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解析几何中探究性教学

2016-05-14宋淮南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拓展创新思维探究

宋淮南

[摘要]课堂教学应当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验,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适时将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探究;拓展;创新思维

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它有独立发现、归纳类比、发明操作等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主体地位。但这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这对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能发挥重大的作用。结合解析几何的教学,浅谈探究性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营造“乐学、趣学”的环境。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让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方法,去分析和探索当前的问题,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联系,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

例如在椭圆的定义教学中,先复习圆的定义,再提出问题: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一个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注意与圆的定义的异同。)取一条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两个定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让学生动手探究,教师仅作点拨、提示,探究出结果后再用《几何画板》进行动画演示,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椭圆的形成过程。

接着提问:在这过程中,笔尖(动点)满足怎样的几何条件?若|PF1|+|PF2|=2a,动点P的轨迹是什么图形?若|PF1|+|PF2|<2a,存在这样的动点P吗?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又让其亲身体验到椭圆上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学习的过程,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线,尽可能多让学生尝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多地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学习与探索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

当学习椭圆的性质中离心率时,问:为什么有的椭圆比较扁,有的比较圆?它的扁圆程度由什么决定?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取一条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两个定点F1,F2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一个椭圆,接着缩短(或拉长)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画出另一个椭圆。学生由探究后得出:因为绳长固定,当焦距缩短时,椭圆越圆;当焦距伸长时,椭圆越扁。从而得到离心率是决定椭圆扁圆程度的量。

数学是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做不同程度地处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新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急待探究的状态中去,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学生探索欲

学生若要做到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从而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就必须在数学中体验数学知识的拓展变化。可对一些命题,通过逆向思维求其逆命题;通过设常量为变量、引入参量、弱化或强化条件与结论等方法进行横向的拓宽和纵向的深入,揭示出它与某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这样,我们通过“问题”引导,营造良好的课堂探讨氛围,更好地诱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及拓展变化过程,在解决相关问题时也就得心应手。

例:斜率为2的直线经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

学生做法有方法1: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两点坐标,再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线段的长;方法2: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两点横坐标,再运用抛物线定义求解。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过程:

问题1:能不能不求坐标求出线段的长?

答:在方法2的基础上由韦达定理可实现不解方程就能解决问题。

问题2:将斜率2改为k,求线段的长。

探究结果(1)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公式;(2)得出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所得弦长的公式。

拓展延伸:

问题1:求该抛物线上的点到直线y=2x+6的距离的最小值。

问题2:当线段经过抛物线的焦点时,以AB为直径的圆和抛物线的准线位置关系怎样?

问题3:斜率为2的直线被抛物线所截,求截得的线段AB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问题4:求该物线内弦长为a(a>4)的动弦AB的中点到y轴的距离的最小值。

问题是探究的源泉,通过这样设计,将问题层层深入或拓展,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探索的状态,不但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规律与思想方法,探究意识也得到提高。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应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事先进行精心设计教学,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与试验,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提问题,提好问题,并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知识和能力、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应注重让学生学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状态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猜你喜欢

拓展创新思维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