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州集》朱自牧诗歌浅析

2016-05-14梁琦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平诗歌

摘 要:学术界目前并没有朱自牧诗歌研究的专著及专题论文问世,只在山西大学韩晓斌的硕士论文《蔡珪及金世宗时期文学研究》中有所提及。作为金代由第一代“借才异代”的文人统治文坛向“正传之宗”蔡珪等人走上文坛之间的过渡性人物,与“借才异代”时的那种内在含蓄、深厚微言迥然不同,朱之才秉持传承了北方地理的文化特质,将金初展露的雄健踔厉文风和北方士人粗放犷达的精神别致结合,他的诗作刚健豪迈,有性情,有才气,诗风在工稳洗练中见苍劲,风骨蕴藏于内,对金元诗歌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朱自牧 诗歌 生平

朱自牧字好谦,棣州厌次(故址在今山东惠民县南十里)人,金熙宗皇统年间(1141-1149年)参加南选登宋端卿榜进士。大定初年,作为同知晋宁军事的身份死在官任上。晋宁是金代所置晋宁州,后来改为葭州,故治即今陕西葭县。所以称朱自牧为朱葭州。大定共二十九年(1161-1189年),十年前均可称“初”。根据他考中进士的时间,他之死不会早于大定十年。或云:他也可能是英年早逝。但他在《病起书事》中说:“霜后痴蝇看老态,天边倦鸟识归心”。满头白发的“老态”,说明其已经到了一定的年纪。另外,从他的诗作中可知他曾经在鄜州当过官,罢官后还曾回过故乡。其后也曾在宁海州做过官,然后再出仕到晋宁的。

根据以上对其生平的大体推测,对他的诗歌进行大略的分析。

《晨起趋省》一诗,当是登第后在朝廷某部门任职时所写,表现起早上朝的辛苦,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情绪。诗道:“临鸡一鸣仆再呼,三星已在东南隅;霜风绕屋伺我出,布衾尚欲留须臾;才疎性懒真勉强,饥寒见迫谁能逋;山灵笑我真有谓,能使我庾如陵乎?”鸡才叫第一遍,仆人便已两次催促起床了。霜风满庭,仿佛在等着我出去,而我真的有点留恋温暖的被窝,可为饥寒所迫,也不得不起床。顶着清冷的霜风去上早朝。虽然带了点儿调侃的意味,然而可以看出当时金代知识分子不得不出仕为官的现实反映,俗中流露出真性情。

后来,他到遥远的鄜州任职。《晚泊济阳》一诗,应该是作者在去上任的路上所作。诗道:“江北秋阴一半晴,晚凉留与客襟清;水边画角孤城莫,云底残阳远树明;旅雁为谁来有信,断蓬如我去无程;寥寥天地谁知已,村酒悠然只独倾。”从寂寞凄凉的情绪来看,是离乡赴任途中的作品。这首诗所描述的景象苍茫宏大、气势磅礴阔然、前面两联描写景色,后面两联抒发情感。将情感寄托于景色,景色烘托出情感,浑然一体,将诗人如蓬草般的人生所透出的漂泊不定之感表达得非常充分。格调相当雄厚高远,慷慨激荡,清丽婉约之中蕴含着慷慨壮阔,孤独寂寞之中也有悲壮之情,与杜工部的《登高》有浑然一处之感。

《送鄜州节判任元老罢任东归》这两首是诗人在鄜州做官时所创作的,这个基本可以断定。

“长途冰雪岁峥嵘,客里那堪送客行;万里归心应接淅,一尊别酒且班荆;

春生汶水庭闱近,人去雕阴幕府轻;欲仗征鸿寄消息,地寒不肯过边城。”

“都骑骎骎指汶阳,关门应识弃繻郎;暮寒烟浪归期阻,细雨檐花饮兴长;

束带暂为彭泽令,曳裾休忤汉梁王;边城情味君应会,为说无憀与故乡。”

首句设想颇有路途的艰辛,起势突兀,为以下的抒情作好铺垫。次句表现客中送客的惆怅,切情切景,感情真实。朋友就要回去和亲人团聚,而自己还要在这遥远偏僻的地方当官,故感到非常无聊。

后来,作者从鄜州罢任归乡,途中写了几首诗。《自鄜州罢任归,宿渑池道中,有虎为暴》应该是这个时间段的第一首,诗中说:“崤山之阿渑之浒,行路萧条正艰阻;前年张茅杀饷妇,今岁食驴断行旅;我来万里逐一官,安可不戒为汝脯;白额将军莫笑人,世无刘琨当畏汝。”看来当是在渑池一带还经常有老虎出没,此诗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趁鄜州过湖城县,武帝望思台在焉》诗则属于怀古题材了:“寒骨千年饮恨埋,余哀空寄望思台;纵令曲沃精魂见,宁与商山羽翼来;赵虏典刑何足正,周公画像可怜开;忍心本自穷兵起,巫蛊焉能作祸胎?”汉武帝宠信江充,江充离间汉武帝和太子刘据的关系,逼迫太子起兵,太子兵败而死。后来江充的阴谋被识破,知道真相的武帝非常后悔。诗的主旨在于批判奸佞祸国。当他渡过黄河,到达新市镇(今山东济阳县西六十里)时,因距家乡已不远,又刚刚渡过险恶的黄河,心情开朗愉快,写《自鄜州归至新市镇,时方渡险,喜见桑野》,后面半首道:“三年官业无毫髪发,万里襄囊更萧瑟;归来何以谢乡闾,细说艰难为土物。”可知作者在鄜州做了三年官。这首诗像律诗其实是古诗,像对仗其实并非对仗,句法也比较特别,产生了新鲜的审美体验。诗人用此来描写宦海漂浮的羁旅之情,非常适用于表情达意的需求。

大概是在回到故乡之后,他又在附近的宁海州(今山东滨县)做过官。《小雨不出宁海司理厅》道:“吏散庭空锁碧苔,冷官门户几曾开;疎疎细雨槐花落,寂寂虚堂燕子来;多病始知穷有鬼,独贤方觉仕无媒;故园抛掷奔驰外,刚道江山未放回。”宁海离作者的家乡并不太远,属于临县,他还感到抛掷了故园。后来,他被派往更加遥远的晋宁做知州,官职是升了,可是离家乡更远了。他在晋宁的诗作感伤味就更浓了。

《年节岚州席上,赠同知王子直中散》一诗当是他在晋宁任上,应岚州知州邀请前去共度新年时即席所作。诗道:“别时风雪暗龙津,一梦经年复见君;去国光阴虽易得,夹河形势且平分;心如征马常嘶代,身伴秋鸿却渡汾;此日一尊难惜醉,新年风景旧知闻”。从“夹河形势且平分”句来看,便可确认这一点。因为晋宁和岚州中间隔着黄河,两地的自然情况和人情风俗基本相同,而二人的官职也相同,故有此语。作者和王子直都是州郡知州一级官职。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在他乡出仕的思乡之情。

《晋宁感兴》是他到晋宁三年后的作品。因为他是带家属到这里的,故思念亲人的情怀不那么强烈,诗中表现了一些当地的民俗风情。诗道:“莫将官况说葭芦,一味萧条称鄙夫;老圃不禁蔬代肉,樵丁还喜炕连厨;儿音半已渐秦晋,乡信无因接鲁洙;三见秋风落庭树,年年归意负莼鲈。”《郊行》和《和郭仲荣郡城秋望》《冬日拟江楼晚望》三诗也是在晋宁时的作品。一写春景一描秋景一绘冬景,《郊行》写道:“缓辔寻春水一涯,最怜朝雨浥轻沙;小溪烟重偏宜柳,平野云垂不碍花;青眼步兵元好酒,黑头江令未还家;兴长不觉归来晚,过尽城头阵阵鸦。”用乐景写哀情。《冬日拟江楼晚望》写得很有气势,晋宁就在黄河的西岸,拟江楼一定是面临黄河的城楼,故在城楼上可以观看黄河奔腾汹涌的气势。诗的最后两句道:“此邦形势雄今古,只与羁人百不宜。”这首诗写登高楼傍晚远望所见的河山景象,境界非常雄壮阔大苍远,在雄壮阔大苍远中也透露出些微荽落之情,特别是抒写了“羁人”的愁思,雄阔与苍茫相互交融,颇具力度。《和郭仲荣郡城秋望》流露出浓厚的思乡之情,前两句道:“城髙野阔思何穷,人在西风一笛中。”

朱之才长于七言,其作品基本上都是七言,七律最多,也写得最好。所传诗中只有一首五律《对雪》,写得也不错。诗道:“寂寂袁安舍,柴门雀可罗;青毡无旧物,黄竹有新歌;罢饮瓢仍弃,供吟笔旋呵;殷勤扫荒径,尚忆子猷过。”

从朱之才的生活年代来看,他属于金代由第一代“借才异代”的文人统治文坛向“正传之宗”蔡珪等人走上文坛之间的过渡性人物,与“借才异代”时的那种内在含蓄、深厚微言迥然不同,这一批诗人的作品相对多地表现出内在的精气和气韵。朱之才秉持传承了北方地理的文化特质,将金初展露的雄健踔厉文风和北方士人粗放犷达的精神别致结合,他的诗作刚健豪迈,有性情,有才气,诗风在工稳洗练中见苍劲,风骨蕴藏于内,为金元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唐]姚思廉撰.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3]蒋祖怡,张涤云整理.全辽诗话[M].长沙:岳麓书社,1992.

[4]吴梅.辽金元文学史[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梁琦 山西太原 山西大学文学院 030006)

猜你喜欢

生平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赠方瑶
曾巩生平
小小诗歌汇
雪浪洪恩生平考略
近三十年秋瑾研究述评
一个诗人
怒放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