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旅游智库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6-05-14张利

对外经贸 2016年5期
关键词:智库建设软实力旅游

张利

摘 要:目前,智库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及表现之一,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思想之手,也是独立于立法、司法以及行政之外的“第四权力”。我国要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实现跨越式飞跃,亟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旅游智库,但现阶段的旅游智库建设仍存在研究角度局限、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以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有效整合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拓宽研究内容,公布研究信息与数据;重视人员的选择与考核;树立大旅游观念。

关键词:旅游;智库建设;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5-0092-02

2015年8月28日,国家旅游局成立了“中国旅游智库”,2015年10月11日,成立了“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汇聚了旅游业内外及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目的是为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重大决策以及重大举措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进而推动旅游的创新发展。从旅游行业内部看,当前中国旅游智库的主要研究力量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旅游部门的研究机构,如国家旅游局所属的中国旅游研究院,还有各省区市旅游部门的旅游规划研究院等;第二类是旅游企业的研究机构,如港中旅就拥有自己的旅游研究院;第三类是高等院校的研究机构,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旅游研究人数总量的90%以上都是高等院校研究人员,所以将高等院校研究人员的力量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对中国特色旅游智库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国旅游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角度局限

前文中提到的第一类旅游部门的研究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着紧密联系,很多项目和课题都是由旅游部门直接委托的,甚至当政府部门人手不足时,他们还会直接派人参加到这些旅游部门具体的行政工作中。由于和旅游部门存在直接的隶属关系,研究的独立性相对不足,所以其更多的是表达与政府相同的观点。第二类是旅游企业的研究机构,由于是企业出资,所以其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只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进行研究。第三类是高等院校的研究结构,由于这些研究者比较重视理论,加上职称评定竞争激烈,只看重论文数量而对论文质量的重视度不高,存在从众、跟风、速成性等弊端,深入、独立的研究比较少。高质量智库的标准应该是科学、客观且具有实践指导性,若难以超脱政府的框架、思路,一味的跟风随流,或追逐商业利润的最大化,或缺少独立思辨的能力,将会出现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大而化之等问题,致使研究成果对现实的指导性不强。

(二)研究方法单一

现阶段,旅游各方面的研究都在追逐模型建立,进行定量化分析,各种旅游学术活动层出不穷,忽略了旅游业发展重视旅游者体验的过程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些学术成果的实践指导性不强,难以得到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的认同。此外,鉴于旅游属于新学科,理论基础较薄弱,旅游方面的研究者惯于直接套用其他成熟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其实用性的考虑较少,故研究成果信服力不够。

二、中国旅游智库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有效整合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

旅游智库的建设需要有效整合旅游业内的三类研究人员,组建临时任务小组,各取所长。第一,旅游部门的研究机构对政府需求和决策意图,加上双方拥有更频繁、更直接的交流机会,所以大多数研究成果能够被政府部门所用;第二,旅游企业的研究人员能够深入企业当中,及时发现问题,可确保其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第三,高校的研究人员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科研能力较强。因此,三类研究人员的有效整合,共同完成研究任务,会达到良好效果。此外,旅游业属于综合性产业,关联度高、综合性强、新业态多,仅仅依靠旅游业内的研究力量还远不能满足旅游智库建设的要求,更需要有效调动旅游业外相关部门的研究力量。如旅游用地问题的研究,国土部门的研究力量会比旅游业内的研究力量更具专业性。

(二)拓宽研究内容,公布研究信息与数据

第一,拓宽研究内容,不要设立政策研究的禁区,增强社会的脱敏能力。如在政府做出重大公共政策前,允许旅游业内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充分、客观的研究和考量,允许对这些政策提出修改建议;第二,尽可能地公布详细的研究信息与数据。目前,我国很少会在大范围内公布与公共政策相关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致使研究人员缺少相关数据,研究成果水平较低,对公共决策缺乏实践指导力。

(三)重视人员的选择与考核

第一,政府或企业相关部门应不断培养潜在人才,同时放开眼界,在全球范围内挖掘并任用各类高端学者、专家,也可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相关研究。第二,调整对教师及研究人员的考核方式,改变职称评定标准,提高应用性成果的考核比重,对为政府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的研究人员进行嘉奖。

(四)树立大旅游观念

旅游智库建设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世界接轨,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旅游智库。打破旅游产业的界限,通过“旅游+”、“互联网+”等途径打造大国旅游智库。充分利用旅游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联系,发挥旅游在第三产业的领头示范作用,将旅游作为纽带来带动各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乐烁.兰德公司发展经验与对我国智库建设的启示[D].湖北大学,2013.

[2]张江河.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辩证思考[J].东南亚研究,2015(4):106-112.

[3]黄远水,孙盼盼.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优势,建设中国新型旅游智库[J].旅游学刊,2016(1):7-9.

[4]戴斌.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智库建设的国际比较(一)[J].旅游学刊,2016(1):1-3.

[5]戴斌.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智库建设的国际比较(二)[J].旅游学刊,2016(2):1-3.

[6]于良.美国旅游智库的几点特色[J].旅游学刊,2016(2):6-8.

[7]厉新建,胡晓芬.旅游智库建设的二元融合之路[J].旅游学刊,2016(1):4-6.

[8]陈文杰.建设我国旅游智库群之我见[J].旅游学刊,2016(2):5-6.

[9]韩元军.大国旅游智库与变革的中国[J].旅游学刊,2016(1):9-10.

(责任编辑:董博雯 陈鸿鹏)

猜你喜欢

智库建设软实力旅游
旅游
哈尔滨市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党校智库建设:思路与对策
信息情报在我国智库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探究国家开放大学新型智库建设运行模式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