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非连续文本”在中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方法

2016-05-14胡毅

课外语文·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年级语文课堂

胡毅

【摘要】学习语文,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教会学生学习和生活融合起来,重视课本中的非连续文本内容的教学,努力发掘与连续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学科间的融合。

【关键词】“非连续文本”;中年级;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1版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这样一个目标:“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所谓“非连续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文本样式和阅读材料。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较强,易于比较。生活中非连续文本无处不在,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也是非连续文本常被语文老师所忽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它太不像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更像是各门学科的大杂烩。打开语文书,细细看来,不难发现不仅仅是在第三学段,其实一二学段的课本中有很多的内容都以非连续文本呈现出来,这些内容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中年级学段也可以有意识的根据教科书的内容渗透一些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方法。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好课本中的连续文本和非连续文本之间的关系呢,下面我就自己在课堂中所遇到的一些例子谈一谈“非连续文本”在中年级日常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的几种形式。

一、非连续文本和连续文本互为补充,有效提高阅读效率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连续性文本更为常见。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让非连续文本和连续文本互为补充。发挥非连续文本的优势,使连续文本的阅读更加直观、高效。不同的文本类型选择的非连续文本类型也各有不同。

在教学游记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画出游览路线图或者景点方位图。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感知作者的写作顺序。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六课《天安门广场》,课后第四题即为:默读课文,把代表天安门广场的几个建筑物的序号分别填入示意图的方格内。

在教学本课时,因为方位在三下的品社课中学生已有一定了解,所以完全可以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便让学生独立完成此题后在进行简单交流。这样一幅方位图,简洁、直观地使学生对天安门的主要建筑方位有了了解,有效地提高了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效率。

而在教学说明文时,简单、明了的表格、线状图更能有助于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认知。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一课的第二小节时,作者一下子介绍了四种恐龙,这四种恐龙各有特点,作者在描述时也用上了不同的说明方法。如何让学生更清楚的认知各种恐龙的特点和说明方法呢?表格(可以从恐龙种类、外形特点、说明方法三方面设计表格)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直观的表格除了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了文本之外,也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有效都提高了阅读效率。

苏教版三下的《狼和鹿》,面对文中大量的数字对比,如何让学生在感知文本主旨时,了解数字的表达效果及对比的表达方式。针对三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找出含有数字的句子,反复品读后,逐步出示含有狼和鹿数量变化的柱状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图进一步感知数字的强烈对比对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然后回到文本,再次结合文字和图形加深认知,如此一来,即拓宽了学生了思维,也教给了学生不同观察角度的方法:

如此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我们教者注意发现,将连续文本与非连续文本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它们互为补充,会更加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课堂阅读效率及自主的阅读能力。

二、关注教材中的非连续文本,提高学生学会生活的能力

非连续文本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仅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就有“说说广告”“药品说明书”“学做小主持人”等多处独立的非连续文本。只是由于此部分内容所占篇幅较少,教学要求不明,考试时又涉及甚少,所以部分老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方法简单、过程随意,并没有很好的教会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其实,只要我们多加关注,课堂设计合理,其实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还是有着很高的热情的。

广告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非连续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就安排了口语交际《说说广告》。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仅仅只是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则广告,那么学生对广告的认识也就仅会停留在字面上的认识,对于广告在我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及与生活间的关系都会被忽略。想让学生真正了解广告,那么应该从日常生活入手,先让孩子课前按照表格(从发现场所、商品名称、广告语、广告类别几方面设计表格)收集广告。

有了课前的收集,学生们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课堂上,通过大量的广告,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了解广告的种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区分广告的优劣,到自己编写广告词,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也充分认识到广告这一非连续文本对生活的作用,提高了对广告的辨别能力和审美能力,有效地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合。

四上的《练习2》中的“处处留心”中安排了这一项内容:写出你的家庭住址和走法,并画一张示意图。此项内容的安排属于典型的非连续文本阅读与创作的过程。想让学生较好掌握此项内容,可以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在情境中逐步引导先说住址,在说走法,重点放在走法的指导上,培养学生实际生活的能力。理清走法后再让学生观察书中插图,明白示意图的画法后,再动笔画出并做交流。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看示意图找到目标,还能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在锻炼了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学到了生活中的常识。

如上面两个例子所示,分布在我们课本中的独立非连续文本还有很多很多,需引起我们教者的足够注意,精心设计好这些文本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会生活而服务。

总之,学习语文,因本着“生活语文”的原则,从大语文观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教会学生学习和生活融合起来,重视课本中的非连续文本内容的教学,努力发掘与连续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学科间的融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发挥非连续文本的阅读价值以及对学生生活的指导作用。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中年级语文课堂
小学中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析
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中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中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中年级作文训练要点
中年级图画书阅读与儿童思维发展例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