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反思

2016-05-14康俊霞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文言文作用

康俊霞

【摘 要】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笔者通过多方尝试想要解决这一难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中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精心设置教学导入语,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用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直接感受文言文言的魅力,培养语感;设置课堂竞赛活动巧妙解决字词难点。这些方法的目的都在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正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关键词】文言文;作用;现状;应对策略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中职学校语文老师的苦恼之所在,教师在课前往往需要花大量时备课,以求在课堂上能够给学生讲得明白透彻,然而结果却总是差强人意。所谓教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却昏昏欲睡,课堂气氛犹如一潭死水。究其原因,不过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根据调查,不感兴趣的原因有三点:学习文言文没用、字词难懂、课文难背。本文就从这三点出发,探讨一下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作用、现状以及应对的策略。

一、中职文言文教学的作用

学习文言文到底有没有用呢?当然有,这是毋庸置疑的。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那也就是说文言文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根本之所在。学习文言文正是为了让这种古老的文明传承下去,这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责任;学习文言文还可以与古人近距离接触,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学、文化;学习文言文可以体悟文学大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提升文学修养;学习文言文可以领悟先贤深邃的思想,陶冶情操。

二、中职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既然学习文言文是如此的重要且必要,那为什么学生会认为它没用呢?为何文言文会成语文教学中的困境呢?笔者认为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作怪。大多的文言文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死板的教法让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就是死记硬背,背课文,背解释,背实词虚词,背语法句式,但背得焦头烂额却一无所获。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消磨殆尽。还有何趣味?文言文教学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教师亦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如何改革教学方法,使文言文教学回归文本?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三、应对策略

(一)精彩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说: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课堂导入便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正如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好的导入,也应该如炮竹,如响鼓,声声响彻学生的心扉,引领学生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并积极参与其中,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问题式导入、背景式导入、探究式导入、音乐影视导入等。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使用时更要因课制宜。比如我在讲授荀子的名篇《劝学》时就采用了设问探究法,上课时先问学生一个问题,假如你的弟弟或妹妹学习不够好,你会用什么方法鼓励他呢?学生们就七嘴八舌的回答起来,课堂气氛变得热烈了,我借此引出另外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单纯讲道理是最没有说服力的。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大家想知道儒家的大师荀子是怎样鼓励人学习的吗?于是学生纷纷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

(二)以读代讲,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教材不是储藏知识和训练点的宝库,不是学生思考和语文训练的范本,不是例子,而是培养语感,开发心智的引擎。”要培养语感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朗读。

朗读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最常用的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小组朗读、配乐朗读之外还可以有两人对读、分角色读、多人交替朗读、快读、慢读等。比如在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我就采用分角色读来分析人物性格。学生通过对不同人物语气、语调甚至动作的模仿还原了当年四弟子侍坐的场景,既把握了不同人物的性格,也拉近了与古人的距离,调动学习兴趣进而喜欢上文言文。

(三)小组竞赛,调动学习热情。

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是文言文教学绕不开的一个环节,对此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个环节也是最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法。教师把本课需要掌握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展示出来,课堂上学生分小组讨论抢答,并记录分数,整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当然也可以小组之间互相提问。最后教师总结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自学能力,更增加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四、结语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要注意学生的态度、兴趣等非智力因素,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的主体地位。”我们作为中职教师就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有所创新,才不会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

[2]姚娟.《谈谈文言文学习的意义》

[3]李德成.《阅读辞典》

[4]王尚文.《语感论》

[5]《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文言文作用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