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6-05-14陈慧芬
陈慧芬
摘要:乡土音乐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音乐引入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文章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实践探讨了天台乡土音乐资源“莲子行”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学 乡土资源 天台莲子行 开发利用
一、问题缘起
谢嘉幸老师曾经在《中国音乐》杂志中写过一篇《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的文章,阅后颇有感触。近年来中国音乐教育深受西方音乐文化影响,民族音乐文化一直未能在现实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体现。有专家指出,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也就是“乡土音乐教育”,主张“让每个孩子都会唱家乡的歌”。但我们有多少孩子真正了解自己家乡的歌,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乡土音乐正在逐渐远离我们的孩子,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浙江天台本土有着许多优秀音乐文化资源:,例如“莲子行”“左溪花鼓”“牌门车灯戏”等,如何把这些乡土音乐资源引进课堂教学,继承和发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务之急。并且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艺术资源,本身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天台“莲子行”概况
浙江天台县是济公的故里,佛宗道源,历史悠久,在天台当地,有许多艺术形式流传于民间。浙江天台本土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当地乡土音乐资源丰富多彩,好多被纳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天台“莲子行”“左溪花鼓”“牌门车灯戏”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乡土音乐教材。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多种强势文化的影响以及各种媒介的导向,导致天台传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中也在悄然地改变着,而学校和社会对具有天台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当地音乐文资源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致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流逝……如何让那些流逝的民间艺术走出“深闺”,继续传承下去呢?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天台“莲子行”进行挖掘、改造和运用,引入中小学艺术课堂,让学生去欣赏、表演、传承和创造,进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乡音和乡情,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天台的“莲子行”有着较完整的文字乐谱资料,其艺术形式和表演特征具有中国文化历史传承的价值,具备了乡土教育的价值。莲子行,俗话称唱莲子,旧指边行边歌的唱班。莲子行曾是天台城乡最为风光的民间表演,盛行于清光绪年间,每逢庙会、灯会、送水、迎神等重大活动都有这种表演。歌曲以分节歌形式出现,每节歌都以“荷花啷呀哎”作结(荷花又名莲花),故称“莲子行”。“莲子行”通常由16-20余名少男少女组成,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由一位“莲子行头”用地道的天台方言领唱。莲子行头姿艺双全,擅长随机应变,左手持铜钿鞭,右手握刹啦啦签,发音领唱。莲子行尾(队员)手拿小竹板和串儿,接唱应声。伴随着前进的步伐,莲子行头的铜钿鞭与行尾的串儿,伴以相同的节奏,发出“刹啦啦啦”的响声,此起彼伏,声情并茂。它的必唱曲目是《十二月歌》,都是描写月令和吉祥祝福的内容,曲调优美动听,80年代初被载入《中国民间音乐集成》。2006年,被列入台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莲子行的伴奏乐器有:二胡、笛子,还有少数用板胡演奏。服装由解放前的乞丐装扮(过去叫讨饭念)演变成现在上红下绿的艳丽服装,十分喜庆。其实这种服装的改革跟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联。其唱词分两种:1.庙会期间必唱的固定曲目,内容大多改编自历史演义或民间传说,如平桥三义庙会的《桃园结义》、《单刀赴会》等;2.重大活动时沿街演唱的唱词,由莲子行头结合当时的情境随编随唱,行话称“憧”。咏唱的品种比较齐全,想象丰富奇特,语句诙谐幽默。莲子行最出彩的地方就是现编现唱,它不仅曲调朗朗上口,而且唱词风趣幽默。沿街的每一商铺,每一货物都有可能成为莲子行咏唱的对象。总之,“莲子行”的艺术形式独特,融说、唱、演为一体,以说唱故事情节教人为善,能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有益的启迪,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其伴奏乐器和唱腔风格也适合学生学习和传承。
三、开发与利用天台的“莲子行”的建议
为了把天台的“莲子行”这类优秀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建议学校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去做:
(一) 调查研究,查找资料
专门成立研究小组去县文化馆(原文化馆副馆长曹志天就天台莲子行作了专门研究)或去村文化站查找相关的档案资料,了解“天台莲子行”的历史变革及发展现况,寻找民间出演过“莲子行”的老艺人的资料,并逐一走访每位民间老艺人及其传承者(如采访伍佰村、桐柏村、西王村的老艺人等),收集有关“天台莲子行”的所有资料(如文字、乐谱、照片、录音、视频、剧照等)。对收集来的资料逐一进行筛选,然后挑选具有乡土价值的作品或片段进行汇编,定为《天台莲子行》乡土音乐教材初稿。
(二) 组织观摩,学习唱腔
学校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观摩老民间艺术家的表演或演出。造访民间老艺人,学习“莲子行”唱腔及表演方式,通过现场的观摩和学习,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表演方法和对一些道具的使用,现场上可以拍下一些视频 ,以便回来后通过音像加深了解和学习。教师通过学习本土音乐的技艺、收集本土音乐的音像 、乐谱、积累本土音乐的知识,提高本土音乐的素质。以便应用于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集——营造乡土氛围。教师将收集到的莲子行的音乐素材和民间老艺术表演过的图片和视频,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把图、文、声、像融合在一起,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展现给学生观看。这样的教材经过整合后声文并茂,形象生动逼真,既能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又能加深学生对本土音乐的了解,使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灿烂,从而喜欢上本土音乐。
2.唱——体会情感表达。歌曲贵在以情动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反复的体会,不断品味音乐语言所传递的意境、形象、情感,才能转化为学生们内心真挚的感情,以至引发共鸣。歌唱就是一种最好的情感表达,在学唱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演唱充满兴趣又让所演唱出的“莲子行”充满美感,我把学生分男女二组来进行对唱(莲子行本身就是由男女少女两队列来表演),由于所唱的内容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所以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莲子行”的情感内涵,使地方艺术音乐的魅力在对唱的渲染中焕发光彩。
3.动——触摸动态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切忌填鸭式教学。音乐教育是一种人人参与的活动,教师应当适度引导学生参与莲子行的表演,方法是先带学生分步模仿练习,简单的动作、步伐都会让他们感到很是新鲜,当他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再加入一些道具(铜钿鞭,啦啦签)和打击乐器(如小竹板,串儿)的使用,并让学生试着以走唱的形式,一进一退,忽左忽右,加以身体的律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莲子行”中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使他们的身心完全陶醉在乡土音乐的氛围中。
4.创——进行多维创编。我们对“莲子行”进行考察,发现通过多维度的创编,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学唱“莲子行”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编歌词:“学生守则学起来,校园风气好起来助人为乐动起来,感恩之歌唱起来,刹啦啦啦……”除了创编歌词,还可以创编节奏,创编道具等。通过各种途径的创编,不仅满足了同学们因为创编带来的成功喜悦之情,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乡土音乐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乡土音乐,让他们觉得乡土音乐其实就在自己身边,离自己很近。
(三)设点实验,编写教材
编撰“乡土教材”是乡土教育的着力点。它是从乡土资料中择取最能符合教育需求的资源,加以调查、存录、整编、规划或陈列,以之作为从事校内外乡土教学的依据。在学校里定点设班对乡土音乐教材的推广进行实验。给实验班的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收集有关天台“莲子行”的所有资料,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更大程度地发挥了社会的资源功能。接下来对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同研究小组收集来的资料进行筛选、整合,挑选有价值的资料为《天台莲子行》的乡土教材定稿。教师再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把手中整理出的音乐素材制成声、图、像组合的电脑课件和教材有机结合地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了解并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教师通过聆听欣赏法、感受体验法、主动探究法、模仿练习法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莲子行”进行简单的创编和表演。将莲子行的“边走边演”加入歌舞元素,使之演变为“载歌载舞”,这样传统的莲子行就呈现出满台生辉的艺术效果。
(四) 采风实践,组团学习
在实验班里挑选部分学生组团进行采风实践活动,向民间艺人请教。在“走出去”学习的同时,可把优秀民间老艺人或文化馆的老师“请进来”,请他们来校讲座或定期授课,师生共同学习民间音乐艺术,直观的口手相授,心手相连的教学,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可请老艺人和他们一起编排新剧目,如《歌唱天台好风光》,为学生社团提供表演机会,学到的曲目可用于校元旦文艺汇演或县、区文艺汇演表演,这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学习的愿望。通过学习天台“莲子行”,给予学生最直接的乡土教育,从中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产生乡土意识,加强乡土观念,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本土音乐资源,让学生从小接受乡土音乐的熏陶,在音乐欣赏实践中感受本土音乐文化的魅力。《初中音乐课程标准》也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要求教师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欣赏,了解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提升爱国情操。有效开发和利用乡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感悟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教师应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乡土音乐素材,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既是有可能的又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把这些丰富的乡土音乐资源引入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既有利于丰富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弘扬当地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采取的措施有力,实施的途径科学,乡土音乐就能活跃在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中。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民族音乐教育和乡土音乐教育吧;让我们一起来记住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学会唱家乡的歌,爱唱家乡的歌!
参考文献:
[1]张欣.探求乡土音乐作品训练在课堂上的有效途径[J].大众文艺,2011,(02).
[2]冯丽娜.音乐教育的文化自觉——重建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乡土音乐课程[J].临沂大学学报,2014,(04).
[3]沈金玲.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抢救保护、传承发扬连城乡土音乐艺术文化成就的构想[J].音乐时空,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