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原则与方法

2016-05-14范玉琴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植物配置城市绿化城市园林

范玉琴

摘 要:通过城市园林建设重要性,阐述了绿化树种的选择配置及配置原则和配置方法。

关键词:城市园林;城市绿化;植物配置;配置原则

一、城市园林的概念

城市园林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及其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的要求,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逐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城市园林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它的突出特点是城中有乡,乡中有镇,镇中有林,林中有镇,互相渗透,共同提高。

二、建设城市园林的重要性

1.有效改善人居环境。通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展现,使人们感受到城市色彩的丰富绚丽,品味到城市特有的人文风貌与历史脉络,从而使人们获得心灵的满足。

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惟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城市园林绿化通过植树、种灌、栽花、培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过程,不仅要提高城市的绿地率,也要充分利用立体多元的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包括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有效降低城市污染的程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清洁、舒适、优美、安全的要求,从而为市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空间。

3.有效提高城市品位。城市园林绿化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同时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营造出各种不同风格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从而使城市色彩更丰富,外观更美丽,并且通过不同园林绿化景观的展现,充分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精神风貌,使城市更富文化品味。

三、绿化树种的选择配置

树木是构成森林最基本的组成要素,科学的选择城市园林绿化树种是保证城市森林发挥多种功能的基础,也直接影响城市森林的经营和管理成本。

1.选择各种高大的乔木树种 在城市绿化用地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要达到以较少的城市绿化建设用地获得较高生态效益的目的,必须发挥乔木树种占有空间大、寿命长、生态效益高的优势。在高大乔木树种选择的过程中除了重视一些长寿命的基调树种以外,还要重视一些速生树种的使用,特别是在城市森林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通过发展速生树种可以尽快形成森林环境。

2.选择本地带野生或栽培的建群种 地区之间因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差异造成植物种类上的不同,乡土树种是表现城市园林特色的主要载体之一。使用乡土树种更为可靠、廉价、安全,它能够适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抵抗病虫害,环境污染等干扰的能力强,尽快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结构和发挥多种生态功能,有利于减少养护成本。因此,乡土树种和地带性植被应该成为城市园林的主体。建群种是森林植物群落中在群落外貌、土地利用、空间占用、数量等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树木种类。建群种可以是乡土树种,也可以是在引入地经过长期栽培,已适应引入地自然条件地的外来种。建群种无论是在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增建群落的稳定性,还是展现当地森林植物群落外貌特征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按照城市的气候特点和绿地环境选择树种 乔木树种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城市居民提供遮荫环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酷热漫长的夏季,冬季虽然比较冷,但阳光比较充足。因此,我国的城市森林建设在夏季能够遮荫降温,在冬季要透光增温。而现在许多城市的城市森林建设并没有这种考虑,偏爱使用常绿树种,但是引进的常绿树种适应性较差,几乎没有生态效益。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落叶阔叶树种,不仅能够在夏季旺盛生长而发挥降温增湿、进化空气等生态效益,而且在冬季落叶增加光照,起到增温作用。因此,要根据城市所处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具体城市绿地的环境需求选择常绿与落叶树种。

四、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及方法

1.配置原则

(1)整体优先原则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城市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城市性质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回味历史,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充分研究和借鉴城市所处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

(2)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按照生态学原理,在充分了解各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科学搭配,使各植物种和谐共存,群落稳定发展,达到调节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关系,在城市中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3)生态优先的原则 在植物材料的选择、树种的搭配、草本花卉的点缀、草坪的衬托等必须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也应该尽量多地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创造出稳定地植物群落,充分应用生态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合理配置植物。

(4)近自然式配置 所谓近自然式配置,一方面是指植物材料本身为近自然状态,尽量避免人工重度修剪和造型,另一方面是指在配置中要避免植物种类地单一、株行距地整齐划一以及苗木的规格的一致。在配置中要尽可能突出自然特点,通过不同物种、密度、不同规格的适应、竞争来实现群落的共生与稳定。目前,城市森林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森林绿地的近自然配置应该大力提倡。首先要以地带性植被为样板进行模拟,选择合适的建群种,同时要减少对树木个体、群落的过渡人工干扰。

(5)融合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方法 充分吸收传统园林植物配置中模拟自然的方法,经过艺术加工来提升植物景观的观赏价值,在充分发挥群落生态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创造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宋晓虹.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与文化原则〔J〕.贵州农业科学, 2002,30(5):64~65.

猜你喜欢

植物配置城市绿化城市园林
城市园林垃圾资源化与处理模式研究
园林花卉在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分析
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
浅析濮阳市城市绿化中树木和草坪配置
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论述适用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的重要性
九江市新湖·庐山国际居住小区植物配置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