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

2016-05-14常啓英

新课程·小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基本策略现代信息技术

常啓英

摘 要: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教育技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让小学生体验全新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才能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改革。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这一问题。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意义;基本策略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尤其针对农村的教学有何途径?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应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与教材中的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和烦恼,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与教材中的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地位有所提升。社会文明的进步,让人们对小学生个人品德素质水平的期待不断提高。优化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给小学生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小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从而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

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的人文价值进行充分利用,坚持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优化一切教学资源的配置,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育发展的方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结合在一起,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让课堂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也能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的时代性。在丰富的信息资源支持下实施教学,能够改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单一的现状,更能促进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开放化。开放的课堂,对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有积极作用,更能促进小学生掌握品德与社会知识,形成全面思维的良好习惯,掌握人生道理,成为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受益者。

(二)有利于达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具有整合性与综合性,能够将图像、视频、声音以及图片整合在一起,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时期,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呈现形象的教学内容,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不再抽象、不再枯燥,学生可能更加直接地获取品德与社会知识,更能够针对社会现象深入思考,突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色。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不仅可以促进人机之间的互动,还能给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搭建一个很好的桥梁。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有利于小学生学以致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标就是用课堂中的理论去指导学生课堂外的实践,将学生的情感与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新课程改革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把握,还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信息技术创设的形象情境可以从多个角度向学生传递信息,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得到调动。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更能促进学生意志的坚定。

二、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要讲究方式方法。教师要摸清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追求,有针对性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巧用信息技术,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利用信息技术给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顺应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技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巧用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课堂学习情境的形成。用轻松的学习氛围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促进小学生成为品德与社会知识的探究者。

比如,在教学《我爱我生活的地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亲自拍一些学校的照片,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校园,发现校园的美。也可以鼓励小学生拍些自己家里、小区里或者城市里的照片,鼓励小学生自主发现美,在课堂中分享美。教师借助多媒体的呈现技术,将小学生与自己眼中的美都呈现在课堂中,有利于课堂氛围的和谐与轻松,激发小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巧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他们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巧用多媒体,除了利用多媒体去营造氛围外,教师还要关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用信息技术去扩展教学的空间,让课本中看似死板的大道理都“活”起来,能够促进小学生理解。拓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内容,并不意味着毫无根据地去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内容。而是针对教学主题选择一些真实事例,增加更方便小学生理解的教学资源。

比如,在教学《向人民英雄致敬》时,“英雄”这一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讲过于笼统,为了让小学生更深刻、全面地理解英雄的内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用图片、文字向小学生解释英雄,激发小学生对英雄的崇拜之情。像战争时期的英雄“邱少云”、生活气息较重的英雄“雷锋”都可以成为课外资源。教师更能通过日常观察,将班级内小英雄的行为记录下来,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心灵与感官上的震撼。管理班级钥匙的学生总是第一个到班上给同学开门,最后一个离开。勤劳的班长时刻关注班上的卫生,默默打扫。这些都可以成为班级内的英雄事迹,成为多媒体展示的内容。

(三)巧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巧用信息技术改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就是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习方式,也让小学生接触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形式不断丰富。小学生有自己的学习追求,鼓励小学生成为品德与社会知识的开发者与验证者,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不仅为教师所用,更是为小学生自己所用。计算机几乎成为每一个家庭的必备品,教师可以给小学生设置预习任务,让小学生利用课本与信息技术改革自己的预习方式,尝试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去解决难题。如,在教学《历史告诉我们》时,教师可以设置“在课下收集三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故事”的任务,让小学生去完成,促进小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自主学习,积极思考。

(四)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品德水平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水平,促进小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小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是衡量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去检测小学生的品德水平,引导小学生去分辨是非,有益于小学生道德意志的形成以及道德行为的实施。

比如,在教学《做诚实的好孩子》时,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小学生在情境中角色扮演。比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考试不及格的情境,主人公可以选择把分数改掉,也可以选择将成绩如何告诉家长。用多媒体呈现出这两个选择,鼓励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前表演,有益于教师发现小学生性格上的不足,也有益于指导小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

综上所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声有色,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活力,提高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品德与社会课堂,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真正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彩婷.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

[2]黄智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电子书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4).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与社会基本策略现代信息技术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浅析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探析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