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6-05-14邓润清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维

邓润清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那么,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新课导入新颖有趣,在求知中激发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谁都知道,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因此在选择导入方法时,一定要找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或学生了解的事件,这样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的学习对象上,从诱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在其大脑皮层形成对新课内容的兴奋中心,使得学生把注意力引向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轨道上,产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这样才能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体现这一精神,我在教学中进行有益的尝试。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是“设疑”。一边出示幻灯片“放牛图”一边解说“放牛时把牛栅在木桩上,牛能吃到周围的多少青草呢?”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放牛是他们早已习惯做的家务事,可是在放牛中还能学到数学知识,这就是他们料想不到的。这时,我再趁热打铁,激励他们:“只要你们配合老师一同学习答案就跑出来了”。于是,学生那种急于得出答案的迫切心理便自然而然的表露出来。

二、创设生动的探究情境,在疑问中激发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我总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灌给学生最多的知识。因此所关注的往往只是一节课中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于是,老师嘴巴不停的说,学生呆呆的听,一脸不知所措的表情。可现如今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更关注的是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引入课题后,我就把学生“推入”教学中,让他们充分体现“主人翁”的地位。让他们在疑惑中产生探索的欲望。如在教《比例尺》时,教师先拿出一张楼房建筑的平面图,神秘地问学生:“一栋楼房那么高大,是用什么办法把它画在这张纸上的呢?”接着又拿出一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问学生:“同学们,看看这是一张什么图?我国国土那么辽阔,为什么能画在这一张图上呢?我们能不能把我们学校的所有建筑画在一张平面图上呢?”这样连续地出示挂图和提出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求知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三、创造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解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故事形式把数学题表现出来。在复习旧知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直径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四、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1.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时,先安排了一个抢答,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

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l平方厘米,那么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回答前三个小题,学生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第4小题时,大部分同学闭而不答、只有少数同学说是1平方厘米,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2.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子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总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农村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使“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的氛围中愉悦地学习并获得成功。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