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堂有用的数学选修课

2016-05-14胡周维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优惠活动数学

胡周维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阐述了一堂题为“认识促销方式,尽享优惠生活”数学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与大家共享.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数学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40017

一、设计亮点

课堂案例均自于师生课前搜集的优惠促销活动.采用情境演示学生更能进入角色,理解问题之所以然.结合角色扮演法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与交际能力,让学生能了解和学会评价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社会作用.同时以行动为导向采用分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详细的分工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内容简析

现在的商场竞争非常激烈,促销是各商场争夺客流的重要手段,目前商场应用最广泛的促销活动是“打折”“满减”“买赠”和“返券”,这也是最让消费者动心的四大主流促销模式.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认识“满减”“买赠”“满返”等力度空前促销手段的实质,尽享优惠生活,学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深刻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三、学情简析

选修课的对象为高一学生.职高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信心不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其最关键的原因是学生平时看到的只是抽象枯燥的数学,认为数学无用,没有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若能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职高学生也能表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一面,而且职高的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动手能力强,对感兴趣的事情接受能力较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当下促销活动的实际本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逐渐形成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重点、难点剖析

通过对各种优惠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从数学的视角来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掌握各种营销策略,为今后的就业或创业奠定基础,这是教学的重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六、教学方法及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七、教学平台与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网络平台、手机、金数据网站.

八、课前准备

1.搜集学生及周边朋友在生活中遇到的优惠促销活动详情.

2.在金数据微信系统中让学生做几道关于优惠活动的比较题,了解学生对优惠促销的认知水平.

3.在选修课班级的群里用金数据网站发布、提交和查阅作业.

九、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现在社会的消费情况和学生的作业调查情况,阐明本节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师:在电商行业发展迅猛的今天,实体店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许多店铺面临着关张的危机.像万达,在全国90多家门店中今年就有40多家因亏损导致关张.

师:留下的商铺如果想要继续生存,怎么办?

师:优惠促销是他们经常选择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争取消费者,创造出良好的市场销售态势.同时,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鼓励消费者大批量购买商品,创造出“薄利多销”的市场获利机制.

问题1:在现实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商家搞过什么优惠促销活动?

问题2:你曾经参加过什么促销活动呢?

问题3:促销活动对你有吸引力么?(本来不打算买的东西,会不会因为在搞促销而购买短期内还用不着的物品?)

展示不同商家的一些促销活动广告让学生了解当今商业界中经常使用的一些优惠促销手段,引导学生意识到身边的优惠促销无处不在,让学生对优惠促销活动有正确的判断和认识.

目标达成预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终身受益的一种消费态度:生活条件好了,对于生活必需品,纠结的不是买或不买,而是怎样买才最优惠.布置好本节课的活动方案,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各种消费优惠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优惠无处不在,只有弄懂优惠本质,才能尽享优惠.

2.模拟教学,认识促销

本节任务:看清各种优惠活动的本质,怎么样才能更优惠,使优惠尽在掌握中.

【场景1】播放视频1,杨胡杰和同学一起到万达的涌上外婆桥就餐,一共消费了193元.结账时,杨胡杰说大众点评上有85元抵100元的优惠券,除我们吃了193元,200元不到,那就买一张券吧,于是杨胡杰打算在手机上买优惠券.

问题1:你觉得照他们的方法,买一张券,实付多少钱?

问题2:换成是你的话,你会怎么付?并做解释.

知识点:计算、代金券优惠的理解.

师:显然,85元抵100元,如果只买一张券,他们还要再付93元,而这93元虽然不到100元,但是超过了85元,所以值得购买.可想而知,要在江湖混,算计是多么的重要.

目标达成预测:通过学生的这些消费经历,促使学生对如何才能优惠再优惠产生兴趣和思考,对后面的教学也充满期待.产生“算计很重要”的观念.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场景2】某同学去逛万达的耐克店,里面的换季产品在搞促销活动--买一送一,即挑选两件商品,只要支付价格高的那件商品,就可以得到另外一件;或者你也可以直接选择打6折,优惠活动千载难逢.他看到一件心仪已久、价值540元的外套也参加活动,为了不错过买一送一的优惠,他又挑了一条340元的裤子,然后去结账.服务员问他选择哪种优惠方式,他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买一送一!”

师:一般人都会觉得买一送一划算,几乎接近半折了.

问题:分组讨论一下,怎么买划算?只要付多少钱?

提示: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明白优惠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优惠根据价格不同结果也不同.

模拟演练:假如你去店里购物,540元的这款外套你也很喜欢,又有像买一送一这么优惠的活动,针对商店里的另外三件物品,你若再挑一件,该怎么买单?请每组选好购买物品后,选择优惠方式,贴到前面.

阐明理由,组织点评.

【场景2拓展1】“做一个善良的服务员”:店里这款外套卖得很畅销,很多顾客会因为看中这款外套和买一送一的活动而来购物.那么服务员在结账时,怎么回答顾客的问题:“我挑了两样,贵的这件是540元,怎么付划算呢?”

问:如果贵的这件商品是540元,另一件商品价格不确定,那么服务员如何给不同的顾客快速地给出建议呢?

提示:(1)设第二件顺带的商品的价格为x,计算x为多少时,买一送一划算,即540<(540+x)×0.6;多少时六折划算,即540>(540+x)×0.6?

(2)服务员在操作时可以统一以360元为界限,第二件商品若超过360元,建议顾客用买一送一促销活动支付;如果低于360元,则选择6折支付划算;若价格正好360元的话,两种方法都可以选.

3.方案制订,综合应用

【场景3】我们学校去年开始设立了学生创业街,里面有卖水果卖零食的,还有代收快递等.开学一个多月来,水果店的生意不是很好.如果今天让你们团队来经营这家水果店,请你们结合学生人群的消费特征,策划一些优惠促销方案,吸引更多的同学来购买.

小组合作组织过程:

1.明确任务目标.

2.研究现实情况(学生这个消费人群的特征,使方案针对性更强.)

3.集中各种可行方案,作出决策.

4.展示各组成果,阐明所立方案的优势及可能存在的不足.

5.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目标达成预测:通过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以及这堂课的讨论,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优惠促销方案,会懂会用,才是最高境界.在这个分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学到很多东西.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2015年宁波市“新课改新课堂新教法”系列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的一堂展示课,试讲过多次,每次都会有不同的修改和收获,最终形成该课.选修课的开设是新课程开发的重点和亮点.而本节课立足于生活,强调数学思维的形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学生,连后面听课的近100位数学教师也都听得津津有味,大家都感觉到了在社会中消费,如果不算计,就会吃眼前亏的道理.而有些学生和教师,在这之前是没有这种意识的.让学生养成计算、比较的意识,也是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而本节课的突破之处,也是成功之处,在于摒弃了用文字呈现一道例题的方法,而是采用真实的生活情境(视频和表演)制造出问题,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进入思考,并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道理.

有位班主任在课后问一位学生:“胡老师上的那节课怎么样?”学生兴奋地告诉班主任:“这节课太有趣了,很有意思.要是我们以后上课都这样就好了.”这节课能让学生觉得有趣,说明学生对这节课从心底里产生了喜欢,只要喜欢了,还有什么会学不好呢?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我们平时的教学都过于死板,导致学生上课没兴趣、睡觉,更不用提做作业了.其实只要教师改进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全可以把学生拉回到课堂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我发现,选修课的加入,势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李秀云.由“数学生活化”的哲学基础引发的教学反思[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6).

[2]郑毓信.国际理论视野下的中国数学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10(3).

[3]陈慧.个人理财课应成为技校生的必修课[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责任编辑 黄桂坚)

猜你喜欢

优惠活动数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有优惠!有靓货!房企铆足劲的“金九银十”来袭!
读者优惠购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把“优惠”做成“游戏”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