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6-05-14邱达明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实践教学模式

邱达明

[摘 要]自主学习就是改变教与学的传统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使教学的重心不仅仅停留在学生获取知识上,还有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让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建立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有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40012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存在这样的现状: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淡薄,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新课程标准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研工作的体会,分析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构建中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笔者对模式的各个环节的运用作出具体的解读,并提出运用该模式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是北师大裴娣娜教授等人耗时近十年的研究成果.该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意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

(二)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这种意义学习既指理解、记忆的学习,又是指学习者的自觉、自主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要目的,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造一切条件,促进学生经验、个性、创造力的发展.

(三)主动学习理论

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自己去发现要学习的材料.

(四)建构主义理论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学习者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界定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以数学知识为媒介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顺着问题解决的方向,通过“猜想、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获得新知.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科学地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入探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一系列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

三、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程序

(一)教学模式

模式解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对课本中的定义、例题、公理、定理以及一些数学实践活动以问题形式呈现,营造一个让学生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这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是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实践者.

(二)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该环节中,教师依据教材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问题为抓手,精心设计问题,努力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激趣设疑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营造良好的氛围.这一过程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在该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猜想等方法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从而使学生逐步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参与者,应主动加入学生的讨论、交流之中,并积极引领学生不断地交流、探究,把问题引向深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交流信息,揭示规律

在该环节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猜想所得,归纳、总结、提炼有关知识及规律等方面的结论.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明确结论,并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应把握好适当的时机,及时对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加以肯定,并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用心呵护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4.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该环节中,教师应围绕教学中心,指导学生运用总结出的规律去解决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以及一些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认真猜想、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从中感悟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的应用.然后,教师通过反馈信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示范性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评价反馈,总结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该环节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对规律进行提炼、总结,并形成观点.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坚持“生生交流、生生合作”的原则,并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

四、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特征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忽略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应用价值,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理念下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的、较为封闭的课堂教学提出的,

有别于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但又有着自己的特征,

迎合了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开放性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探究性教学方法容纳了发现法、自学法、辅导法等先进教学方法的优点.由于当前师生受现有的知识水平储备的限制,因此,教师必须改革“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一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主动性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主动地探究教材、教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性表现得更为突出,主动性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自主探究知识.这也是自主性学习的基石和核心.

(三)问题性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先导,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课堂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应善于发现和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合作交流、互探共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不断归纳、探索、比较,从而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教师能否提出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关键.如果教师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就无法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四)发展性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要打破传统教学中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看教师的知识传授是否到位,学生是否会解题”的观点.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关注学生潜能的挖掘以及长远的发展.

五、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如果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就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迅速投入自主探究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可以设计如下教学:先让学生动手实验,剪一个等腰三角形纸片,将等腰三角形对折,发现两个底角相等,然后进行证明思路的自主探究.

1.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两个角相等?

这个问题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快速搜索原有认知结构中关于证明两角相等的知识和方法.

2.这些证明两个角相等的方法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吗?

学生经过猜想、尝试,发现都不能直接运用这几种方法,从而想到改造图形——作辅助线.

3.如何作辅助线?

联系前面的动手实践,学生发现将等腰三角形对折后,可以把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同时也发现这条折痕是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平分线.作顶角平分线也可达到目的.

4.你还可以想出别的作辅助线的方法吗?

学生经过一番讨论、探究、尝试、猜测,发现作底边上的高也可以证得结论,从而感悟到添加恰当的辅助线的重要性及作辅助线的常规方法.

(二)让学生的个性张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允许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而不要固执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否则会扼杀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尊重学生的选择,做到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呵护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张扬个性,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课时,因为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如果教师用定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六个条件,比较繁琐.为引入课题,教师可设问:“你是否能通过动手画图找规律、推理论证等进行探究,得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简便方法呢?”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验证自己的探究结论.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各个小组都有不同的想法,有五个小组根据定义,验证了五种不同的判定方法(即课本上讲解的四种判定方法及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按照教学要求,本节课只需学生学会“边边边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判定方法即完成教学任务,但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本节课也基本完成了其他学时的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操作和推理论证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三动”习惯

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要善于引发学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口习惯;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动脑习惯,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擦出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把数学教学设计成数学活动的探究过程,而且应在课堂上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耐心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给予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培养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三动”(动手、动口、动脑)习惯.

[ 参 考 文 献 ]

[1]胡兴余.提高数学探究活动有效性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育,2005(5).

[2]肖巧云.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自主学习设计[J].教育导刊,2000(8-9).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王文清.“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山东教育,2001(8).

(责任编辑 钟伟芳)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实践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