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提效增质的策略

2016-05-14陈菁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课堂教学

陈菁

随着社会和知识的不断进步和更新,学校的教育模式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和改革,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也面临更大的挑战。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战场,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关系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强弱,并进而影响中学生的学习素质与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改进教学模式,激活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上增效益,提质量呢?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一个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为你的出色的教学添砖加瓦,锦上添花,同时也能让一堂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一个好的课堂设计,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抓重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如果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就很难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所以,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海燕》一文,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高远,内容丰富的文章,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且也能从中得到深邃的人生的启迪。要教好它,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才能懂得它的深刻含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呢?那就要抓重点。《海燕》的重点就是“海上的景象”和“海燕的形象”,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第二,提高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欢乐愉快的气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人精神振奋,学习效果倍增。兴趣的浓淡,心情的好坏,产生的学习效果也将截然不同,因此,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所以在课前教学之前,老师在教案中就要精心设计导言、创设最佳学习氛围,设计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兴奋点的导言,通过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语言,恰当的嵌入所要学的内容或学习目标,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急不可待,例如上《美猴王》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放映《西游记》的第一集,让学生对孙悟空的出世有充分的感受之后,再让学生来谈谈自己对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与理解,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这场讨论中来,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知文章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去文中寻找答案,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就很自然轻松的学习了新课的内容,把时间用在了刀刃上。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的学生是一群充满着朝气与活力的青少年,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他们也具有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让学生有自信,敢于用自己的方式去阅读文章并大胆说出的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这样学生学习热情更高涨,课堂效率才会进一步提高。

首先要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不管学生回答的答案是对还是错,都应该给予学生肯定,回答对的要加以表扬,错的加以引导,老师的充分肯定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自信,自信是走向成功阶梯。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信心十足地站起来,心悦诚服地坐下去。

其次要多一份真诚和微笑,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微笑是沟通心灵的金桥,坦诚相待,微笑付出,你的真心付出学生是感受得到的,这样会让学生打从心理喜欢你这个老师,真诚换真情,微笑换真心,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自然会更认真的上你的课,更有参与的欲望,课堂氛围自然就更好,课堂氛围越好,课堂效率自然就越高。

第三,多一份鼓励和幽默。表扬可以使一个白痴变成天才,过多的批评可以让一个天才变成白痴。每一个人都喜欢被表扬,特别是我们的学生,多表扬学生的优点,少批评学生的缺点,这样,有一天,我们的学生也都能变成天才;同时,魏书生曾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他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让后进生在愉快的课堂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

三、加强诵读和联想,引起情感共鸣

荀子说:“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提倡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的朱熹也说:“大抵观书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这就是说,通过熟读精思,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作者的感情、语言化作学生的感情、语言,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真情流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能充满激情,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不同情调课文,应用相应的语言给予表达。南朝梁时刘勰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知音》)。教语文就是要让学生“披文以入情”,在这种情的熏陶、冲击、融汇之中,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达到“其言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的境地。或感情奔放,或脉脉含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喜怒哀乐悲恐惊都要适度、合拍。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产生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如历其境的艺术之感,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那种境界,实现读者与作者情感上的和谐共振。例如教王莉的《小巷深处》,主要表达是盲母对女儿真挚无私的爱,这种爱都是通过一些生活琐事表现出来的,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先熟读文章,课堂上再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平时对自己的疼爱,而自己又是如何去对待母亲所做的一切?接下来再由全班一起背诵《游子吟》这首诗,让学生切身的感受母爱的伟大,做好孕育感情的工作,再次饱含深情的朗读课文,让这浓浓的亲情溢满学生的心胸,与文章的主人公合二为一,引起情感的共鸣,让崇高的理想情操教育可以随文章潜入学生心田而“润物细无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

总之,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的专长,制定教学策略,避免一刀切或者笼统化,有针对性的对教学的各方面、对学生学习的各部分进行精心的计划和设计,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