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晋城地区的应用研究

2016-05-14刘雪峰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断层煤层

摘 要:由于本勘探区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该井田利用了老矿的部分巷道,且老矿开采历史较长,技术资料缺失严重,为查明该区域的构造,确保矿井建设期间的安全,需对该区域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晋城地区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克服了山区作业、地形复杂、沟谷纵横等困难,在这个区域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断层;煤层

一、概况

本勘探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西北部,中条山东北,黄河支流沁河中游。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县境四周环山,东至老马岭、岳神山与高平、晋城市泽州县为邻;西至东坞岭与翼城县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与阳城、垣曲县接壤;北至香山岭、关帝岭、宇峻山与浮山、安泽、长子县毗邻。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高差悬殊。

二、地震地质条件

1.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勘探区为一典型的低山山区地貌,沟谷纵横,梁垣陡立,高差变化较大,最大相对高差约200m,除极少部分地段较平缓外,其余各处高差起伏较大。如此复杂的地形条件,不仅给测线布设、野外施工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而且给静校正参数测定及资料处理增加了难度。勘探区内地表多为山地和原始森林,灌木丛生,荆棘密布,有的地方还有村庄和耕地,这都会给野外施工和土地协调带来一定困难。

此外,勘探区内交通困难,道路少而窄,多为羊肠小路,行车条件差,不利于机械化施工。综合分析勘探区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

2.浅层地震地质条件

本区浅层岩性横向变化较小,有基岩出露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区。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区(黄土覆盖区、坡积物覆盖区)面积较小,厚度基本都小于2m,分布于农田、沟谷、山坡,松散堆积物成份复杂,既有黄土、砂土填充,又有风化岩石碎块,成孔困难,激发条件极差。

基岩出露区:占测区面积的绝大部分,出露岩性大部分为中~细粒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岩石风化严重,大部分地段易于成孔,且激发条件较好,个别地段不易成孔。

总之,相对复杂的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和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对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较为不利。所以本区浅层地震地质条件一般。

3.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本次勘探的主要目的层是2#煤层和15#煤层。2#煤层埋藏深度变化较大,最深点在测区北部,埋深约600m,最浅点在测区西南部,埋深约110m,一般埋深在200m~350m。2#煤层厚度0~3.85m,平均厚度为2.6m,沉积稳定,结构简单,倾角变化不大(2°~14°),一般不超过10°。2#煤层的速度与密度与上下围岩有较大差异,是较好的波阻抗界面,可形成连续对比追踪的反射波;勘探区内15#煤层上距2#煤层底板52.30m~94.58m,平均75.09m,也可形成较为连续的反射波,但由于15#煤层受2#煤层屏蔽作用影响,在部分地段15#煤层反射波能量较弱。综合分析本区深层地震地质条件良好,也为圆满完成本次勘探任务打下良好的地质基础。

三、施工方法

1.观测系统类型:

排列方式:束状8线8炮,中点激发

接收道数:8×60=480道

接收线距:40m

接收道距:10m

最小非纵距:10m

最大非纵距:210m

最大炮检距:366.20m

偏移距:10m

炮线网格:60m(纵向)×20m(横向)

CDP间隔:5m(纵向)×10 m(横向)

覆盖次数:5次(纵向)×4次(横向)

2.激发参数

单井激发、成型柱状炸药

井深:基岩出露区井深3m,坡积物厚度和黄土厚度小于2.5m的区域井深3m,在坡积物厚度大于2.5m的地方,采用3m*0.5kg双井,个别黄土厚度大于2.5m的区域采用基岩界面激发。

药量:除了坡积物厚度大于2.5m的地方药量为0.5Kg双井、其它区域药量为1Kg。

四、取得的成果

1.本次三维地震勘探施工面积9.12km2,控制面积为4.0km2。完成生产线束27束;完成物理点4332个,其中试验和小折射物理点40个,全部合格。完成生产物理点4292个,甲级物理点2937个,甲级品率68.43%,乙级物理点1355个,乙级品率为31.57%,空43炮,空炮率0.99%,合格品率为100%。

2.参加时间剖面品质抽查评级(40m×80m)的剖面长153.605km,其中Ⅰ类剖面90.280km,占58.77%;Ⅱ类剖面39.025km,占25.41%;Ⅲ类剖面24.300km,占15.82%;Ⅰ+Ⅱ类剖面总长129.305km,占84.18%。

3.本次三维地震勘探按《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共解释断点187个,其中A级断点133个,占71.12%;B级断点51个,占27.27%;C级断点3个,占1.60%。组合断层14条。全部为正断层。可靠断层8条,较可靠断层3条,控制程度较差断层3条。落差在0~5m的断层2条,落差在5~10m的断层1条,落差大于10m的断层有11条。

4.查明了2#和15#号煤层底板的赋存形态并控制了其深度。

5.全区未发现长轴直径大于20m的陷落柱。

6.区内未发现古窑和煤层冲刷变薄区,但是发现了一个异常区(YC)和两个采空区(CK1、CK2)。

7.运用煤层厚度解释软件对2#煤层、15#煤层的厚度进行了定性解释。

综上所述,本次三维地震勘探较好地完成了其所承担的地质任务,从而为本区以后的矿井开发建设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地质资料。

作者简介:刘雪峰(1986-),男,现在黑龙江省地球物理勘察院工作。

猜你喜欢

断层煤层
薄煤层综掘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煤层巷道支护研究
松软低透煤层CO_2爆破增透技术应用研究
分段“Z”型留巷和跳压反采过断层在百善矿的实践
综采工作面过断层开采技术探讨
断层破碎带压裂注浆加固技术
三软煤层掘进支护综合分析
关于锚注技术在煤巷掘进过断层的应用思考
厚煤层开采技术研究
壁式采煤法在薄及中厚煤层开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