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水资源现状与节水灌溉应对措施

2016-05-14徐冰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节水水资源对策

徐冰

摘 要: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必不可少且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是生产力发展、经济进步和环境调节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由于我国还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起步阶段,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严重污染,直接导致无法满足大众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严重阻碍到社会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水资源;节水;对策

在现有农田水利建设中,必须要以节水为重要目标,借助于现有节水灌溉技术,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提高单位农田经济收益,推动广大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借此改善农村人民生活设施,真正地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我国水资源概况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 5%,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6%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目前,全世界有1 /6的人口、约10亿多人缺水。专家估计,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将超过25亿。

从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整体情况看,人均农用水资源严重不足,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差距明显;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再不得到加强,能够有效利用的农田面积将不断减少,粮食安全问题将会逐步凸显;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功能退化,许多水利设施超期服役,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求不相适应;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仍显不足,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有较大矛盾;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及水价机制等亟待完善;全国粮食安全的基础薄弱,人均粮食占有率还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认真的研究与解决,必须坚持发展农业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的收入,从农业方面支持我国的改革与发展,稳定大局,实现中国梦的目标。

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管理的实施规划

1.加强组织领导。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中,要建立建设常效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应该把握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和首要工作,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研究院所统筹组织安排起来,建立建设领导小组,协调与带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且在工作中,实施人员变动、机构不变的政策,进一步促进当地的农田水利工作的快速发展。

2.完善地方法规。为了保证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的健康、有序、稳定发展,在建设中,以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为标准,从水土资源利用与管理的实际出发,加强认真调研,科学合理规划,满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基本要求。另外,相关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方案要上报上级部门,在经过审核批准后,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同时,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法规,将具体的规划纳入到法律中,实现法制化管理,在没有特殊要求和特殊情况下,不允许擅自变更,既要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切实保证其良好的效益。

3.优化水资源配置。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加强水资源的依法管理,规范相关的审批程序,优化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禁止水资源的违法开采和浪费,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效益,既要满足各个行业的用水需求,同时,也要满足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需要。

4.强化工程监督管理。主体工程建设要公开招投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开、公正、公平,并且要由专人进行现场监督,同时,要吸收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确保工程按照设计目标和工程规范合理完成,充分发挥其在农牧业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创新管理

1.对工程中的风险进行级别评定。根据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工程的技术特点,从工程投资、环境、安全、质量以及工期等各个方面入手,对工程中的风险进行级别评定,有效地规避风险的发生。

2.建立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成立各级节水工程管理组织,并制定完善的运行管护制度,跨村的节水工程由乡镇成立灌溉服务队,隶属乡镇水利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站;村级节水工程由村成立灌溉服务组,由乡镇水利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站进行技术指导。节水工程由相应管理组织实行统一管理,专业承包、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并由水利主管部门定期组织节水灌溉技术培训。

3.实行节水工程产权转让制。结合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对节水灌溉工程实行拍卖、转让、租赁和股份合作制,把部分已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以拍卖、转让、租赁和股份合作等形式交给农民或个体承包户管理,将回收的资金用于节水灌溉工程的再建设,实行建管结合,滚动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节水灌溉发展新机制。

4.加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信息化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工程的数据化建设,通过硬件软件设计的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工程风险控制的信息化水平与能力,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的节水和灌溉能力。

5.建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管理数据库。要建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管理数据库,提升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管理规范化水平。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管理部门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实时记录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发生的所有事故和事件,并将其中有代表性或是重大事件进行总结归类,汇编成易于一般工作人员理解的工作手册或操作规程,指导实际工作。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我国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问题愈加凸显。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建立常效机制,实现法律化管理,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

[1] 李娅,李怀成.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1(34).

[2] 周波.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

猜你喜欢

节水水资源对策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诊错因 知对策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节水公益广告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