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控制
2016-05-14籍海霞
籍海霞
摘 要: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可导致仔猪发病率、死亡率提高,生长速度减缓等,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本文针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问题进行了分析,及提出一些防治措施,为广大养殖户更好的预防断奶仔猪的腹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控制
断奶仔猪腹泻是规模化猪场生产中最普遍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断奶后2~10 d,是规模化猪场生产中比较棘手的问题,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机理
1.断奶仔猪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仔猪出生时一般体重只有1~1.50kg左右,断奶时可达初生重的5~6倍。仔猪的迅猛生长,是以物质代谢旺盛为基础的。因此,断奶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不论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都高,此时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仔猪腹泻。
2.消化器官功能不完善。仔猪的消化器官在出生时虽已形成,但结构及机能尚不完善。初生仔猪消化器官容积小,哺乳期至60日龄时迅速发育和增大。其中胃增大约50~60倍。小肠长度约增加5倍,容积增大50~60倍。大肠长度增加4~5倍,容积增大40~50倍。仔猪出生时即有唾液分泌,但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低,以后逐渐增加,2~3周龄达到高峰,然后又有所下降。断奶后趋于稳定。初生仔猪胃和神经系统之间的机能联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缺乏反射期的胃液分泌。一般在45日后才出现胃液分泌反射期。在组成上,胃液缺乏游离盐酸,20日龄开始才有少量出现,以后随日龄逐渐增加,60日龄时胃液盐酸才接近成年猪水平。此时如果在饲养管理上不当,极易造成腹泻。
3.神经组织发育不完善,调节体温的能力差。猪是恒温动物,一般通过自身的调节而保持体温基本不变。断奶仔猪由于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全,调节体温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仔猪由于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少,限制了物理调节体温的作用,此时如果天气发生变化,也可造成仔猪腹泻。
4.断奶后母仔分离应激。断奶后仔猪从分娩栏到保育栏,母仔分离,使仔猪失去了母猪的爱抚和保护,由依附母猪生活变成了仔猪独自生活,断奶后仔猪重新组群并窝,仔猪间相互争斗撕咬,再加上温度变化的应激而发生腹泻。
5.食物变化。断奶前仔猪主要以母乳为主,采食饲料为辅,而断奶后完全要从饲料中吸取营养。由于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易于消化的酪蛋白。碳水化合物是以乳糖为主,不含淀粉和纤维。而断奶后仔猪离开母乳,不能从母乳中获得蛋白质,而是来源于饲料中的植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淀粉和多糖为主,不含乳糖,脂肪含量低,并在饲料中含有仔猪几乎不能消化的粗纤维,因而使得仔猪发生腹泻。
6.免疫功能低。由于精神、环境、饲料等一系列应激反应,在断奶后,使原本不健全的免疫系统此时又有所降低,降低了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其它有害微生物容易侵入导致仔猪腹泻的发生。
二、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妊娠母猪饲养管理,防止营养缺乏。妊娠母猪饲喂全价饲料,保持营养平衡,避免所需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缺乏,确保胎儿发育正常。同时,为使免疫母猪尽可能多地给仔猪提供特异性抗体,可在母猪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配种前及妊娠期间在母猪日粮中加入适量低分子脂肪酸,可提高初乳中总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增强仔猪抗御病原体特别是肠道病原体的能力,防止腹泻的发生,减少断奶前肠道疾病造成的损失。
2.适时断奶。从繁殖周期看,断奶越早越好。但在生产中,断奶越早发生腹泻较多。但工厂化猪场平均35日龄断奶,实际上晚生的仔猪断奶只有30日龄左右。此外,仔猪4~5周龄是消化器官发育相对较快的一个时期,所以,目前早期断奶以35日龄为宜。
3.调整饲料营养成分。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率随仔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增高。虽然降低蛋白水平可减轻肠的免疫反应,但会影响增重。国外近期提高赖氨酸水平,降低粗蛋白既可减轻仔猪的消化负担,有利于增重,又可预防和减轻仔猪腹泻。
4.喂饲添加剂。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实质是“缺酸少酶”,可喂用添加剂予以补充,提高消化能力。(1)添加有机酸。仔猪胃底腺不发达,缺乏产生足够胃酸的能力。断奶前胃内的酸性环境主要靠母奶中乳粮发酵产生乳酸维持的。断奶后形成乳酸的乳糖来源中止,胃酸的分泌量很少,胃内的pH值达到5或5以上。一般的玉米-豆饼型的仔猪料pH值在6.1左右,大肠杆菌需要的最佳pH值为6~8,过高的胃肠pH值为大肠杆菌在肠道内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当pH值低于4时,大肠杆菌生长速度降低,甚至死亡。(2)添加消化酶。可以弥补断奶后体内酶的分泌不足和活性降低。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防止消化不良性的腹泻,促进仔猪生长。(3)添加益生素。益生素是从畜禽肠道正常菌群中分离培养而得的有益菌种,其主要机理是在肠道内占位繁殖成优势菌群,抑制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形成肠道内良性微生态环境。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轻腹泻的发生,有利于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
5.喂量适当。仔猪断奶,仍应喂断奶前的饲料,不宜骤然变更。喂量要适当,切忌过饱。由于此时猪胃容积较小,可以多餐少喂。
6.环境因素。提高舍温,并保持稳定。断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是,体重3.6~5.5 kg为28℃,5.5~7.7 kg为27℃,7.7~12.3 kg为25℃,12.3~18.2 kg为21℃。断奶时按日龄、体重比断奶或规定温度提高2~3℃,尤其在秋后,冬季和早春更有必要。饮水要充足。试验证明,温度连续波动对仔猪断奶后第一周比随后几周的影响大,发生泻痢明显增加。
7.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仔猪断奶腹泻病的发生是由于仔猪抗病力下降和大肠杆菌大量繁殖造成的,所以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哺乳期坚持每两周带仔猪消毒,断奶后进入保育阶段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带猪消毒。猪舍门应设脚踏消毒池,撒入2%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病死仔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疾病扩散。
三、仔猪腹泻的治疗
1.有条件的猪场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无条件的则用氯霉素、痢菌净、痢特灵等药物进行注射或灌服。
2.对于已经腹泻时间较长的或已出现脱水症状的,则要进行补液工作,可用10%葡萄糖盐水10 ml,地塞米松2 ml,10%VC 2ml,加入适量抗生素进行腹腔注射或用氯化钠3.50g、碳酸氢钠2.50g、氯化钾1.50g、葡萄糖20g加温水1 000 ml的等渗溶液进行口服补液。也可用市面上销售的口服补液盐(按说明书)进行补液。同时在饲料中拌入盐酸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用量按说明),对于缓解脱水和控制继发感染有较好的作用。
3.肌肉注射硫酸黄连素5~10 ml,或青霉素10~30万单位和链霉素15~30万单位混合肌肉注射。也可用土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日剂量30 mg/kg体重,连喂4~7 d。也可用硫酸新霉素+东莨菪碱混合口服,效果极好。
4.15~20 kg体重的仔猪腹腔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00~300 ml,加青霉素40万单位和链霉素 1~1.50g,2次/d,连用3 d。也可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 ml加硫磺酸黄连素 80~120 mg,每天2次,连用3 d,比单独使用抗菌素肌肉注射效果好。
参考文献:
[1]曹国文,付利芝.新猪病诊断与防治[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黄绪萍.断奶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J].畜禽业,2004.(12).
[3]钱惊智,邹品杨.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J].湖南畜牧兽医,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