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为引 情境为导
2016-05-14甘富
甘富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取代,新的教学法在走进课堂之后也顺应时代的要求,慢慢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融合,走上不断发展之路.情境教学法与悬念设计都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频繁使用的教学法,两者相融合后将成为数学课堂最为锋利的一把武器.
[关键词]初中数学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40030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绞尽脑汁,使用各种方法刺激学生的课堂兴奋点,让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情境教学法与悬念相融合充分体现了广大教师的智慧,实现悬念为引,情境为导,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一、巧设悬念是情境教学的一把利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快速地让学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一直是教师为之努力的方向.于情境教学中设计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奋点,从而准确无误地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悬念的设计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加丰富了情境教学的内容,让对情境教学感到乏味的学生重新对数学提起兴趣.
以《有理数》这一章为例,在学习这一章之前,绝大多数学生都不明白有理数,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将悬念引入到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中,让学生们带着对有理数的好奇展开学习.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先给学生提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一类数叫有理数,是不是还有无理数呢?它们为什么这么分,难道它们是因为打架被法官所评判的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有理数的兴趣.然后教师找出8名学生分别代表8个数字,即0、1、1/2、-4、6、-5、2π、5π.把这些学生打乱顺序站在一起,让讲台下的学生来分析这8个数字中有几个有理数,随后教师随机点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且让学生分析自己的理由.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找到存在感,逐渐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情境教学中设计悬念不仅能够让教师掌握一把快速切入问题的利剑,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利用悬念是情境教学的一块基石
在课堂教学中将情境教学与悬念有效地利用起来对教学过程有着很大的帮助,与悬念融合后的情境教学对教师来说,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重点.在这个追求效率的现实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要想提高效率,就要高效地利用悬念,配合情境教学,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事半功倍.
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课为例,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自己的探索,不论是在纸上画出图像,还是用实物摆出图形,并根据自己所得到的图形或图像来命名圆与直线的关系.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这种自我命名的方法更易让学生将知识点记住,并在考试时能将当时的场景回忆起来.但是他们对正确的解释同样渴望,所以当教师让学生将在课堂所得到的位置关系演示出来时,第一次的配合也能迅速完成,这是因为学生对新事物有好奇心,对知识有渴望.通过学生的演示,可以得到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这就是在情景教学中利用悬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在情境教学中利用悬念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让悬念真正成为情境教学的基石.
三、创新悬念是情境教学的一个翘板
悬念的创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要通过实践的积累,生活的感悟,逐步寻找属于自己的灵感,最终实现厚积薄发.以《三视图》这一课为例,教师通常为学生预留的悬念多为三视图是指什么,都是从哪三个方位进行观看的.所谓创新,就是要让学生取得在原先教学方法上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通过三视图,学生能够得到立体图形,这是科研学家通过研究所得出的,已经是最好的方法.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即在纸上分别看到了4个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图形,通过这些图形能够得到哪几种物体?这是在原有问题上的变形创新,让学生在原先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这个问题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正是这几种不同的答案需要让学生开动自己的脑筋,通过自己思考将答案找全,只有这样才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 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