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科学教识字

2016-05-14赵应琴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声旁部首字义

赵应琴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因为人的一生当中,小学阶段的识字量是最大的,在2011版课标中要求大约学会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教学中是否能达到这些要求呢?实践证明,长期以来的识字教学还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回生快,记不住;二是同音字、形近字混淆;三是错字多;四是用词不当,或是不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扎实有效地落实识字教学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去掌握它们。”所以,在识字教学中,要根据汉字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识记规律,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科学地教识字。

一、巧抓字理,激发识字兴趣

抓字理就是抓汉字的特点,对于一个汉字来说,它是音、形、义的有机结合。每一个汉字的音、形、义之间往往有着一定的联系。如:看到图像太阳,就可以联想的汉字日,也就自然地理解了日的本义。建立了音形义的联系。实际上,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或者一段奇思妙想。它的产生也是随着人类的智识而进步,与儿童的认知顺序相一致,都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样发展的。

1.象形趣识字

象形字源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摹写实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在古代的写法中,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在教学中,要抓住汉字起源的本质,通过实物图形与原始文字进行图字对照,通过汉字字体演变,帮助孩子记忆字形,理解字义。如:女像一个跪坐的两手交叉胸前的侧面人形,古代女人在室内为跪坐。大,象形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像正面站立伸开两臂的人形,有手有脚,本义是“人”的意思。夫,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头发绾成髻,插上簪,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是成年男子,引申为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

2.会意巧识字

会意字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的事物,就像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如弄,会意字,王:玉器;廾:双手。表示双手玩赏玉器。本义是玩耍、戏耍。弃,会意字。甲骨文的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本义是扔掉;抛弃。从“弄”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人在赏玉的情景;从“弃”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婴儿被丢弃的情景。

二、探究汉字组合规律,培养识字能力

(1)学习汉字的积木结构,正确析解,自在拼搭。

合体字正是表意的独体字或部件拼搭而成,其字义是各个积木部件组合生成。科学地分析汉字构形并讲解它的组合构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记忆。如“教”,从字形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左边是孝字,右边是反文旁。右边的反文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又(如敢字)敢字中的反文旁,表示用手去拿猎物,表示勇敢之意。一种是攴(pu),则是手里拿着一根棍子,表示击打,牧字的字形就是表示拿着棍子去打牛。而教字左边是孝,可以看做是一个“老”和“子”的组合,即一个老人与一个孩子,一个老人拿着棍子去教导孩子。这个字也反应了我国古代大教育方式,“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师手里出高徒”的教育观念,教即为教导。

(2)抓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举一反三,轻松识字。

抓住声旁可以类推汉字的读音和字形。有些形声字的声旁有共同的含义,我们可以根据这样的声旁来类推形声字的意思。宋朝人称之为“右文说”,即依据形声字同一声符往往居右边的现象,去归类解释字义的方法。例:“饱、炮、泡”等字的意思除了与他们的形旁有关,更是与声旁“包”的本意密切相关。

(3)依据部首的组字规律,减少错字,触类旁通。

部首是代表同部首所表示的词义类别,相同部首的字大多表示同一类别的事物,抓住了部首,进行联想类推,由识记一个字变成轻松识记一组字,提高识字效率。如账、资、货、贷……,这些字都有一个相同的部首,而“贝”字是指贝壳,古人曾用贝壳做钱币,因此用“贝”作部件时,其义多是财物的意思。如:三点水旁的字和水有关系,江、河、湖、海、潮、湿等;两点水旁的字大多数都和温度联系在一起,冷、凉、冰、冻等;如教学“品”字,品字由三个口字构成,并不是指品了三口茶的意思,而是指品尝了很多口茶的意思,因为在古汉语中三就是表示多的意思,单个字每重复一次这个字的意思就加强一次,那么接下来教“森、林、”二字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刚才所讲述的品字形结构汉字的字理,“林”表示很多树木生长在一起,而“森”字则表示更多的树木生长在一起的意思。

三、大声朗读,感受汉字的音韵之美

言语的音韵,起源于自然的声响,如“呼”和“吸”。呼是气流中喷出的声响,吸是鼻子吸气的声音。除此之外,便是模仿物的声音,“鸡”“鸭”“鹅”正是根据他们不同的叫声命名。因此,汉字的字音,也有表意的意思,如读“喜”,不仅发出的声音像在嬉笑,面部的表情也是嘴角向少扬的微笑状。读“怒”,除了声音如发怒时的低吼,会情不自禁地睁圆了眼睛,无法笑着读出来。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大声读出汉字,通过一次次的大声认读,强化学生的注意,有利于学生的识记和对字义的理解、感受。

汉字是中华民族步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标志,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当汉字像“诗”像“画”一般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才会印象深刻,过目不忘。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依据字理科学分析、因义记形,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汉字是在朗读“一首优美的诗”,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逐渐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与量。

(贵州省遵义县新民镇新民小学)

猜你喜欢

声旁部首字义
你知道形声字吗
弄清偏旁与部首
浅谈汉字简化
“啸”的历史与字义变迁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
“一丝不苟”的糗事
形声字声旁含义研究之“龠”“龙”“尨”“卯”“完”“亘”“世”“癸”“於”“丑”
同部首的字
一把破扇引发的“憾”与“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