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学案导学的发展性评价策略研究

2016-05-14程贤明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5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教学活动

程贤明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至今,教师们的教学观念、思维以及行动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各学科教师已将“转教为导”的教学模式逐步完善、规范起来。教学模式的变化要求教学评价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而发展性评价,作为融合了过程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的新的教育评价理念,在评价的角度和方法上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另外,对于“学案导学”模式的思考和应用,自2008年起就逐步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对于学案导学运用后的评价关注较少,仅有的少数评价也多为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评价,而非发展性评价。因此,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为学科载体,讨论在“学案导学”模式的教学中进行发展性评价的策略。

二、核心概念阐释

1.“学案导学”模式

“学案导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中应用的实施环节如图1所示。

在“学案导学”模式中,有对弹性认知、探究性等类型知识的设计,设计意图是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然而学生能力的形成是过程性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的,关注学习者学习过程状态的评价模式,因此,将其引入“学案导学”模式,能够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

2.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维度的设计,更多用来衡量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因此,要求能力的衡量尺度必然是多元的,同时加强对高级思维技能的评价。发展性评价要求学生有自我评价、评价他人和协作评价的能力。应注意设计能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制定和使用评价标准的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评价活动,对评价的流程和质量承担责任。

三、从导学案构成出发分析评价角度

笔者对查阅的相关文献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将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应包含的基本要素与“学案导学”模式课堂实施环节相结合、比照,将“学案导学”模式的课堂划分为三个发展性评价阶段,如表1所示。

1.前评价阶段

主要活动是:检测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储备水平,并同时对新知识进行自主预习。评价角度主要在于:对前阶段知识的熟练程度和运用的灵活度;预习的覆盖面,快速定位重、难点的方向性;初步形成的知识结构雏形的偏差情况。评价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判断学生对前阶段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新课的专注力,以及初步定位不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把握新知识的差异情况,用以微调后续课堂中的教学策略。

2.中评价阶段

主要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学法提示和学习过程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新知识,之后在自学的基础上对新知识提出疑问,教师针对疑问,结合经典题例或新热案例进行讲解、演示。评价角度主要在于:学生自学后所提问题的合理性和深度;对重、难点所给予指导、提示的反馈效果;逐步形成的知识结构的完善情况和疏漏点;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评价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判断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和参与程度,教学设计中对重点突破、难点化解设置的合理性,逐步完善学生对新知识的整体结构。

3.后评价阶段

主要活动是:学生巩固、提升新知识,教师对完整知识结构的总结、整理。评价角度主要在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对重、难点问题的理解、解决情况。评价目的在于:最终检测全体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整体情况,帮助教师反思教学设计,以改善下一轮教学。

现以闽教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中第二单元“探究操作系统”这一课为例,将其作为一个主题活动,其对应的三个评价阶段问题设计如下所述。

前评价阶段。通常可在这一主题活动的第一课时(或课前)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来自不同对口学校学生的课堂纪律、用“机”习惯、沟通协作能力等。或是在某节基础课的课前设置与本节教学相关的问题,以测试与之相关的知识储备情况。如可设置这样的问题:“试试看你能重启计算机吗?(能/不能)”“动手试一试,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重新启动计算机呢?(n种)”“讨论交流,是否遇到过鼠标‘卡了,键盘也没反应的情况,用什么方法摆脱这个困境呢?”以上问题可评价学生对键盘、鼠标、操作系统的认知水平及熟练程度。

中评价阶段。通常可在一个主题活动的中间阶段由教师设计或由学生提出,一般不以封闭式的问卷形式出现,而是以一个开放式、发散性的议题形式出现,不以形成统一的答案为目的。在课中可出现这样的问题:“观察重启计算机时,计算机一步一步关闭了什么,又启动了什么?”“到底鼠标‘卡、键盘没反应,是什么出现了问题?”“如果是硬件坏了,为什么重启后又能用了呢?”“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硬件的?”

后评价阶段。通常可在一个主题活动结束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归纳出活动中所学知识的思维导图或知识树,教师给出关键结点,由学生来丰富和完善。

四、对“学案导学”模式的发展性评价策略

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学案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发展性评价,教师应注意遵循如下策略。

1.设计评价活动的目标性

发展性评价的目标是教师预期的学习结果,同时,也可以是认知、情感、态度、语言技能、逻辑技能等多方面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教学目标域。从时间和精力上考虑,教师不可能去评价教学目标域中的所有内容,因此需要结合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和班级学情,从中选择适应当前教学实际的评价目标,形成教学评价目标子集,细化之后,即可根据预期教学结果进行具体教学评价活动或学案中问题序列集合的设计,如图2所示。

2.选择评价标准、模式、工具的开放性

“学案导学”模式的课堂活动中,发展性评价的标准依照教学活动情境而创建,它会随着评价理念的深入程度、评价者的水平高低、其他约束条件的改善情况,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质性和量化评价模式相结合,并灵活选择应用。另外,根据不同的实际技术设备环境,充分调动各种评价工具,使评价效果、精度达到最优化。

3.设置评价环节的流程性

发展性评价因为依附于教学活动而具有流程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流程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评价时机和评价形式。依据“学案导学”模式的流程,进行基于教学活动序列的评价设计。评价可以针对单个教学活动环节或者结合多个教学活动环节展开,学生通过评价活动进行自我反思,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教师还能从对教学的每个环节的评价中获得反馈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学案导学”模式中进行发展性评价,其目标、主体、标准、情境、流程、环境、工具等要素是评价的基础。而发展性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相比,对上述要素的运用,要求更加灵活、复杂。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式比传统教学评价丰富,这是其优势,同时,要控制因素比传统教学评价更灵活、复杂,这又是其实施的难点。如此,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应变、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比例尺(一)”导学案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