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2016-05-14孙桂英

情感读本·理论篇 2016年5期
关键词: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创新教育

孙桂英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创新精神的培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是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一个表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培养人才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只有及时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而不是某种形式。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作教师的就一定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不能包办学生的一切。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其学习的效果,都与我们教师的导语有很大关系。所以一堂成功的历史课,首先须看课堂导语是否精彩。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语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和启发诱导作用。授课前一段精彩的导语,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的导语要精,简洁明快,不能过长;要巧,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准,找准切入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势进入新课的轨道。

因为,历史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把一些较为枯燥的文字变成有趣的提问,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版图辽阔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版图渐渐变小。我在讲《十九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鸦片战争前中国版图像一只肥鸡,为什么鸦片战争后就变成了一头瘦骨嶙峋的小鸡了呢?这样学生就容易带着问题思考,会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

二、引导想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马斯洛认为,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创造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根据初中学生具有好奇性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的明显特点,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以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做人之所不见,从而优化学生的创新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每一堂课,我都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想、问、辩。刚开始绝大部分同学胆小,也不知如何提出问题,我就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讲维新变法运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你认为变法的结果会怎样?鼓励学生大胆作答,只要能积极思考回答,不论答案正确与否,都给予表扬或肯定,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思维打开了,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书上的内容,还将课外知识,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许多学生能在老师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鼓励质疑,启迪学生标新立异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本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对于神机妙算、遇事先知的“智多星”诸葛亮,我认为教材只从正面谈到他的智慧、才能,而历史上的诸葛亮非“不食人间火”的超人,他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当我这样说以后,同学们立即来了兴趣,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提出了诸葛亮的不聪明之处:1.用人多疑,不会招贤。 2.事无大小,亲自过问。 3.实无大事,缺少勇气和判断。

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这一行为本身就蕴含创造思维的火花。为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可不可以那样。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大胆提出问题,不唯书,不唯上。“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它的关键在于“新”和“异”,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多种的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愿意去学、去探索、去求知,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创新教育
工匠精神面对高职装备制造培养人才研究
立足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培养人才振兴乡村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浅析独立学院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