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2016-05-14文字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提问高中数学

文字

【摘 要】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参与积极性,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是师生之间交流最为直接的方式,也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不但能促进积极的思考,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一、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

课堂提问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计划的教学手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情景化”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其目的在于:1.激发学生根据提问进行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条件。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具体要求,给学生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2.通过问题的反馈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对于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很多学生往往因为知识网络的不全和思维的局限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考虑问题不全面或者解决问题受阻等情况。通过对学生对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及时地优化学生的思考,克服问题的难点从而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到底。

二、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善于思考,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创设得好,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例如,高中教师在讲解“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内容时,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可以请两位学生模拟“幸运52”中游戏环节。估计某件商品的的价格,比如MP4,教师给出的价格在1000~1500元之间,使两位学生都通过不断缩小价格的范围,以“逼近”准确值,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并加深印象。

2.适时提问,留足思考时间

如教师准备不充分,在随意时间随意提问,这样不但很难提高教学有效性,而且会使课堂变得松散,不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为此,教师可耐心等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说明、补充或修改自己的回答。例如,教师讲解“等角定理”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定理的具体内容进行回顾,回顾结束后教师便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假设在空间中,该定理是否同样成立呢?”并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如此,不但达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而且为空间等角定理的学习埋下伏笔。

3.明确目标,提问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既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问题太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发展,教学在适应学生原有认知发展水平的同时,还应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获得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布设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数学思想、价值观念、良好的学习方式等的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并最终使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化归为“已知区”。

4.细化教学设计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数学教学设计的简单化与随意性。为此,我们提出,教师每节课必须抓实各个教学环节的细致准备,从新课引入、新知讲授到课堂练习、总结、布置作业,各环节都要按照课题内容要求精心设计,追求教学效果。

5.激励性提问,鼓励探索

教师应多用鼓励性语言扶植学生可贵的探索精神,少用否定性语言浇灭其思想的火花。因为教育的艺术主要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学生的意见,不管正确与否,教师都要认真对待,少居高临下,少评价定性,不急于“纠偏纠错”,多给予鼓励:“某某的这个观点很有价值,再深入研究,会对某某研究做出贡献的。”甚至不惜“贬己扬人”:“这一点我没有想到,你对我启发不小。”真诚地赞赏学生,营造和谐气氛,营造参与气氛,学生自然乐于倾听、乐于参与。教学片段: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后,安排了例2:如图,已知a∥b,a⊥a,求证b⊥a。

教学:老师:怎样证明它?证明b⊥a只要怎么样?(这样的问题问得很模糊)学生:在平面a内画出两条相交直线m、n,证明直线b与它们垂直就行。教师与学生板书了证明过程。教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能否定义来证明?这样问题指向太明确,学生被“牵”着走,没给思维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在学生叙述了自己的解法后,教师追问一下:“你是怎样想到的?”“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这样更能鼓励学生思考,学会研究问题,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6.课后对提问进行反思

为了提升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及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教师应在每一节课后进行积极的教学反思,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提问有没有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教学内容;有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做积极评价;有没有学生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提出衍生问题,以及是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正面回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没有从学生那里发现新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师进行课堂提问设计的能力,使教师能够真正掌控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充分把握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柳笛.高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案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2]张建梅.高中数学课堂互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0

[3]徐燕.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张超.高中数学课堂学生提问行为的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熊军燕,黄纪宏.关于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8)

猜你喜欢

提问高中数学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