重,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五是教学改革的低成本、可复制和可推广。家乡报告并不需要大规模的、复杂的动员和组织,不需要巨额经费的支持和保障,成本低,效益高,可复制,可推广。

三、家乡报告教学法的成效和启示

第一,调动了学生学习“概论课”的积极性,增进了学生对家乡和国家的了解和感情,促进了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发展历史、主要资源、人口特征等基本国情的认识。家乡报告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一个良好的实现形式,它强化了教师与学生围绕课程教学的互动,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离开了智能手机,专注于教学活动。活动情况表明,90后大学生虽然生长于家乡,但他们原来从学校到学校,对家乡并不太了解。学生在准备报告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才知道家乡是多么可爱可亲,也油然而生出对家乡建设的责任感。在这里,爱国主义通过爱家乡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每位同学在了解自己家乡的同时,通过其他同学的介绍,也了解了其他的“家乡”——也就是整个国家的基本国情,这有助于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第二,提升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运用理论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准备家乡报告过程中得到了显著提高。报告活动使学生既通过了解家乡改革和发展的情况深入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通过报告实践的锻炼增强了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报告活动中,我们要求学生既要介绍家乡改革和发展的成就,又要分析家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困难和问题,还要思考应对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工作思路,尽可能从科学性和可行性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这一主体性的学习过程,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认真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彻底改变了单一的、被动的简单学习和应付考试的状况。

第三,增强了“概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丰富了“概论课”教学的内容和材料,使学生加深了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理解。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虽然与教学内容有很大关系,但说到底,还是主要来自于学生自己的教学参与。学生本身就是思政课最好的教学资源。实际上,学生的家乡报告为“概论课”教学提供了各个家乡改革和发展的历史、实践、事实、数据、表格、图片、视频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和不同地域,有力地说明和验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概论课”各章节内容的学习,很好地发挥了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避免了教师满堂灌和独角戏的单调。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以家乡报告的形式,积极参加了“概论课”的教学过程,成为思政课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乡报告教学实践对思政课教学改革有着良好的启示。概括地说,主要有四点:一是思政课教学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关键,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的参与活动成为课程教学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思政课教学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就是要牢固树立学生本身就是课程教学的第一资源的观念,激发学生开发自身资源投身到教学中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思政课教学实现学生主体性的途径,就是要努力开发学生家乡——这个容易打动他们心弦的地方——的教学资源,通过其家乡的历史、文化、改革和发展,使学生个人的处境和经历同民族命运和国家发展道路联系起来;四是思政课教学实现学生主体性的核心,就是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地形塑和培育学生健康、良好的思想品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到学生的灵魂和行为中去。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实现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