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龙江丝路带”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地区对外开放

2016-05-14郭振房丹丹

对外经贸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蒙俄经济走廊对外开放

郭振 房丹丹

摘 要:为深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黑龙江省制定出台了《“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建设龙江丝路带将推动东北地区与蒙古和俄罗斯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也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带来新机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朝核安全问题突出,东北亚地区受历史问题的影响较明显,受制于大国之间相互博弈,龙江丝路带建设面临来自日韩的竞争。提出“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建设目标,以及以哈尔滨为中心打造国家级新区和建设哈长城市群,面向东北亚推进东北地区对俄全面合作的路径。

关键词: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东北亚合作;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5-0013-03

一、“龙江丝路带”的提出

目前,“一带一路”大通道建设较多地聚焦在我国西部地区、华南和东中部地区。陆上丝绸之路包括:亚欧大陆桥——以连云港为起点的我国与中亚、欧洲的能源资源通道;新亚欧大陆桥——以天津港为起点的我国环渤海地区与欧洲的国际物流通道;亚洲大陆桥——我国连接印度洋的能源新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包括:海路北线——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日韩的国际物流通道;海陆南线——我国连接印度洋的能源新通道。

2013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杜尚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举行第一次中蒙俄元首会晤。习近平主席指出,中蒙俄三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即中国东北振兴战略、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和蒙古国矿业立国战略对接,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2015年7月三国元首在俄罗斯乌法举行第二次会晤,制定三国合作路线图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纲要,成立三国跨境联合运输公司。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方面明确指出:“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黑龙江省为深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适时出台了《“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以下简称龙江丝路带《规划》)。这对于完善我国对外区域开放格局,有效巩固和提升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龙江丝路带”以哈尔滨为中心,以大(连)哈(尔滨)佳(木斯)同(江)、绥(芬河)满(洲里)、哈(尔滨)黑(河)、沿边铁路4条干线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和贝阿铁路连通,通过铁路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各港口的水运业务实现联通,形成以“黑龙江通道”为依托,建设哈尔滨临空经济区等航空网络以及管网、电网和光纤通讯网,打造国际商贸物流带、要素聚集产业带、互利共赢开放带,形成“三带合一”的大开放、大贸易的新格局。龙江丝路带是“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在空间上的拓展,内涵上的丰富与完善,是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江丝路带建设为黑龙江省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为促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深入推进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将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

二、建设“龙江丝路带”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带来新机遇

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既有经济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各国发展水平差距、经济结构梯次明显,资源条件也各具特点,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亚各国间的经济、技术、贸易合作迅速发展。加强东北亚各国的对话,促进相互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东北亚国家共同的意愿。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正呈现日趋良好的发展前景,各国GDP总值、双边和多边贸易、投资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从区域经济总量来看,未来东北亚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将不断上升。目前,东北亚区域间贸易额占亚洲贸易总额比重近40%,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16%,未来10—15年东北亚区域各国的GDP总值有望达25万亿美元,将成为与西欧、北美三足鼎立的世界性经济区。

(一)次区域合作的兴起将推动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不断深化

目前,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有TPP、中日韩FTA、RCEP、中韩FTA、日本与多国EPA谈判等多个双边和多边谈判在进行之中,TPP和中韩FTA已达成协议,中日韩FTA由于三国地缘联系紧密,经贸相互依赖、人文往来密切而受到广泛关注。2013年3月26日和7月30日,中日韩FTA首轮和第二轮谈判先后在首尔和上海举行,三国构建自贸区的磋商再次成为关注中日和日韩关系改善的焦点。总体来看,东北亚区域的双边及多边经贸环境、民众交流的地缘环境、现实条件和合作基础稳固,边境地区物流、旅游、资源等跨境连锁和互联互通合作,使地区国际化程度提升,成为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巨大支撑。

(二)有利于完善黑龙江省沿边铁路与俄、蒙铁路对接,与东北亚各国实现陆海联运

推动建设俄罗斯赤塔—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高速铁路;建设蒙古国乌兰巴托—乔巴山—中国阿尔山—白城—长春—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港,或者乌兰巴托—乔巴山—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高速铁路。通过中俄两国企业合作建设扎鲁比诺港,年吞吐量可达6000万吨,该港距离中俄边境18公里,距离符拉迪沃斯托克60海里,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海沿岸经济体的联系。推进牡丹江—佳木斯—同江环形铁路及同江跨境大桥建设,推进哈尔滨—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高铁及黑河跨境大桥建设。把哈尔滨航空港建成中国至北美航空物流最大枢纽基地和东南亚赴北美最大的航空中转站。在远期,中俄共同建设从中国黑河口岸穿越东西伯利亚山地至白令海峡的陆海通道,使丝绸之路北极线能东西贯通,从大西洋北海至太平洋白令海峡。

(三)有利于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改造加快发展

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希望与俄、日、韩加强技术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蒙古国也急于寻求将自己的矿产资源出口到中、俄以外的第三国,如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建设龙江丝路带有必要吸引日本、韩国乃至美国、朝鲜加入进来,共同推进东北亚区域的开放合作。中韩自贸区和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也有助于吸引俄罗斯加入到自贸区的谈判,如中俄边境自贸区谈判,东北亚六国自贸区谈判,共同将东北亚区域合作推进到东北亚自贸区的建立,并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日本—东盟自贸区、韩国—东盟自贸区、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区、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共同构成APEC峰会北京路线图提出的亚太自贸区(FATTP)的基本框架。

三、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朝核安全问题突出

朝核问题不仅影响朝鲜与美国的关系,也影响朝鲜与韩国、日本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朝鲜与俄罗斯、中国的关系,以及中国、俄罗斯与日本、韩国、美国的关系。朝核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好,东北亚地区的安全隐患就不会消除,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可持续的长久合作,同时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的争端、日俄之间围绕北方四岛的争端、韩日之间围绕竹岛的争端等地区矛盾也都对区域合作构成不利影响。

(二)历史问题影响明显

与东南亚地区及其他经济一体化的区域相比,东北亚各国之间存在一些历史积怨和现实问题。中日、中俄、中蒙、日韩、日俄、日朝之间的关系复杂,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有关各方,直接的结果就是影响彼此之间合作信任度。中蒙俄之间合作主要障碍就是相互之间缺乏信任。蒙古国对中俄两大国的不信任,积极寻求所谓的“第三邻国”。俄罗斯在西方制裁背景下,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但也担心中国会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扩张,虽然2009年中俄两国政府就签署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但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对华的开放与合作仍很有限。俄罗斯对华的政治氛围是中央热地方冷,经贸氛围是政治热经贸冷,人文氛围是官员热民众冷,暴露了俄罗斯对华友好的社会基础不够广泛,历史偏见和警觉意识依然存在。日本由于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不承认侵略罪行,虽然奉行“政冷经热”,与中、俄、韩的关系难以真正改善,影响到这些国家与之深度合作。

(三)受制于大国之间的博弈

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美国自认为全球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和威胁。美国在2011年开始其“亚太战略再平衡”,通过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强化日美同盟,扩大西太平洋武力部署,挑起中日和中国南海岛屿主权争端,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日本当局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问题,使中日关系趋于恶化,日美同盟遏制中国,导致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缓慢。在开发利用俄罗斯东部石油的地区能源合作方面,就长期存在着中、日、俄之间大国博弈。

(四)面临来自日韩的竞争

“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向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拓展,将不可避免地遭遇来自日韩的竞争。随着中蒙俄三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必须创新贸易方式,中蒙俄贸易的“原材料换制品”模式将会发生实质性改变,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发展加工制造业,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产业内贸易。日、韩等国的产业资本将会加速进入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企业展开竞争。目前,中、日、韩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合作呈现三分天下的局面,中国在数量上占据了一定优势。但是,在向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口商品结构中,中国以低附加值消费品为主,而日、韩等国则以高附加值投资品为主,且具有技术方面的优势,这是中国企业在开拓俄罗斯远东市场时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四、面向东北亚建设龙江丝路带的目标与路径选择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的建设目标

1.近期目标。做好“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建设规划的落实并与国家“一带一路”规划衔接,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中俄双方合作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

2.中期目标。将龙江丝路带打造成国内连接亚欧最便捷、最畅通的国际大通道。拓展龙江丝路带的入海通道,除了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俄罗斯符拉迪沃斯克;中国阿尔山—白城—长春—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满洲里—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这三条入海通道实现无缝对接外,还可以辟建哈尔滨—佳木斯—抚远—俄罗斯境内黑龙江—经鞑靼海峡进入日本海的陆海、江海联运战略通道。

3.远期目标。全面建设面向俄罗斯、连接亚欧和北美的综合跨境运输网络,形成经济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条件成熟时,龙江丝路带应向北拓展,中俄合作共建北极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北极丝路带的基础设施的联通。

(二)路径选择

1.以哈尔滨为中心打造国家级新区和建设哈长城市群

哈尔滨市是东北北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东北及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核心增长极。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中心节点,哈尔滨打造国家级新区(松江新区)作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载体,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地区的开放与合作,向南与大连金普新区相呼应,构筑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开放与合作平台,为东北地区振兴乃至辐射京津冀、长三角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把哈长城市群建成龙江丝路带的区域经济中心,发挥哈尔滨与长春等中心城市作用和科技、人才优势,为龙江丝路带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2.面向东北亚推进东北地区对俄的全面合作

建设龙江丝路带,需要聚集东北地区各方面的资源,共同推进对东北亚的开放合作。主要包括:(1)加强物流合作,以哈大运输大通道为纵轴,构建陆、海、空全方位立体式物流网络,畅通东北亚物流通道。(2)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资源深加工方面开展合作,利用俄罗斯地区资源,共同拓展对俄投资合作,实现中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联动发展。(3)加强东北地区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对外合作,实现对外金融优势互补,联手打造东北亚金融中心,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发展跨境旅游。(4)联合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5)共同扩展对俄科技产业合作,积极寻求与俄罗斯在高端制造产业领域的合资合作,共同构建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基地。(6)建立外向型人才共享机制,推进人才自由流动。包括:一是建立外向型人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二是建立外向型人才培养与合作机制,三是建立外向型人才双向服务合作共赢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永全.和而不同: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5(4):1-6.

[2]李新.中蒙俄经济走廊助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5(4):25-33.

[3]姜振军.中俄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与双边经贸合作研究[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5(4):41-47.

[4]孙久文,高志刚.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5):17-21.

(责任编辑:张彤彤)

猜你喜欢

中蒙俄经济走廊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与产能过剩化解
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西安市城区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
浅析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障碍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策略
西安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与对外开放现状调查分析
智库助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内蒙古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难点、重点及对策
“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