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 活力校园
2016-05-14曾敏
曾敏
摘 要学校通过实施“番禺潮”特色课程,倡导幸福教育,创建活力校园,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从而营建积极的德育生态,引领师生追寻幸福人生。
关 键 词积极德育生态;“番禺潮”特色课程;幸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5-0044-03
拥有2200年历史的番禺文教鼎盛,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在这里,士大夫文化之厚德载物、敦厚纯良,海洋文化之敢立潮头、开拓进取,商圈文化之睿智敏惠、合作共赢,以及市井文化之圆融并蓄、务实求真,聚合形成了高度凝练又形象新颖的“番禺潮”文化。学校以“番禺”地域命名,意在传承千年古邑之优秀文化,弘扬岭南水乡之领潮精神,为改革开放之时代新潮培养新人。多年来,学校植根番禺本土文化,心系教育使命,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基于“立潮头之上,领风气之先”之番禺文化传统和“传承古邑文化、弘扬领潮精神”之使命,实施“基于番禺潮文化的领潮人奠基计划”,通过“番禺潮”特色课程建设,营建幸福校园,探寻积极的德育生态,引领师生不断追寻幸福人生。
一、实施特色课程,培养积极品质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唤醒和激励,应该抵达人的内心深处,成为让人认识并悦纳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却随着精神的投入而有着不同的蓬勃程度。[1]因此,积极的德育生态应致力于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品质,引领学生学会选择和追求幸福,在体验快乐生活和追寻生命意义中成长。基于这一思考,学校创设“番禺潮”特色课程,构建传承文化、引领时代潮流、适合学生特长发展的课程体系。
“番禺潮”特色课程着重培养具有一种气质、三种情怀、五种能力的现代公民。一种气质,即自信、坚毅、高远的领袖气质;三种情怀,即生命情怀、家国情怀、现代情怀;五种能力,即孝亲感恩、志远意诚的品德力,勤学乐思、自主探究的学习力,激发潜能、展现自我的创造力,开明豁达、睿智领潮的领导力和执着坚定、果决游刃的行动力。冀望学生涵养自立自强、与时竞进的精神追求和磨砺成才、回馈社会的品质素养,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与领导才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最终敦厚道德水平,激发潜能,和谐心理,成为学有专长的未来社会领军人才。
课程体系以“番禺潮”为文化基础,以“情”(赏)为基础,以“智”(立)为主轴,包涵“赏潮”“立潮”“领潮”三大系列。课程融入涉及心智、语言、人文、科技和实践等元素,分为普修、选修和专修课程。“赏潮”为普修课程,强调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设有《孝经研读》《涌泉文学》《番禺人文》《番禺旅游资源》《头脑风暴》《孝德孝品》《私房美食》等单项课程,高一高二每周3课时,两年内修完所有单项课程并考核达标。“立潮”选修课程突出完善学生的现代素养,“领潮”专修课程则体现未来公民的社会担当,共开设《礼行四方》《阳光心理》《走遍世界》《智慧口才》《番中论坛》《岭南艺术》《创新制作》《玩转科技》《模拟职创》《志愿服务》等单项课程,高一高二学生自主选修4项以上,高三则选择1项专修课程。
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番禺潮”社团文化节和“番禺潮”学术文化节,分别历时一个半月;每学期则开展一次“领潮人物”评选活动,对象涵盖在校师生、历届校友、社区人士。“领潮人物”作为学校内设最高荣誉,专门举办颁奖礼,结合颁奖词、获奖感言、事迹介绍等,让番中师生接触更多的名家名师、校友及同学风范,不断丰厚“番禺潮”文化底蕴。如此,既是对“番禺潮”文化及其精神的教育和锤炼,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成长状况的检阅和展示;并借此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提升教育品质,不断加深师生的学校认同,涵养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心理品质。
二、倡导幸福教育,打造活力校园
2015年,作为番禺区高中生发展指导教育改革实验校,学校高一年级参加了一项科研调查,调研内容包括积极发展和消极发展两个方面。
数据显示,番中高一年级学生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其中,品德、学业、心理、生涯和生活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消极维度心理困惑上,抑郁的平均分与全国平均分相近,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本次考察内容之间的回归分析看,抑郁与学生的品德、学业、心理、生涯、生活发展任务均呈现显著负相关;本校学生的各项发展任务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这说明不同发展任务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进而提示我们,当学生在各方面发展水平得到提高时,其心理困惑更可能得以消减。
本次调查为番中幸福教育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如何让师生提升幸福感,让学生在品德、学业、心理、生涯和生活发展中,都能够得到自我肯定和积极评价,成为学校的工作重点。于是,结合“番禺区幸福教育实验校”建设契机,学校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学校将幸福教育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每学期工作计划,从制度上保障幸福教育的顺利推进。一方面,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以科研化、项目化和特色化思路,探索互动式多元化培训模式。通过组建德育研究微团队,开展微课题、微论坛和微课程活动,并采用特聘专家跟踪指导、业务交流、培训进修、课题研究等形式,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不断打造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智慧型、教练型的德育工作团队。关注教师的内生长,支持优秀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参加各类幸福教育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幸福教育能力。
另一方面,不断加强课程建设。高一、高二年级开设幸福课程,由两位专职心理教师负责。学校以番禺区《幸福学堂》为参考教材,以“幸福生涯学堂”为主题,开设若干不同年龄阶段的专题教育,设置主题班会观摩活动,如以“认识、超越、秀出自己”为主题,引领师生“向梦想出发”。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不断总结梳理,积极提炼、推广幸福教育。学校将高二幸福课与综合实践课结合,以各个班级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融入社区,寻找幸福源泉,推广番中幸福观念,邀请社区居民与番中师生一起营建幸福活力校园。
三、提升专业能力,享受幸福生活
作为学生幸福人生的领路人,班主任无疑是学生积极品质的最主要推动者。用积极心理学“武装”班主任,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效能和幸福感,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会选择和追求幸福。
学校动员全体班主任参与幸福课的实践研究,以示范引领、反复磨课等方式,研究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由此,以课题为引领,将积极心理学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不断丰富班主任专业素养。学校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系统开展班主任工作指导,通过设定主题或由班主任自主创设,立足学生实际,开发班主任工作主题。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例如,2013学年,高三班主任黎皇辉老师开展了《积极寻找成长点》系列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养护心灵,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实现更好的成长。2014学年,高二年级开展《做情绪的主人》系列主题教育,通过辩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心理疏导等形式,指导学生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以积极的心态微笑面对生活;并逐步掌握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2015学年,高一年级则开展了《做学习的主人》系列主题,通过学生自我剖析、经验介绍、学习心理指导等方法,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生活,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认识“为什么要做”以及“如何做”学习的主人。
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有了更为中肯的评价,并找寻到努力的方向,在不断追求更高品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幸福的味道,拥有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班主任也由此提升了职业幸福感,以更加积极的工作热情与学生一起追寻幸福人生。
教育的终极目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受教育和改变,而且要通过抵达人的心灵进而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营建积极的校园德育生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幸福,学会追寻幸福,由此而获得的品德、学业、心理、生涯、生活等发展将会拥有更为丰厚的底蕴,未来,他们将会用实力撑起梦想,真正成为生活的领潮人。
参考文献:
[1][美]马丁·塞利格曼.持续的幸福[M].赵昱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1.
(作者单位:广东番禺中学
广东广州 5114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