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测控专业建设的思考
2016-05-14张翠平
张翠平
摘要:为满足企业需求,在探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提出了“工程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实践环节等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我们所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
关键词:工程化人才;应用型人才;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067-02
一、引言
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把仪器仪表类原来的11个专业归并为一个大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作为1999年新建的本科院校,我院在2004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始招生。自设置该专业起,我们就一直关注企业需求、调研学生的“满意度”,结合学生发展和就业质量,探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经过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测控专业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工程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刻理解工程化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人才培养观念主要体现在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两个方面。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这是目前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就是要有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我院地处江苏省,江苏省特别是苏南地区密集与高度发达的机械、电子等行业制造企业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大,根据学院的办学实际,我们确立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工程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观念,同时将行业、企业纳入人才培养的范畴,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企业与我们一起共同承担工程人才的培养。[1]
工程化应用型人才是介于学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是连接研发工程师和普通技术操作人员的桥梁。他们既要领会、理解、落实研发工程师的设计和意图,又必须通过加强集体协作以解决实际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复杂性和深刻性的日益增加,必将成为社会需求的大多数。[2]
三、围绕工程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的工程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遵循“岗位主导、德能并重、产教结合、学做一体”的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流程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流程与我们所遵循的模式是一致的,以岗位为第一要素,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终极目标,培養真正的“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管用、专业技能实用”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新制定的培养方案,本着“三增二减”的原则,以学位课程为核心,增加重要基础课学时,增加实践类课程,增加与专业相关的软件类课程,减少理论性强的课程、减少与专业方向无关的或内容重复的课程,其中实践教学内容学分在课内教学总学分中所占比例达33%,且有3门专业核心课程即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测控电路设计和单片机技术与企业共建,由企业撰写教学大纲,并由企业资深工程师授课,对应实践教学环节的素材也来源于企业的项目任务书,学生与企业直接对接,缩短了学生成长为工程师的时间,减少了企业再培养的用人成本,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合适的人才难的尴尬局面。
四、优化教师结构,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工程化应用型人才是面向工程实践的实用性人才,培养过程必须重视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应用能力。教师尤其是我院这种建校时间较短的年轻学校里的师资,基本是从高校毕业就直接到高校任教,缺少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是当前工程化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为培养出工程化的人才,我们结合测控专业特点,在培养工程化的师资队伍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1.对现有教师实行学术休假,派送教师进入企业,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根据企业需求什么,教师需求什么,双方开展良好的合作,最终企业、教师、学生三方都能得益。
2.引进企业优秀工程师做兼职教师。有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与企业共建,从企业工程师的视角来剖析,课堂内容丰富又实用,获学生高度好评。
3.引进专职的工程化师资。在师资引进中,尤其是实验教师,优先聘用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要求教师拥有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工程实践资质。同时在对教师的评价考核方面,也从之前侧重评价教学、论文等为主,转向评价课题、专利、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为主,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
五、以“卓越工程师实训”计划为平台,加强实践训练
为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我们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路,与企业开展“卓越工程师”实训项目,也即让学生大一到大四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目的进行实训,全方位塑造学生,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规范、专业能力和团队精神的人才。根据学生自愿原则,让学生利用每年暑假深入企业,企业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制定相应的企业实训计划,学生在进入大四后,在企业集中实训一年,开展工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六、结语
从我院设立专业之初,基本沿袭母体院校-南京理工大学的培养方案,到现在根据自身定位摸索出的适合三本院校学生发展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我们走过了十一年。在这十多年中,我们通过与各种类型的高校调研取经、回访毕业生、与行业企业紧密接触,提出了“工程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调整了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了专业课程体系,更新了课程教学内容等,采取了多项措施,使得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成为我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我们相信我们不是仅仅给学生发一个文凭,而是要开启学生的职业生涯,我们也不是仅仅给学生找一个工作,而是要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志刚,等.地方高校工程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75-80.
[2]周小里.“一线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8):71-73.
[3]赵前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仪器仪表学报2010,(8):290-293.
[4]杨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2):98-100.
[5]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