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山区发展草食动物养殖的发展与潜力

2016-05-14李红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养殖业优势

李红

摘 要:贵州是我国重要的养殖大省,本文重点分析了贵州山区发展草食动物养殖的发展与潜力,希望本文的写作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草食动物;养殖业;优势

一、草食动物产业发展优势

自然地理概况贵州是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全省国土面积17.62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8%,最高海拔2901m,最低海拔148m,平均海拔1100m;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喀斯特地貌面积10.9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年均降雨量1200mm,年均气温15℃,无霜期250d,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立体气候明显,具备草食动物生存繁衍的优越自然条件。

二、贵州山区草食动物养殖业发展现状

1.产业发展成就

(1)发展步伐加快从表1可看出,牛肉(奶)、禽蛋产量平稳增长,羊肉增长较快,猪肉小幅增长,禽肉产量下降4.1%;牛出栏小幅增长,羊出栏较快增长,猪出栏仅增长0.7%,家禽出栏下降5.4%;牛、羊存栏分别增长7.7%和12.6%,猪、禽存栏分别下降0.2%和2.7%。与猪、禽相比,牛、羊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这充分显示执行“北牧南移”政策与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发展规划》和《意见》的成效。

(2)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以重点县、畜牧业产业集群、草食动物养殖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与引导扶持本土龙头企业,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以场带户、利益共享”措施,坚持走“区域化布局、设施化建设、规模化经营、机械化操作、标准化生产、现代化发展”的路子,探索形成“政府+企业+农户”、“五户联保”、“企业+贫困户”、“企业+场带户”等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建立“利益均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从而有效破解长期制约畜牧业发展融资难、用地难,防疫难、销售难等系列难题。

(3)科研与技术推广力度加大通过“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指标名称单位数量比上年增长/%草”、“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肉牛产业建设”、“千万只肉羊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全省在草地资源保护、改良与合理开发利用,人工草地建植、粮改饲、冬闲田种草、青干草调制、草畜平衡、秸秆开发与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市(州)、县(区)通过集中上课,组织参观,召开生产现场会,派技术人员驻村(场)、肉牛(羊)人工授精站(点)等形式,大力推广草食动物养殖业所涉及的多项科学技术,同时加大对生产中的问题与难点的研究力度,真正利用科技来推动草食动物养殖业的发展。

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1)草畜不配套在草食动物项目整村推进地区、规模养殖场(小区)周边、农(牧)民养畜较多且习惯放牧区域,缺乏建设和管护草场的政策措施,重视追求草地经济效益,忽视其生态和社会功能,满负荷、超负荷利用现象突出,可食性牧草数量减少,产量降低,劣(恶)性杂草数量增多,草场生产性能下降,覆盖度降低,地表裸露范围增大,尤其是对尚未确认产权归属的公共草原的管理与利用更是“无度、无序、无偿”,导致部分草地严重退化并处于石漠化的威胁之中;在整个草畜供求关系中,精饲料缺、蛋白质饲料缺、绿色饲料缺、总量不足,给草食动物养殖业带来严重影响。在海拔较高、交通闭塞、地广人稀、外出务工人员多、工业化程度较高地区,投畜严重不足,大量天然草原、荒芜耕地与农作物秸秆未利用或利用率很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该区域约占全省山区面积的25%~35%。

(2)科技化与产业化综合能力低。农(牧)民养畜商品观念落后,疫病防控意识淡薄,饲养管理粗放,公母混群放养,过度依赖天然草场放牧,没有补饲优质饲草与精料的习惯,冬春饲草贮备量不足、草品质低劣,缺乏草料营养搭配知识,选种、选育方向不明确,非种用畜去势措施不力,养殖分散,生产规模小,饲养周期长,产业链条短,体制不健全,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大部分(养殖、加工、销售、技术服务)合作社、中心、协会、合作组织形同虚设,科技兴牧总体水平不高。

(3)草食动物品质较差。长期以来,贵州山区饲养的草食动物多以自繁自养为主,所养品种体型小、毛色杂、整齐度差、生长发育缓慢、产肉量低、肉质达不到国际市场上需要的优质畜产品标准;出栏率、商品率、饲料转化率及养殖经济效益不高;生产中兽药、兽用生物制品和食品添加剂等生化制剂的滥用及加工贮运中的二次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给牛羊肉的质量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4)资金投入不足草食动物养殖业需要在建圈、购畜和饲草料供应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国家投入仅极少数养殖场(户)受益,大多数农民还是无缘享受国家扶持,资金缺乏仍然是困扰贵州山区草食动物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加速贵州山区草食动物养殖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以草定畜,合理配置畜群。草食动物的主要食粮是天然或人工栽培草本、木本植物,秸秆与粮经作物加工副产品。而草(木)本植物、秸秆具有密度低、体积蓬松,鲜样不宜直接保存,远距离运输费用高等特点。此外,放牧草食动物虽然好动,但也不宜过于天天长途跋涉。因此,养殖草食动物周边应具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天然(或人工)草原或耕地。显然,新建草食动物养殖场选址,除符合国家土地利用规划,满足动物卫生防疫条件要求,需通过环评外,还应具有与养殖规模或发展规划相适应的且能够确认或流转归养殖场管理与利用的草原或耕地。

2.建立和完善饲草料安全保障体系。应充分依托山区资源特点,搞好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提高饲草料的有效供给与储备能力。

3.完善草食动物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是提升草食动物养殖业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目标的基础。要在抓好地方良种保护的基础上,实施种畜提纯复壮,对提纯的种畜的种质特性和遗传特性进行研究,划定保护区,建立保种场。同时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力度,广泛开展杂交改良,对各种杂交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指导养殖场(户)开展良种繁育,引导、支持各类草食动物养殖企业创办良繁基地,整合优化现有原种场、扩繁场、种公畜站、精液改良(配送)站(点),完善良繁体系建设,加快全省良种畜的扩繁速度。继续巩固和加强人工授精站(点)规范化建设,加大人工授精与胚胎移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促进草食动物生产性能的提高,实现草食动物养殖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兴林,宋敏,马俊建,等.山区发展生态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畜牧兽医,2015,39(4):33-34.

[2]周礼伦.毕节市饲草饲料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J].当代畜牧,2014(14):95-96.

[3]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2011-12-11)[2015-01-11].http://www.moa.gov.cn/govpublic/XMYS/201201/t20120105_2451041.htm.

[4]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EB/OL](.2014-09-05)[2015-01-11].http://www.moa.gov.cn/govpublic/XMYS/201201/t20120105_2451041.htm.

猜你喜欢

养殖业优势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矮的优势
2020年小龙虾养殖业的机遇与挑战
画与话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发扬优势 有所作为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