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完善学校的管理文化
2016-05-14石瑒
石瑒
学校管理文化是建立在学校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学校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和管理行为的总和。管理文化是一个学校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的升华,是学校管理者管理理念的写照,校长理当在学校管理文化的塑造和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实践证明,管理文化的优劣直接关乎一个学校形象的好坏和事业的成败,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会有一种优秀的管理文化,同理,通过一所学校现有管理文化的优化和建设,也有助于我们去改进学校或打造一所新的优质学校。
学校的管理文化涉及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应该从何处入手加以建设和完善?我认为,管理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还是形成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结构合理的组织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实行民主治理。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学校管理文化的灵魂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学校办学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它回答学校如何存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一个优秀学校的管理理念往往是通过富于思想内涵和教化力量的校训、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学校标识等物化的形式,以及优良校风、学风及教风等无形的文化氛围表现出来的。
学校的管理理念如何做到先进?首先,要符合国家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学校实际,为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其次,应当有深刻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反映学校的品味和特点;再次,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和创新的要求。
如北京三中就将管理理念确定为规范、落实、人本、激励,这可谓抓住了管理的根本。学校管理第一要有规矩、有规范,古人说的“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第二是工作目标、规章制度等要抓落实,只有人人各尽本份,学校才能办好;第三是在管理中要体现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对师生的尊重、激励,实现制度约束与人文管理、民主管理的统一;第四是激励,即强调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如实行科研奖励制度,引导教师做研究型人才。
在此次北京市学校文化示范校评选过程中,许多学校展现了其优秀的管理文化理念。如中古友谊小学的“和美”管理,强调关注教师的幸福指数;石景山爱乐实验小学则以“人文、和谐”的理念有效促进了学校的自我约束和自主发展。由此可见,学校确定一个积极的管理理念对形成积极的管理文化至关重要。
科学高效的组织体系是管理文化的组织基础
学校组织机构的设置和组织体系的完善需要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实现日常管理的基本职能来确定。那么,学校机构应该如何设置?除上级明确规定的要遵照执行以外,其他应以方便高效指挥、信息传递,为师生提供便捷服务和发挥应有的管理功能为标准。为此,许多学校对传统的“一室二处”(即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或学生处)及年级组的管理格局进行了变革,甚至彻底打破原有的组织体系,实行扁平化或“扁平化—矩阵式”的组织管理体系。此种组织结构设计有利于减少管理层级,让校级干部直接兼学部(年级)主任或中层部门负责人,学部(年级)作为学校的事业部门,集教育、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管理于一身,中层部门作为职能部门,按照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与学部(年级)协商、合作开展工作。在改革中,不少学校增设了专门为师生提供服务的部门,如学生服务中心和课程研发机构等。基层学校的这些大胆改良与变革已初见效果,促进了学生发展和课程改革。
北京市育英学校近年来对学校的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实行“扁平化-矩阵式”管理,适应了学校各学部资源整合和实行12年一贯制课程建设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规章制度是管理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个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一个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行动准则。一个有良好管理文化的学校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制定出比较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并能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和上级政策法规的调整不断完善。
建设完备的规章制度需注意几点:一是要科学全面,覆盖学校的党政、教学、学生、教师和后勤管理等主要工作;二是有效规范,好的制度是能够得到大家认同并自觉执行的制度,要能有效规范师生行为,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三是教化怡情,制度的执行要发挥弘扬道德、形成人格、培养习惯的作用,制度的内容和实施要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四是促进创新,能够以“良法”促“善治”,推动学校创新发展。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在制度建设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如北科大附中就制定了136项规章制度,包括干部竞聘、年级管理、全员考核、绩效工资、评优奖励、校务公开六个方面。
学校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是以人为本,要尊重教职工和学生的基本权利和发展需求,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使学校成为教职工和学生快乐工作和学习的地方。为此,有不少学校在常规制度之外还制定了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专项规章制度,如《创建和谐校园方案》《完善校级领导联系年级制度的意见》《教职工奖励办法》《教师学术素养积分》《教师职称晋升推荐试行办法》等人性化的制度。
北京三中制定了综合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系列制度以及各种预案,对学校重要工作的运转和干部的管理行为、工作流程、工作规则等做出了科学的规范。他们实施干部深入年级和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在每学年结束前,召开学校工作座谈会、青年教师座谈会及各年级学生座谈会,听取工作意见和建议,形成学校民主治理的良性机制。
关注学校的章程建设和完善是近年学校制度建设的一个新热点。学校的章程是学校最根本的规章制度。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原则上应实行一校一章程”。学校章程需要规定学校名称、性质、办学目标、体制和财务管理等主要方面的工作,明确学校法律责任等基本内容;章程应当依法并经规定程序订立,起到规范学校办学、发挥学校特色和引领学校发展的作用。在基础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许多学校都根据深化改革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需要修订了原有的学校章程。
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是管理文化的追求
学校形成良性互动的和谐人际关系和健康向上的组织文化是管理文化的追求。具有良好管理文化的学校要具备两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形成良性互动的人际关系。这其中包括良好的干群关系、教师关系、师生关系和家校社区关系。良好干群关系的建立需要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作风民主、清正廉洁,真正为学校发展与师生发展办实事、求实效;要敢于担当,又要有热心为群众服务的精神。良好的教师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大家形成的共同追求,通过营造崇尚先进、团结协作、公平公正、开拓进取的组织风气,把学校建成师生员工热爱的家园。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通过教师良好的师德和教风的树立,关爱和潜心呵护学生成长来实现。良好的家校和社区关系的建立则需要通过加强沟通,互为资源和合作共赢等途径来建立。
第二,形成健康向上的组织文化。学校上下有做好各方面工作的愿望和能力,真正能够“成事”“成人”,推动学校事业的创新发展。这样的学校是一个有共同愿景、能够进行系统思考和团队学习的组织,其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要能给全校师生做出表率,在进行管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人、提高人和成就人。如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将管理文化主题确定为“管理若水”,强调管理者要保持一种态度:居善地、事善能,即谦恭做人、热情做事。他们对管理团队要求严格,提出“严、精、实、新”的要求;他们关注干部成长,做出“勤于笔耕,即增强成果意识;勤于眼耕,即增强学习意识;勤于脑耕,即增强问题意识;勤于口耕,即增强引领意识”的规定,给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和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空间,成就其水的品质。
在国家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和强调依法治国的宏观背景下,大力建设和完善学校的管理文化可谓正逢其时。而在此次北京市学校文化示范校的评选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北京市中小学学校管理文化的一些共性问题,如追求制度形式的完备与管理科学化的实质相脱节,有的学校制度很全,但还停留在各方面“有制度”的阶段;又如,有些学校以师生为本的理念还没有落到实处,虽然学校强调很重视民主管理、人性化管理,但在制度中没有体现出来,也没有载体、平台和措施;再如,一些学校的管理理念没有很好发挥统整的作用。有的学校在提出某一管理理念之后,对其如何落实到学校组织机构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和管理实践中缺乏统筹规划和设计。
综上所述,尽管一些学校在管理文化的建设上还存在不足,但经过北京市教委主导的三期文化示范校评选和建设活动的推动之后,相信学校都会对自己学校的管理文化进行更加全面的反思和更加深刻的审视。曾有研究者说:“学校管理文化的建设主要内容就是‘人,不管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行动,不管是管理制度还是管理运作,不管是管理者还是管理办法,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而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道德规范。”这一点对我们建设管理文化很重要。在此,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学校通过管理文化的革新来实现自己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