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世界 美丽拥抱
2016-05-14徐燕
徐燕
摘 要:布罗茨基曾说过:“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来自教育,来自知识的熏陶,也就是说——来自阅读。可见阅读对于国家和民族有着何其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阅读;习惯;班级
我国国民的读书热情和个人藏书量近五年来持续走低,保持阅读习惯的“阅读人口”目前只占总人口的5%。我国学生不喜欢阅读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因为识字量少,有阅读障碍;有的是因为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阅读;有的是因为觉得读了也用处不大,所以不去阅读;也有的是因为读得少,无法感受阅读的乐趣。调查表明,学生虽然对阅读的态度是积极的,但由于缺乏课外阅读意志,自觉持久阅读的学生为数不多,直接导致课外阅读总量少。不少学生都迷恋电视,看电视固然可以获得许多知识和信息,但电视毕竟代替不了书籍,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阅读的本领,而阅读的本领又是在大量读书活动中“读”出来的。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
一、从班级入手,课堂抓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早晨是阅读的最佳时间,因此可以在早晨大声朗读课本。每天清晨,学校组织孩子们跑早操,运动给学生的清晨注入了充沛的活力,运动后老师可以为大家准备一篇篇趣味阅读小文章使学生获得心灵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背诵是强化记忆和理解的一种方式。我体会到小时候读过的东西,特别是背诵过的东西,几乎可以终生不忘,我现在还能背诵的一些诗文特别是一些经典诗文几乎都是那时候背诵过的。成年以后,我当了语文老师,在备课时也试着把要教的课文背下来,可是过不了多久就忘得一干二净。因此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王尔德说得好:“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充分利用下午上课前的半小时和班级的图书角加强课外读物的阅读,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表现。表现好的孩子要及时小声地去表扬。同时,不能大声点名表现不好的孩子,否则容易干扰其他孩子,这时可以走过去拍拍他的手或者摸摸他的头,让孩子主动收回抛锚的思绪。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就会自觉广泛地阅读课外书。
二、学校要积极参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学校要营造一个书香校园,建立各种阅读活动,比如建立“小毛虫俱乐部”,寓意学生一路阅读,一路成长,最终“破茧成蝶”。或者你赠我一本书,我赠你一本书“生命阅读越精彩”,小朋友们都能从同伴那里得到一本书;学生既可以捧书阅读、向朋友推荐,也可以借助校园电视台等现代化的设备为同学们讲故事、表演童话,还可以依据读本内容,参与读本绘画;图书室‘悦读会,家长与孩子一起亲子阅读;还可以参加与阅读相关的品读、拼图、知识问答等游戏比赛等让孩子乐于阅读,乐于与他人分享、交流获得一种成就感,感受到书籍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爱上阅读。
吟诵是古人的读书方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便记忆。学校可以按年级吟诵学习经典读本,例如一年级学习吟诵《弟子规》,二年级读《笠翁对韵》,三年级读《三字经》,四年级读《论语》,五年级读《中庸》,六年级读《大学》,一个学年读一整本书,精读与泛读结合,拓展经典阅读。阅读中最需要引导的是阅读兴趣,用各种方式保持这一兴趣,使其不灭,为首要任务。因为在课堂内有大量学习任务,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不可太高。读就比不读强,读到什么程度,要看个人造化。教师依然是要参与引导的,但也不要过于执着。这样,始终让阅读在一种宽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
三、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学习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孩子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面就越广,思维就越清晰。所有人都应该从适合自己的地方开始阅读、认知,并且愉悦自己。比如,对不喜欢读书的孩子来说,让孩子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是让他们发现读书乐趣的最佳途径。
“即使有些‘烂书,家长认为根本不值一读,也不要过于忧虑,因为孩子的兴趣由此萌发,而他的选择能力、欣赏能力,也在不断比较以及与父母的讨论中得到提升。”只要孩子开始阅读,他就走出了最重要的一步。阅读课外书籍,平均每两周看完一本课外书;看完课外书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具体要求是能大致说出书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如果能够留下一些简单的记录,不仅会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有能力读书的成就感,而且可以帮助孩子回忆起当初阅读时的情境。如果孩子开始不愿意记录,那么,父母可以先帮孩子做好这个记录。一段时间之后,当孩子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成就之后,他会愿意在上面添上自己看过的书。做父母的要尽自己能力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引导孩子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
书籍是一个灵动的世界,让我们与他们美丽拥抱吧!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