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新设计

2016-05-14张彦平

新课程·小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设计创新

张彦平

摘 要:当前,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是必然选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国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新政策,为了探究课程改革中教学过程、方法的改变,通过对课程改革中现象分析,教材改编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发生的变化等几个方面的研究,以及对传统教学设计弊端的探究,老师在教学中角色的改变,教学方法的创新更为突出,从而使教材用创造性思维的原理而设计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进而推进公民素质的提高。另外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面临着开发教材的任务,课堂教学发生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设计的侧重点转移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课程改革中创新的教学设计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设计;创新

一、传统教学设计的突出弊端

(一)关于课本资源的开发与使用

1.过分拘泥于教材教育,课程资源观狭隘。

2.脱离教材,教学随意性现象,表现在轻重不当,详细不分。

3.脱离课标,教学“两张皮”现象,就在于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

4.课堂中教学资源的浪费,语言浪费信息量过大。

(二)课程教学中课程改革的表现

1.传统的导课、结课,课堂缺乏灵动的现象。表现在千篇一律的导课与结课,甚至两环节的缺乏,实质在于对课堂类型、课堂结构的定位不准。

2.过分追求学科体系及概念完整性的现象。表现在对旧教材的“还原”纠缠与概念的界定,我建议注重细节,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完成小学生而非大学的教学目标。

3.貌似“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表现在所举事例远离学生生活,或假设生活中本不存在的问题。

(三)学生活动和学法指导

传统教案中,教师通常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师活动,很少涉及学生活动和学法指导。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实际教学中教师“扶”得多,“放”得少,过分强调“主导”作用,而忽视了主体作用性的发挥。

二、课程改革指导下教材的转型

教师在分析教材编写意图、编排体系和学生学习状况前提下,首先确定单元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单元重点难点通过教材所选的一组课例从不同侧面、广度、深度凸显出来,单元重点、难点通过每一组的重点难点突破。其次,确定每一课的重点、难点。每一课所挖掘的知识因素有很多,但教学重点是单一而明确的,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学生接受水平、心理特点、思维特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材设计的策略上,新教材的设计和呈现需要进行根本转变,就是走以学习和学生发展,教育理念的革新,颠覆了这种教育观的合理性,恢复着人类通过主动思维去探究世界和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

以学习为中心的教材,课程教学设计中学生中心、学科中心、社会中心的矛盾。我们只有认真探讨特定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规律才能使学生、学科和社会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理解各种教材设计和呈现方式的含义和优点,正确判断备选教材的适合性,通过选择使用某一种教材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实际上,即便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也并不只是教材的阐释者和宣讲者,教学过程或多或少地涉及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材应用方式的选择,是一定程度的创造性活动。

三、现代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从“主题失落”走向自身觉醒

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殊教育情境中的自主探究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教学觉醒意味着教学主题的回归,国家和地方将课程权利适当地过渡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就不只是既定课程计划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开发者和教学设计者。教学觉醒意味着教学过程是一种对话。“对话中隐含着教学过程是对话双方对世界的控制,对话是为了人类的解放而征服世界,因此对话自身就成了他们获取作为人的意义途径”。

(二)学生从“边缘”进入中心

学生的家庭经济、发展、性别、学习等的差异,导致个体差异。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总是按统一的要求看待每一个学生,追求划一的教学目标,无视学生的差异,也就无视学生的主体人格。课程改革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需要我们认同学生的多元差异性。只有学生个体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的时候,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

(三)创新教学是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创新教学应该是通过创意的设计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或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实施过程。创新教学不既定于某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教师根据学科性质、学习者的需要等融合各种创造性思维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过程。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使用新课程倡导的新教学方式方法,使其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实用性。防止出现课程是新的,而教法是老的。致使新课程名不符实。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合适的学习方法,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成为展示学生个性及能力的天地。所以,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情学法,顺乎学情,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开发新时代课程:关于我国改革政策与策略的若干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1(1).

[2]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教学设计创新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