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鸡饲养技术要点

2016-05-14宋帅陈晨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水线雏鸡肉鸡

宋帅 陈晨

摘 要:为了减少商品肉鸡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养殖效益,从肉鸡生长条件,饲养方式,免疫,生物安全等方面综述了肉鸡管理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肉鸡饲养管理;生物安全

一、肉仔鸡的生理特点

1.温度。肉仔鸡指1-8周龄的仔鸡,其生理特点:育雏期要求高,鸡的体温为40.3-41.9℃,出壳时低,4日龄后开始升高,7-10日龄达正常温度。1-21日龄体温调 节中枢不健全,达不到自体调温的要求,需人工调温,无论冬夏都应如此,以保证雏鸡对环境温度的需求。22-35天体温调节中枢逐渐完善,可逐渐通过产热散热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35天后,对温度要求不严格,而且完全可通过产热散热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高于 30度可导致热应激 ,甚至死亡。环境温度低于15度时也不利于生长发育,易发疾病。最佳性能温度为22-24度。

2.要求足够的氧。氧是物质代谢的主要条件,肉鸡 生长迅速,物质代谢十分旺盛,对氧气的需要量较高,氧的供应靠气体交换而获得。空气含氧21%,如通风换气不足,低于17%,易发生缺氧,就能影响生长发育,并增加腹水症、气管炎、肺炎的发病率,继发呼吸道疾病。低于7%可死亡。

3.消化道短,对粗纤维消化率低。鸡肠道仅为体长的6倍,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短,一般3-20小时可通过,料中许多营养物质不能充分被吸收利用,一般有18-25%含氮物被排出,常排料色粪。

二、肉鸡饲养的关键技术

1.温度。温度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尤其育雏阶段重要,应按肉鸡生长期对温度的要求而给予满足。不可过高过低,也不可降的过快。鸡背部温度,铺面上5cm处, 35日后,变动范围在19- 24℃,22-24℃是肉鸡实现最佳生产性能温度。舍内温度应稳定均匀,不忽高忽低,上下温差应小于2度。舍内漏风,温度不均 ,要杜绝贼风,舍内冷聚堆多为贼风所致。看鸡施温重要,以鸡群分布决定,不要只看温度计。

2.湿度。湿度指空气中的相对含水量,通常以百分数表示空气中相对含水量。湿度对鸡生长发育有关。雏鸡生长日龄不同,对湿度要求不一。

(1)育雏前三天空气湿度控制在70% ,利于保持体热,防止体热散发。低于50%会脱水,均匀度差,影响生长 。

(2)雏鸡在4-14天,不低于60-65%,

(3)雏鸡在15-28天,不低于55-60%。

(4)雏鸡在35天以后,产热多,为利于散热,湿度应在50-55%,此阶段如果湿度过大(>70% ) 会导致散热困难,加大 呼吸引起肺炎诱发呼吸道疾病和大肠杆菌病。 过小(<50%)空气过于干燥,灰尘多带菌也多,呼吸道病多,尤其气原性大肠杆菌难控制。湿度和温度关系密切,湿度不在标准范围内必须调节温度。

三、密度

合理的密度有利于生长发育 ,保证提供鸡的活动、休息、采食和饮水的位置。但是要注意:密度过大造成的不良影响:

a、耗料量会降低,体重小

b、鸡舍内的通风需求量增加

c、生长率会降低,均匀度差

d、死亡率会上升

e、会发生啄毛

f、胸囊肿情况会上升

g、羽毛长不好

h、出栏率降低

四、通风

通风的目的:保证氧的供应以利于新陈代谢;排出有害气体,灰尘;排出湿气降低湿度;调节舍内温度。

1.横向通风:侧风口进风侧风机排风,目的是保温,换气,用于小日龄(1-2周)。负压0.08-0.10。时控+温控。

2.联合式通风:侧风口进风,纵风机排风(开总风机 1-3 台),目的是保温,通风,保新鲜空气,用于较大日龄(3周后),负压0.06-0.07。时控。

3.纵向通风:湿帘进风,纵风机排风(开总风机4-6台)关 闭所有侧风口,目的是降温,用于大日龄(5周后)或炎热季节,负压0.05。根据白天和夜晚温差确定,白天多开,晚上少开。

五、光照

光照与采食、生长发育相关 。连续光照和短时黑暗交替使用可以获得最大日增重,光照过强过弱,过长过短都会影响生长发育。光照强度:灯高1.2-1.5m,20平方米

六、 饮水

要经常检查水线,及时修理堵塞或漏水现象。

每次用药之后要冲水线 冲水线时要先打开放阀,以防鼓开水线接头,然后打开减压阀上的直通阀,使水线处于直通状态,根据具体情况,每次冲水10-20分钟。

每次出鸡后要彻底冲水线,要先用酸性消毒药浸泡过夜,然后再冲30-60分钟。必要时要卸下乳头进行冲洗。

七、给料

1.1-3日龄难以在料线盘中吃到料,应加深色料布撒料,面 积占25%(4日龄后撤除),或直径33cm料盘80只/ 个。每天添料8-12次 。

2.4-8日龄使用小号料桶, 按50只/个摆放均匀,每天添料4-6次。

3.6日龄开始每天撤出1/3开料桶,第8天撤完 。

4.育雏开始时自动料线与开食盘同时使用,让鸡逐渐适应自动料线。

5.1-10日龄,料盘底落在网架上,以便幼雏采食。从第10天起料盘底离开网面,并随着日龄增长每隔5天提高一次,直到35日龄,使料盘上沿与鸡背同高。

八、免疫

1.日龄,马立克病疫苗(CVt988或HVT),皮下注射;8—10日龄,新城疫(Ⅳ系或克隆30)传支(H120)二联弱毒疫苗,滴眼鼻或气雾免疫;10~20日龄,传染性囊病弱毒疫苗,滴口或饮水,饮水时剂量加倍;H5亚型禽流感灭活苗,皮下或肌肉注射。20~25日龄,新城疫(Ⅳ系或克隆30)弱毒疫苗,滴鼻眼;28~30日龄,传支(Hs2)弱毒疫苗、传染性囊病弱毒疫苗,滴口或饮水,饮水时加倍剂量;42-45日龄,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

九、生物安全

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为保证生物群体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综合防疫体系,卫生防疫制度,消毒。

消毒方法:

1.浸泡--小型设备类

2.喷洒--鸡舍顶棚、地面、墙壁、舍外环境

3.薰蒸--鸡舍及工作间

4.火焰--耐热设备及鸡舍、舍外污物

十、结语

总之,鸡的饲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只有掌握各方面的工作要点,进行综合性考虑,才能提高肉鸡饲养水平,达到正常指标。

猜你喜欢

水线雏鸡肉鸡
肉鸡腹水咋防治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优选雏鸡四法
水线光缆
水线光缆
规模化肉鸡养殖场水线管理
肉鸡常见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