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学策略探析

2016-05-14陈小龙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培养策略

陈小龙

【摘 要】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形成的保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中,笔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策略,以促进社会主义新青年爱国主义情操的养成。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意识;培养策略

作为心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学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让学生拥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个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俗话说:博古通今。学生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引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方向。初中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意识领域上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初中历史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历史意识的形成,学生人文精神得到提升,学生的革命理想、爱国情感等得到激发,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然而,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情感教育的实施也就成为了空白。这样的教学模式,失去了国家设置历史学科的意义。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现实意义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主要如下:

1.初中历史课程有实施情感教学的天然优势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的戴安娜。诺维茨教授说:“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司马迁说过:“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我国许多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都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明,文明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遗产。而这些文化遗产,需要通过祖国的下一代来认真品味,方能解其中之味。中国的历史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和曲折,而这些艰难的过程,也蕴含着很多情感因素。由此,历史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在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过程中具有很多天然的优势。例如,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革命精神,能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和爱国热情,战胜困难的顽强情怀。再如,通过对孙中山、毛泽东、岳飞、戚继光等伟大人物的学习,对学生的性格、态度和价值观等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具有很多的必然性。

2.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传统的应试教学理念下,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众多教师教学的唯一追求。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社会的激烈竞争,使得情商在人类社会的竞争中显得愈发重要。因此,加强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指出,通过普通中学历史课程学习,扩大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学会应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历史和现实现象,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生的价值观、历史观等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

1.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教育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趋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方向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因此,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拥有实施情感教学的意识,并重视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处理好学生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的关系,努力挖掘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情感要素。彻底改变以往教师以主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同时,历史教师的情感素质对学生的情感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首先要注重自身情感素质的提高和完善,提高自身的美感、道德感和宗教感,以树立自身良好的育人风范,实现教师和学生情感意识的同步提升。

2.教师要善于选取科学的切入点

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并不是教师每堂课都在长篇大论的给学生讲解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会让学生反感,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因此,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情感教学,教师要善于选择科学的切入点,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民族英雄的典型事例进行讲解,如岳飞精忠报国;孟子威武不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虎门硝烟,等等。此外,在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采用客观的科学的观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分析历史问题,悟出真理,并用历史道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3.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情感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为学生实施情感教学的重要策略。例如,在讲解一些历史大事件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模式,来让历史重现,通过多媒体给予学生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理想的情感教学效果。

总之,初中历史是教师实施情感教学的重要阵地,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选用科学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学,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实现良好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文红.《论中学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

[2]袁阳.《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渗透探究》,《魅力中国》,2010.3

[3]李玲.《中学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科技致富向导》,2011.9

[4]徐德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新课程学习》,2012.3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培养策略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