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思维导图,打通数学知识的任督二脉
2016-05-14洪宇
洪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应用能力。基于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思维导图在初中教育教学中逐步应用开来,本文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及课后复习等三个方面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完善。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数学教学
任督二脉是人体中两条涉及长寿的经脉,任督二脉一通,全身的经络自动运转,运用自如,人即变得年轻而长寿。而在数学学科中,思维导图是基于教学内容中的关键性词语,明晰其关系线,把各关键内容有序的串联起来,进而构成清晰、准确的逻辑关系。当前,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相对抽象,知识的结构性及衔接性较强,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抽象思维尚未成熟,影响到学习效果。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从而达到打通数学知识的任督二脉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应用,清晰学生思维
预习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熟悉即将学习的知识,了解相关概念,为正式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预习效果不甚理想,原因在于他们未能掌握预习的方法,尤其是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强,在学习中仍以具象思维为主,也就是只看能看到的,而很难发现问题。所以,课前预习效果无法体现,也就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但是,思维导图的应用,能让学生明晰预习的目标,明确预习的方式及方法,进而有序地开展课前预习,进而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强化知识认知度,提升预习效果。通常,在预习中实施思维导图教师要做好这两点:第一,要求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并引导学生给予此目的开展预习,进而形成自身的预习方法。第二,对于预习中涉及的知识点要适时予以提示,可采取镜囊方式展现,让学生思维得到发散,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点。
比如:《二元一次方程组》课前预习中,可通过思维导图制定学生课前预习方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此次思维导图的关键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然后在基于此关键词有序进行预习:一是要预习后懂得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这就要求去了解其定义及概念;二是预习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作用,要求去掌握其使用方法;三是预习过程中要思考以往哪些知识点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系,并弄清楚之间的关系。如此,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明晰预习的主要目标,并明确预习的方向,进而提高预习效果。
二、课堂教学应用,强化知识理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较多的知识点较为抽象,这就增加了学生的认知和理解难度。原因是由具象思维转变到抽象思维是要有内在逻辑予以联系的,但初中阶段学生尚不具备此项串联能力的,所以要求教师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串联,以实现知识的架构和衔接。思维导图有着较强的形象性和逻辑性,和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准确分解,让学生更好有效的理解和记忆知识点,通常从这三个方面开展:首先,利用思维导图来明晰数学概念的构成;其次,要利用思维导图对数学概念的具体应用及组成条件进行分解;最后,基于思维导图将新旧数学知识予以融合、串联,让学生更好的实现纵向联系,进而有效掌握新的知识。
比如:《勾股定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相关的课堂教学活动,具体操作为:首先,以勾股定理作为关键词,再将勾股定理的基础条件分解成两个小点:一是直角三角形;二是两直角边平方之和等于斜边平方。其次,对知识小点进一步分解:“如非直角三角形是否满足该定理”和“如已知两边平方和与第三边平方相等,则是否可证明该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如此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进行求证,通过此分解有效导出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最后,向学生提问“勾股定理学习有什么用”,再通过实际例题探讨该数学定理的具体应用。如此通过思维导图把“勾股定理”教学知识点予以分解,循序渐进,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关于勾股定理的知识架构,懂得何为勾股定理,其限定条件是什么及其具体应用情况,最终有效理解和记忆勾股定理,提升教和学的效率。
三、课后复习应用,促进知识建构
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已学的知识,提升知识应用能力。新课标明确要求,要积极培养学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效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后复习。具体而言,应将让学生自行进行复习,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明确的认识和良好的掌握。通过思维导图可有效达到此效用,同时有助于学生有效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知道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较弱环节,并进行修正。换言之,利用思维导图把所学知识点分成已掌握和进一步强化两个方面,后者要进行重点复习,并通过思维导图明确复习计划。
比如:《图形的相似》的课后复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复习。先以相似三角形为关键内容,可分解出三个知识点: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二、满足何种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必然相似;三、相似三角形相关的性质及定理。再依据此三点进一步细化,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为依据的推论有哪些。如两直角三角形中存在一个角是相等的,那么它们相似。最后,再导出新的知识点,和相似三角形相类似的知识,可导出全等三角形判定等相关知识,并可进行拓展。可以看出,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明确所需要复习的要点,使他们依照知识先回忆以往所学的知识,并进行融合,进而达到知识巩固,思维锻炼和发散的目的,实现知识良好建构。
总之,思维导图是简单实用的思维培养和锻炼方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准确契合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且其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性,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能够达到打通数学知识的任督二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朱龙乔。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4,23(6):144-146。
[2]骆树鸿。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3,11(7):201-202。
[3]张建良。思维导图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月刊。2014,14(1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