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画像石的象征意义及汉代的文化风貌
2016-05-14高梦晴
摘 要:汉画像是一种象征型的艺术,它通过象征性符号展示了汉代的精神风貌。车马出行、瑞鸟衔币、拜谒等图像统构在这块汉画像石上。一个概念中寓意了好几个形象,又或者说一个形象中蕴含了多层意义。过去与升仙,现在与祭拜,未来与祈望,共同呈现了汉代的文化空间。
关键词:徐州汉画像;瑞鸟衔币;车马出行;象征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其汉代画像石艺术独具特色,与汉兵马俑、汉墓并称中国“汉代三绝”。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馆藏的一块东汉的汉画像石,别具一格, 它以象征性的图像符号向我们展示了汉代的精神风貌。以中间的菱形纹为界,上层为众人拜谒,下层为“车马出行”,并刻有“瑞鸟衔币(五铢钱)”的形象。与其他车马出行图相比之下,此汉画像石中描绘的“鸟衔五铢钱”的形象独树一帜。车马出行、瑞鸟衔币、菱形纹、众人拜谒统构在这块画像石上,它们所隐含的东西显然超过了明显的和直接的意义。其简化形式下的象征性表现了墓主以及墓主后人的多重理想——过去、现在、将来的期望在这块小天地中呈现。
一、升仙之途
汉代人对升仙都有着一种渴望,这种渴望不仅贯穿了他们的一生,也延续到了其死后的世界。这块汉画像石便是这种观念的具象表现之一。第一层是“由右向左”行进的车马和行拜谒礼的人物,并有六只衔着五铢钱的凤鸟作从空中飞来状。这种“左向行进”的动态构图方式体现着“向西行进”的方位趋向[1],并且中国古代“东主生、西主死”的宇宙观,不管是画幡还是壁画,墓中死者升天时皆面向左,即西方[2]。那么,这种方位趋向的目的地就不言而喻了,即作为汉代人魂牵梦绕的长生不老的仙人世界——西王母的昆仑山,而掌管着不死药的西王母的昆仑山仙界就在汉人阴阳五行宇宙观中的西方。《山海经·卷十六·大荒西经》曰:“西有王母之山”“西海之南……又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在《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有云:“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立西郊以祭阴,名曰西王母。”李立和谭思梅也在文章中说:“汉画中西王母与东王公形象,恰恰是阴阳和合的内在本质与对立的外在表象的形象再现……遂构成对宇宙自然的‘两极崇拜,而‘两极之属,其‘东西两向的方位属性自然凸显出来[3]。”在汉画像中,西王母也常常被设在画像石的左侧,也就是西方。故西王母象征着阴阳哲学中的“阴”以及方位中的“西方”,这浩浩荡荡的车马的驶向也就是西方西王母的仙界。
但是,去仙界是需要层层的严格考验的,并且只有得到仙人的认可才能进入仙界。在汉代,个人的忠孝节义善行等高贵品格不仅是活着时进入仕途的关键,也是死后进入仙人世界的最终考验。此汉画像中衔着钱币的凤鸟的出现则说明祠主通过了考验。在古人看来,作为祥瑞象征的凤鸟只会出现在德贤之人身边,如帝王为展示自己的威望与德行,总会伴有“凤凰来栖,百鸟朝贺”等瑞兆。《山海经?海内经》曰:“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4]。”不仅如此,“凤至善至真至美,人的灵魂只有在凤的导引下,才能飞登九天,周游八极[5]。”不过,仅通过德行的终极考验是不够的,还要有世俗的财富——钱币,钱币不但能够辟邪,还能够“贿祭”鬼神而乞庇请佑[6]。《后汉书·李固传》云:“古之进者,有德有命;今之进者,唯财有力。”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像石墓更是有这样的题记:“上有龙虎衔利来,百鸟共持至钱财[7]。”正所谓“钱可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不但与鬼神方便,也与己方便。得到了仙人的认可和钱财的帮助,祠主来到了西王母仙界,与其他通过考核的贤人在仙界使者的引领下,准备共同去拜谒昆仑山之主。
二、祭拜之途
汉代有厚葬之风气,源于“事死如归”的生死观。古人认为,灵魂升天以后,人只剩下形魄,形魄为阴物,只好归于土,认为将重新“生活”于黄泉。而汉代独尊的儒家更是有“事死如事生,礼也”的礼制规定。信立祥也认为在画像中,“死亡已不是令人恐惧的生命终结,死后住在地下世界的祠主灵魂,依然向往和怀恋着人间的一切,可以回到修建在尘世间的祠庙中来,享用子孙家人精神和物质的献祭,人鬼之间思想上的交流、伦理感情上的融会,通过祭祀得到实现[9]。”虽然随着祠主魂归仙界,形魄归黄泉一切已成了过去时,但是祠主在感情上并没有远离尘世,仍然要时时到祠庙中重温和延续人间的天伦之乐[10],所以后人的祭拜活动依然在继续。究其实,在于他们“把死人当活人对待,以为活人需要的,死人也需要[11]。”这不仅是对死者的一个敬慰,也是对活着的人的一种心灵安慰以及以“孝”称誉于世,继而“举孝廉”入仕的期望。此汉画像石大概就是表达了这双重希冀。
在第一层中,墓主人的子孙后代驶着浩浩荡荡的车马前往维系现实的人间世界与鬼神世界的纽带——墓地祠堂,去祭拜已故先人。而展翅俯冲下来的凤鸟大概是祠主(仙人)以及其派来的使者,因为在古人眼里,凤鸟“作为阳禽的神鸟,于是成为灵魂(亦即生命精髓)的化身[12]。”所以凤又是先祖的化身,它无处不在[13]。凤鸟们衔着人神相通的媒介——钱币,与已升仙的墓主人前往祠堂接受后人的祭拜。到达目的地后(第二层),祠主后人们在长者的组织下进行拜谒。是故,此汉画像既是墓主人告诫希望后人不要忘记对已故先人的孝敬,以满足自己尘世间亲情的延续,而其自己也会保佑后代们仕途光明,富贵多子,也是子孙们以肖像为原型来告慰墓主人的象征。
三、祈望后世
汉人用形态各异的艺术装饰墓葬,表现了一种深厚遥远的对未来的精神依托。在他们那里,汉画像不仅仅是一幅幅刻在石头上的肖像,而且“肖像就是原型”。正如布留尔所说,古人们相信从肖像那里就可以得到如同从原型那里得到的一样的东西;可以通过对肖像的影响来影响原型[14]。所以,汉画像不仅仅表现了墓主人对自己死后生活的描绘,还表现了墓主人对后世的一种祈望。他用汉画像刻画出现实中的种种原型,以此象征自己对后代的美好庇护。
首先,是对后代子孙的祈望。场面宏大的车马出行,则是表现了墓主人希望后代们可以过上显贵的生活。在汉代,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车马是出行仪仗,是身份的象征,主人的身份地位决定了随行车马的规格。墓主人通过这壮观的车马出行的队伍,象征性地影响与其相对应的原型,即子孙后代们成为了达官显贵,第二层的拜谒队伍也正是说明成为达官贵人的子孙已是朝廷的重要一员。凤鸟则是表达了墓主人对后人品德上的要求。《鲁灵光殿赋》中说:“恶以诫世,善以示后。”墓主通过凤鸟以示后人,希望他们能够德贤忠孝节义兼备,至善至美。以凤鸟为他们人生追求的楷模,正如《艺文类聚》中载古圣人老子曾感叹:“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并且,凤鸟还有另一层寓意——多子多孙。在古代,鸟图腾总是焕发出浓厚的生殖崇拜的色彩。陈勤建在《中国鸟信仰中》也有多处论及[15]。凤鸟所衔的五铢钱则象征了“百鸟共持至钱财”,即后辈们有着富裕的生活,钱财取之不尽。按照当时观念,财富甚至与政治地位已经密不可分。
其次,是对国家的一种期望。国有圣贤之君主,贤良忠诚博学宏才的臣子大有作为,上行下效,国家也会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的祥瑞标志凤鸟才会出现,正如许慎《说文解字》云:“凤,神鸟也”“见则天下大安宁”。只有天下安宁了,商业经济发达了,国家才会出现统一的且秩序井然的货币流通。因此,“鸟衔币”是国家安康的象征。在汉代,车马不仅是代步工具和身份的象征,而且还被视为国力盛衰的标志[16]。正如《后汉书·马授列传》说:“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所以,车马是寓意国力强盛。那么第二层的拜谒,在此就不言而喻——四方臣服,尊卑有序,以应天子。
综上所述,墓主人通过把车马出行、瑞鸟衔币、拜谒等组织在一个画面上,用“瞬间性”的场景展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动态故事,表现了其在历史时间轴上的期望,呈现了此汉画像所象征的深刻文化,并通过彼此之间的意指性的内在联系,“力图阐明和揭示某种完全属于未知领域的东西[17]。”这种未知领域的东西,在这块汉画像所象征的过去——升仙;现在——祭拜;未来——祈望中表现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寓意,在一个概念里面有好几个形象,又或者说,一个形象中蕴含了好几个概念。总而言之,此汉画像表现了一种生命意识的幻象[18],羽化成仙的幻想,现实生活的眷恋,人世情感的不舍,对子孙的期望以及对国家的寄望,等等,皆由这隐喻性的象征图像表现了出来。
参考文献:
[1][3]李立,谭思梅.汉画车马出行画像的神话学诊释[J].理论与创作,2004,(06):117-124.
[2]孙作云.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画幡考释[J].考古,1973,(01):58.
[4]袁珂著.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57.
[5]陈勤建著.中国鸟信仰:关于鸟化宇宙观的思考[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106.
[6]萧兵著.辟邪趣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12.
[7]张其海.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像石墓[J].考古,1975,(02)
[8]陈江风著.汉化与民俗:汉画像研究的历史与方法[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91.
[9][10]信立祥.汉画像综合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183.
[11][14][法]列维·布留尔著.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450;73.
[12][15]王小盾著.中国早期思想与符号研究:关于四神的起源及其体系形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646.
[13]田丹.汉画像中的凤鸟图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15.
[16]王洪震著.汉代往事:汉画像石上的史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10.
[17]冯川译.《荣格文集》卷七[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287.
[18]朱存明著.汉画像的象征世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3.
作者简介:
高梦晴,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画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