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海金湾区薇甘菊的危害及防治方案

2016-05-14陈荣朴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分布防治措施危害

摘 要:薇甘菊是我国新入侵的、危害性极强的农林害草。本文概述了珠海金湾的薇甘菊分布情况,并从薇甘菊的生态学特性、传播途径以及危害性特征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薇甘菊;分布;危害;防治措施;珠海金湾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也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草质藤本植物,原产热带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是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被称为“植物杀手”。20世纪80年代传入深圳,90年代末蔓延至珠江三角洲地区,并继续向周边地区扩散,爆发成灾。

近年来, 珠海金湾区也受到了严重的危害。掌握薇甘菊在金湾区的分布规律 , 摸清受危害的土地面积 ,便于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 , 进行有效的控制、除治, 对保护金湾区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

一、薇甘菊在珠海金湾区的分布情况

珠海市金湾区下辖三灶、红旗2个镇,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南部,陆海相连,地貌开阔平坦,北部红旗镇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南部三灶镇以丘陵、低山为主,兼有滩涂。全区陆地面积190.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6.45万亩,最高海拔约275米。

经调查,全区2015年薇甘菊危害面积为1556.87亩。主要分布在金湾区的公路两侧绿化带,路边荒地,鱼塘边,疏于管理的蕉林地,山林地低海拔沟谷地域。在新建公路绿化带、工业园区等地段新发现有薇甘菊分布,且危害程度较重,主要原因可能是工程建设、绿化种植、填土作业等人为生产活动的传播。2015年,共踏查了金湾区94个点,薇甘菊危害的分布规律如下:

1.主要分布在海拔25米以下地区,共约1557亩,其中海拔10-25米约155亩、海拔0-9米约1402亩。

2.主要分布在山边林地(683亩,占总面积的43.8%)、荒地(490亩,占总面积的31.5%)、公路绿化带(330亩,占总面积的21.2%)和其他区域(54亩,占总面积的3.5%)。

3.入侵的路线是先在林缘空地 、荒地等空旷区域定居 ,再逐步向森林蔓延 。目前,在海拔25米以上还没有发现。

4.对森林茂密 、郁闭度大的林分薇甘菊难以入侵定居 ,但对郁闭度小的疏林 、果树林 、灌木林入侵速度快 。

5.薇甘菊的入侵多数不是单一的危害 , 往往伴随着有野葛 、五爪金龙等其他藤本植物的入侵 , 并共同造成危害。

二、珠海金湾区薇甘菊防治方案

近几年来,金湾区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开展防控工作,薇甘菊危害面积和程度逐步在减少。2013年全区薇甘菊危害面积2287.57亩,2014年减少为1948.22亩,2015年约为1556.87亩。

根据几年来的薇甘菊防治经验,为抓好金湾区薇甘菊的防控工作,需采取政策性和技术性两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1.政策性措施。一是加强部门协作,建立联动机制,落实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薇甘菊滋生和分布区域涉及林业、农业、交通、水利、城市居住区管理方等多个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开展薇甘菊防治工作,由林业部门负责全面防控工作,各部门密切协作,联合行动,全民推进防治工作。二是加强普查监测,切实做好薇甘菊防控工作。每年定期组织开展薇甘菊分布状况普查,摸清薇甘菊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组织专业防治公司对薇甘菊进行科学防控。三是加强监管督查,加强苗圃周边薇甘菊防治工作和苗木出圃检疫检查。四是加大普及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防控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

2.技术性措施。薇甘菊防治技术性措施包括有人工清除、化学防治、种植遏制薇甘菊生长的树木、引种田野菟丝子等4种方法。不同的生境,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或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根据珠海金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选用化学防治为主,人工辅助清理的薇甘菊防治方案。

薇甘菊越冬后3月开始生长,当薇甘菊零星出现时,尽早进行防除,可达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1)人工清除。薇甘菊的根、茎被折断后遇土遇水可复生为新个体,因此一般不提倡人工清除。但菜地、苗圃、绿化带、住宅绿化地、水源地等,化学防除可能会影响其它植物生长,危害人体健康,污染水资源,所以应采用人工清除。

散生型薇甘菊,单株相对独立生长,在春季、夏初,薇甘菊藤蔓较短时将其连根拔除,连续进行3~4次。

覆盖率较大的薇甘菊,如不适宜采用除草剂除治的,在夏季至种子成熟前(4~9月),先清除地上部的藤蔓,即在离地面0.5米处割断,再用铲或锄挖出根部,然后集中烧毁或就地深埋。清理后的区域再次萌发薇甘菊植株时,可按前面的方法进行多次拔根除治。

(2)化学防治。在薇甘菊生长多年、危害严重且周边没有敏感的菜地、农田、花卉苗圃的区域,宜采用化学防治。即选用森草净(70%嘧磺隆可溶性粉剂)进行防治。森草净是一种低毒、高效的防除薇甘菊专用药物,对人和动物无害,对生态环境比较安全。森草净喷施到薇甘菊叶面、茎、根表土,通过吸收输送各部位,造成慢性中毒,可连根致死,达到完全杀灭薇甘菊的目标。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效果好,是目前首选的防治方法。

①施药量。根据薇甘菊生长时间、覆盖厚度及面积等来确定施药量。用药量为0.05g/㎡~0.1g/㎡(森草净)。可加适量洗衣粉。

②施药方法。一是非定向喷雾法:对几乎没有其它植物生长的大面积薇甘菊区域,可采用高浓度限量、非定向施药法,对茎和叶面喷洒,直到薇甘菊的茎或叶片有水流淌为标准。二是定向喷雾法:对薇甘菊覆盖其它植物或与其它植物混合生长的区域,采用定向喷药方法,只对薇甘菊的茎和叶喷洒,直到薇甘菊的茎和叶片有水流淌为标准。三是根部施药法:对薇甘菊攀上高大乔木或灌木的树冠层,可以在地面寻找薇甘菊的地面茎和根,对其根和地面老茎进行喷药来回3次喷洒,直到茎上有药液流淌为止,也可以对其根部的土壤喷药,直到土壤表面湿润为止。

③施药时间。5月~9月是薇甘菊生长较旺盛时期,在此阶段用药防治效果最好。施药前注意天气预报,最好选择无风或微风、无雨的天气施药,施药后24小时内不遇中雨和大雨天气。

④施药次数。大面积防治,常发生漏喷及喷后复生的问题。因此一般需喷3次药:一次普遍喷,二次补漏,三次杀灭。即第一次普遍喷药,2~3个月后补漏喷药,补喷6~12个月后对重新复生的区域,进行第三次打药。

⑤注意用药安全。沼泽地、溪沟、小溪流及阴湿区域的薇甘菊,一般不宜用森草净进行防除。药物包装袋集中销毁,沾过药的用具、容器及其清洗水,禁止乱倒、乱扔,防止污染农田、菜地、水源。对森草净敏感的植物,喷药时应尽量避开。

三、结语

综上所述,薇甘菊防控工作旨在消除有害植物灾害,保护林木、农作物、绿化植物及生物多样性不受侵蚀,是一项生态工程。采用政策性和技术性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控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张付斗,李天林,徐高峰,吴迪,张玉华. 薇甘菊不同生长方式下的繁殖特征比较[J]. 植物学报. 2011(01).

[2] 高亿波,许少嫦,黄茂俊,谢伟忠,冯莹. 广东省薇甘菊防治现状与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3).

作者简介:陈荣朴(1968-),男,汉族,广东湛江人,农艺师,农学学士,主要从事农林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分布防治措施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药+酒 危害大
酗酒的危害
大叶千斤拔活性成分分布及积累动态
28例医疗纠纷起诉案件特点分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