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孩子敏感期的秘密

2016-05-14马仕萍

关键词:探索

马仕萍

摘要:作为成人,作为幼儿园老师,要理解孩子的各种在成人看来很奇怪的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探索,引导孩子探索。

关键词:空间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61-2

这是一部真实的记录电影,真实地拍摄了北京郊区一所名为巴学园的幼儿园,记录了2到6岁孩子的真实生活。电影主要记录了三个个性迥异的孩子:为友情四季等候的女孩辰辰,孩子王池亦洋,探索者锡坤。讲述了一个儿童世界关于情感、权利和探索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岁的锡坤那单纯的充满好奇的有神的眼睛。我们来看看锡坤正在经历些什么,对我们幼儿园老师有何启发。

一、幼儿在空间敏感期探索空间的奥秘

刚入园的锡坤只有一岁九个月大,身体还没有垃圾桶高,他要把足球和鞋子扔到垃圾桶里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锡坤却60天如一日地做着这件事情,这是为什么呢?之后锡坤终于玩腻了垃圾桶,开始攀爬起了柜子,喜欢把教具从高处洒下,把教室弄得一团糟,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一切都是因为锡坤正处于空间敏感期。锡坤的行为让我想起了我们班的孩子,我们班总有几个孩子喜欢从台阶上往下跳,看得我心惊胆颤。虽然我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但是这种情况还是时不时地发生,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锡坤和我们班的孩子正处于空间敏感期。蒙台梭利所说的敏感期是指由于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不同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有特殊兴趣爱好从而导致对这些事物或活动的选择性吸收。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儿童不同的内在敏感性使她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生长适宜的和必不可少的东西……使儿童对某些东西敏感,而对其他东西无动于衷。”[1]空间敏感期就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对空间的探索特别敏感。孩子从母亲的子宫这个狭小的空间来到一个巨大的空间,自然十分好奇。空间的敏感期是在儿童出生后的六年内持续发展的,由于每个阶段儿童动作发展的水平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探索空间的方式不同。2岁的锡坤不断把鞋子和皮球扔入垃圾桶,老师帮锡坤把东西取出来,锡坤再扔进去,就这样不断地重复,锡坤似乎还乐此不彼。这个时候锡坤一定在想这垃圾桶的肚子怎么塞不满呢?究竟有多大?原来这是锡坤对垃圾桶的空间的一个探索。60天后锡坤觉得垃圾桶已经没有探索价值了,于是他的兴趣开始转移,而这时候他的动作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个时候锡坤开始喜欢攀爬,这也是锡坤对空间的又一种探索方式。这是孩子通过自身与物体位置的变化来感受空间。接着锡坤又对教具产生了兴趣,锡坤看着小方块从高处落下兴奋不已,把小方块踢得到处都是,这是因为处在空间敏感期的儿童通过弄乱事物来发现自己的能力、突破自我,建构空间意识。所以,最早的空间智能就是孩子通过身体感觉出来的。小班的孩子和锡坤相比各方面能力又得到了提升,所以空间敏感期的表现形式与锡坤有所不同,孩子们开始喜欢从高处往下跳跃,孩子们在用他们的皮肤、肌肉和身体所有的东西来感知这个空间有多大、多高、多远。孩子们发现自己从这个高度往下跳的时候,心理已经能够承受了,就会跳下去。孩子们透过经验发现对这一空间高度已经有把握了,能够再一次承受,就会探索更高的空间。

锡坤的老师们对于锡坤的探索行为给予了支持和鼓励。把锡坤扔进垃圾桶的东西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捡出来而不是阻止锡坤这种看似匪夷所思的行为,甚至还特意留出时间和空间让锡坤自己探索,任锡坤把教具扔地满屋子都是。回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站在老师的角度看:1.孩子的探索确实会给老师造成许多麻烦,影响集体活动的组织,所以大多数老师就会呵斥儿童停止探索行为。2.面对儿童的攀爬或跳跃,老师一定会担心儿童的安全,在巨大的压力下老师会选择阻止儿童的行为。但是转念一想,儿童如果长期处在这种压抑的无法自由活动、自主建构的环境中,儿童将因为内心不再敏感而迷失自己发展的方向,变得压抑,产生障碍。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向锡坤的老师学习,提供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空间、材料,尊重儿童,还儿童自我建构的权利。

二、幼儿在秩序敏感期建立道德的基石

关于锡坤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大家关注。在锡坤和大李老师一起收拾教具的时候,锡坤固执地一定要把教具先放到簸箕里,再倒入筐中,哪怕只有一个小长方块。在成人看来这是多此一举,但是在孩子看来这是真理,必须得这么做。锡坤的“固执”让我想到了我们班的玥玥,在指导幼儿创游的时候,我发给孩子们每人一个碗和一把勺子,让他们练习给娃娃喂饭。由于班级里的碗不够,我就把娃娃家的杯子也拿出来当碗用,发到玥玥的时候碗不够了,我就拿了个杯子给她。这时,玥玥嘟起小嘴说:“老师,这个是杯子,不能盛饭的,也不能给娃娃喂饭的。”我说:“这个也可以当碗用的呀,可以盛饭的。”玥玥说:“可是这个不是碗呀,碗的旁边是没有柄的,这个明明是茶杯,只能用来喝水,不能用来盛饭。”我说:“杯子有时候也可以用来盛饭的,老师的碗不够用了,就用杯子来代替吧。”玥玥还是一脸的不高兴,在接下来的游戏中也有些闷闷不乐。

锡坤和玥玥正处于秩序敏感期,在玥玥心中茶杯只能用来喝水,不能用来吃饭,这是真理,不能改变。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之所以会有这种表现是因为1~4岁的儿童正处于秩序敏感期。蒙台梭利说:“儿童具有秩序感意味着他己经认识到东西在他的环境中所安排的位置,并清楚地记得它们的位置。这也意味着他能够去适应自己的环境,并熟悉所有的细节。”[2]也就是说,儿童为了适应环境必须了解整体环境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会深深地印在儿童的头脑中。就比如在锡坤的印象中教具应该先放入簸箕中再倒入筐中,所以他一定要这么做。还比如在玥玥的印象中,茶杯只能用来喝水不能用来盛饭。当环境中的各部分关系发生变化时,儿童就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痛苦感,原本熟悉的可以掌握的环境变得陌生。所以在这个时期,儿童常常会有这样的表现:坚持把垃圾放入垃圾桶,把弄乱的毛巾理好,一旦那件事情形成了秩序,就每天不厌其烦地进行,一个环节也不能错,一个环节能漏,先后的顺序也不能乱,否则就得重来一次,如果稍不如意就会大哭大闹。这个时候的孩子喜欢按一定的程序做事,不喜欢被打乱。儿童的秩序感来源于对环境的控制欲望,这种控制欲望来源于未知的恐惧,所以秩序感出现在儿童身上是一种自然现象。或许成人在了解了秩序敏感期后会觉得儿童的思维很机械,不知道变通,甚至有些钻牛角尖。但是成人要理解,一方面处于前运算时期的儿童思维的特点之一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形成和巩固自我意识的时期儿童当然没有办法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坚持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孩子的这种表现就像我们在还没有完全理解、掌握一个知识点时不能灵活运用一样是合情合理的。不断机械地重复是为了完全理解和掌握,这是灵活运用的基础,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不可避免。

儿童的秩序感是儿童安全感的来源之一,是幼儿对事物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这种对外的秩序感为他们发展道德意识奠定了基础,因为道德即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所建立的各种规则。按照皮亚杰的幼儿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正是在秩序敏感期幼儿开始接受外界给予他们的、渗透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基本行为准则,这标志着幼儿接受道德法则的开始,预示着道德的萌芽。所以老师和父母在儿童的秩序敏感期,要理解和尊重儿童的特殊要求,尽量满足儿童对固定秩序的追求。当孩子的秩序被破坏而哭闹时,老师和父母要平静地陪伴他,倾听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必要时可以按孩子的要求重新来一遍。老师和父母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为今后更加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

三、幼儿在其他敏感期获得不同的发展

对于两岁多的锡坤来说,他已经经历了口和手的敏感期,正在经历空间敏感期和秩序敏感期,还将经历社会规范敏感期和书写敏感期等不同的敏感期。相信锡坤在巴学园里一定能自由地探索,在不同的敏感期里都获得很好地发展。乐乐四班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继续经历各种各样的敏感期,作为老师,我会理解孩子们的各种在我们看来很奇怪的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留给孩子们探索的空间、时间和材料,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当然,我们作为老师有自己的难处和压力。我们必须工作,在现代社会,工作压力之大不需要再多说了,如果这个时候儿童再给我们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难免会心烦意乱。但是,当我们心烦意乱的时候孩子更是痛苦,在这个陌生的世界孩子一无所有,他想探索这个世界,可是却受到重重阻碍。除了空间敏感期和秩序敏感期,0~6岁的孩子还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敏感期,而在敏感期,儿童有发展相应能力的强烈的欲望,当这种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孩子会很痛苦。所以作为成人特别是老师首先要明白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故意要给我们制造麻烦,而是要发展自身。其次,我们要理解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他在探索世界时的表现,千万不要以成人世界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去看待儿童的行为,儿童对成人世界的规则一无所知,所谓不知者无罪。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慢慢地知道、明白、理解这个世界,适应这个世界,甚至改变这个世界。最后,我们必须送给一无所有的儿童一件礼物:一个小小的供儿童自由探索的天地,因为如果我们不允许儿童童年时期“制造小麻烦”,那么他们将来可能会给这个世界造成大麻烦。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著.童年的秘密(M).马荣根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蒙台梭利著.童年的秘密(M).单中慧译.京华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探索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输变电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探索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