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活

2016-05-14应灵波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情境思维课堂教学

应灵波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越来越明显。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堂经教师精心设计、细致分析、详细讲解的课,看似有条有理、井然有序。然而学生除了掌握简单机械的知识原理外,基本上没什么收获,更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参与活动,教师没有做到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就是教人思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启发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思维活起来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构建和谐的心理氛围,给学生一个“安全”、“自由”的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体验漠不关心。因而使一部分学生产生苦恼、恐惧、困惑、沉闷的心理,表现为对学习失去热情,课堂上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或干脆不参与课堂活动。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催眠于消极沉睡状态。出现“停滞”。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在课堂上要力求营造一个宽松、平等、民主、和谐、友爱合作的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为激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凸现学生个性铺设一片充满生机的绿地,给学生一个安全、自由、舒适的空间。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不再是可敬不可亲,高高在上的形象,而是坐下来和学生面对面平等交流倾听学生意见的合作者,教学中以一种理解、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和想法。师生之间不断进行心灵交流,提升相互之间的情感体验,教师灿烂的微笑,亲切的话语。耐心细致的解答都会使学生感到舒适、自由,使学生的心情始终处于振奋状态,不断产生智慧的火花。

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氛围。首先要求教师拥有饱满的和激情。而带微笑让学生感受到如冬日里阳光般温暖才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语言生动,抑扬顿挫能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加上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一种愉快、热烈的气氛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被调动,思维也得到发展。其次,教师要多用激励性评价。学生回答正确,当然予以表扬,当学生回答错误、遇到挫折时应给予安慰、鼓励,一句话,一个点头,一个微笑能挽回学生的自尊,化解学生心头的焦虑,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一个和谐的心理氛围和自由空间,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则会使注意力集中,能够使思维达到最佳状态。从而获得学习的最佳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心理学认为,思维来源在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现代教学理论,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平铺直叙的讲解会使学生乏味。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诱发好奇心,造成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从而促使学生去积极思维。如在学习“酸的性质”以后。我设计了鉴定首饰真伪的课堂情景:老师买了一个戒指,但我怀疑它不是真金,而是黄铜(铜锌合金),老师不放心,你们能帮忙证明一下它是否是真金吗?想一想。看谁的办法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的同学现在也绞尽脑汁思考,几分钟后,有的说用洒精灯灼烧一下,有的则说通过测出体积和质量来算出密度,有的则说用刀片刮一下测试硬度,有的说将它浸入稀硫酸中看有无气泡产生,还有的说用硝酸银溶液……经过一场你争我夺的发言,我竖着拇指大加赞赏,学生们的脸上一个个洋溢着兴奋的表情。这时我又及时追问了一句。那你们认为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既简单得出的结论又最准确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又争论开了,看来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是我又拿出几个戒指(有真有假),现场叫学生鉴定真伪,最后,通过实际操作,同学们一致认为用火灼烧法。用稀硫酸或硝酸银溶液最理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高质量、有思维价值、值得学生争论的问题可以把学生引入思考的空间隧道。加大激活思维的力度。又如在学习C02之前,我先放映动画,声情并茂讲述“死狗,洞”的故事:在教学《光的折射》时,播放“海市蜃楼”录像:学习磁的知识时,演示用细铁丝折成的蝴蝶在黑板上翩翩起舞……通过这些情境画面,学生的情绪、目的动机、兴趣爱好随之产生,伴随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一股自觉学习的强大内驱力,诱导学生去追根寻源,迫切找到问题的答案。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用联系生活实际法、实验法、故事法、悬念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来加以选择,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领域全方位地同一对象进行思考,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的思考方法。思维的发散性可以令人打开思路,不拘泥于眼前的传统的思路和思考范围,打破思维定势,以发展新的领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解答。例如,在教学“摩擦力”和“重力”时。就引入“假如没有这两种力的存在,会发生哪些现象?”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以后,有说走不了路,有说唱不了茶,有说轻轻一跳就成神仙了,也有说写不了字。抓不住东西等等:又如在学习C02与碱反应的性质时,我要求同学们设计能证明C0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际方案。同学们大胆想象,各抒己见,提出了多种方案。方案一:将一支装满C02气体的试管,迅速倒置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内液面的上升情况;方案二:向一只装满C02矿泉水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密封振荡,观察矿泉水瓶的变化:再如,有两杯体积相同的质量分数不同的食盐水,用哪些方法加以区别?请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证明,同学们用了诸如:品尝、则密度、称质量、加AgN03溶液看产生沉淀快慢和多少,取大小相同的新鲜萝卜分别放入其中,看哪块萝卜先变蔫等等。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学生的思维是活动的、开放的,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加以综合运用,在探究中尝到乐趣。不仅学会了各种解题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思维能力。

初中科学内容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新的学生观。努力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加强科学课堂教学的情感性、探究性、主体性。力求去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让“思维”这朵奇葩开得绚丽多彩。

猜你喜欢

情境思维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