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作的形式呈现复习
2016-05-14段丽荣
段丽荣
又到期中考试了,陈校长的声音又一次在耳畔响起:“要有一套复习方法,不能在原有基础上打转,要有深度。”阅读课讲究深度,复习还要有深度?我一直很纳闷。回想起以往的复习课,学生总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分成单元,按字词句段来归纳整理。学生复习起来任务重,单调乏味,总有一种“炒冷饭”的感觉。因此,如何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做到有新意、有深度成了我思考的问题。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打比方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塌了的建筑物,而是为了加固原有的结构,并且添建一层新的楼房。”两位教育家精辟的话语中都提到了一个“新”字。可见,复习不是单纯地机械地练习旧知识,而应该把复习看作一次更主动、更认真、更系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学习过程。围绕这个“新”字,结合这学期的习作教学研究,我突发奇想,何不把习作与复习这二者结合起来,既进行了小练笔,又复习了知识,这也应该是一个“新”的尝试吧。
我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想法,把复习日记当作家庭作业布置了下去。第二天怀着忐忑的心情翻看他们的日记,看着看着,心中涌出一阵窃喜,百分之七十的同学俨然理解了我的意图,首先是那些题目:《温故而知新》《复习宝典》《小精灵漫游复习国》《复习王国趣事多》《“森林”大探险》《号外,复习开始了》《复习大闯关》等,新颖独特。其次是复习环节的设置:有的同学把每一个知识点设定为各座城池,带领同学们去逐个攻破;有的学生把自己变成了小精灵,飞到“拼音”王国、“生字”王国等;有的学生像一位有智慧的老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平时易错的字,应该注意哪个部分;有的做起了小导游,带领大家步入一个个“景点”;有的开起了“复习”小店,拼音、生字等“店员”都来应聘;有的带领大家去“探险”;有的摇身一变成了微服私访的官员来调查民间儿童的复习情况……再认真读他们介绍的知识点,李耀敏这样写:
我们的复习“小店”要开张了,可是还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帮忙,我的几个朋友来“应聘”了。
第一个朋友是《白鹅》“大叔”。他通过对白鹅在叫声、步态和吃相做自我介绍,让我一下喜欢上他。就聘他做服务生吧。可以为小朋友多说一说难点。
第二个朋友《猫》小姐来了。她的“简历”是用具体事例生动地描述了她的古怪性格和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她当个老师吧。
……
李嘉怡在复习拼音时这样写:
这些粗心大意的小朋友,老把我们的“g”丢掉,请大家对我们尊重些吧,我们是“颈、吭、供、凭……”
张励康在复习近义词时写:
国王听说后,派大将近义词出征,里面全是双胞胎:高傲——傲慢、譬如——比如等。
真可谓五花八门、异彩纷呈!我不禁连连感叹学生的奇思妙想。
但在欣喜之余,也发现了学生存在的问题,由于复习时间短,要把复习内容变成文字形式,大部分学生只重视了复习日记的趣味,对于各个知识点的归纳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没有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的地方,也不能如我期望的那样考虑全面。
于是,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思路,首先让她们欣赏优秀日记,学习优点,寻找自己的不足,然后取长补短,完善复习方法。这次,我没有把复习完全放在家里,而是将基本知识的归纳整理放在了课堂上,这样做有利于教师的指导,也有利于监管。“多深地基多筑高墙”“根深才能叶茂”,学生要想有收获,抓基础是关键,学生在整理的同时,勾画出平时掌握不牢的、未懂的、遗漏的内容,然后把这些内容写在复习日记里。
后来再批阅日记时,学生写得更条理、全面了,重难点更突出。老师在这时基本“无用”了,每个人的日记自由传阅,互相借鉴、互相提醒,这时每个人都是老师,每个人又都是学生。学生成了复习的主体,主动探究,互相合作,达到了“我要复习”的境界。
当然,这样的复习也不是适用于所有孩子,要因材施教,能力高的强调复习日记的全面归纳、知识拓展与趣味,基础差的只要能归纳一些基础知识就可以了。
总之,对所学语文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们千万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