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玉米栽培技术

2016-05-14尤祥华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改进技术创新

尤祥华

摘 要: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所以提高玉米栽培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话题。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存在一些因素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高产,所以各个地区都应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改进技术,使栽培技术更加适合当地玉米的生长条件,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本文论述了影响玉米栽培技术的因素和玉米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且对玉米栽培技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创新;技术改进

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玉米种植,虽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可是玉米的产量却没有相应的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栽培技术落后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我国需要提高玉米栽培技术,使技术更加适合当地的玉米生长。我国大部分种植玉米地区的栽培技术都受到土壤和气候两个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在进行玉米种植时也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所以需要种植户改进和创新种植技术。

一、选择种子

要做好玉米种植,提高玉米产量,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合适的玉米种子,对于贵州都匀地区来说可选用的玉米品种较多,由于都匀地区雨水较为充足,所以,应选择抗倒伏性强,适于密集种植且能够抵抗病虫害的品种,在选择的过程中不一定要选择最贵的种子,而要选择最适宜当地种植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减产或绝收情况的出现。在选择好品种以后,农户应将带有瑕疵的种子去除,保证玉米出苗高效。在挑选种子以后,要将种子在太阳下暴晒两天,以便将种子中隐含的细菌全部杀死。在催芽阶段,要保证水温控制在45摄氏度,在浸泡八小时以后将种子取出,在种子进入土地前最好用药剂搅拌,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对种子的侵害,实现高效出苗。

二、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与措施

对于都匀地区来说,春季较长,温度常年较高,为做好玉米种植应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机,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如果过早,种子不仅不会发芽,还会影响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如果过晚又会影响玉米后期生长与收割,最好在室外平均温度达到十度以上再播种。播种距离也会影响玉米产量,因此,应控制好玉米播种间距,在播种时应选择机械播种,不仅可以节省大量人力,还能保证播种间距。且按照土壤肥力的不同,控制好间距,如土壤肥力差的间距应控制在在50厘米左右;土壤肥力中等的采用宽窄结合的种植方式,最宽距离为80厘米,最窄距离为30厘米,这也是提高玉米产量有效措施。此外,要提高玉米产量,还要控制好播种深度,一般在5-6厘米即可,在播种中也要观察土质,如果土质偏于粘性,含水量较高,应采用浅播形式,如果土质含水量较低,且地势相对较高,则应以深播为主。

三、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要做好玉米田间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水分管理。水是万物生长之源,在玉米生产中需要大量水分,因此,应联系玉米生长实际,为其提供不同生产阶段所需要的水分。如在相对炎热与干燥的夏季时节,要经常灌溉,保证玉米在生长中有足够可吸收的水分,这样也可以避免大量水分蒸发影响玉米生长,这也是减少玉米蒸发量,保证水源充足的有效措施,为玉米高校奠定基础。

第二,施肥管理。在玉米种植前需要为其施底肥,最好以农家肥为主,在施用农家肥的过程中也要控制好用量,保证每500千克的农家肥施用到667平方米的土地中。同时在播种玉米的过程中,还要加入底肥,应以化肥为主,但要控制好施肥量,防止发生烧种的情况。

第三,及时去除杂草。在玉米生长期间至少要进行两次锄草,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杂草与玉米抢夺养分,还可以将带有病虫害的杂草及时铲除。在铲除杂草的过程中,应采用人工锄草与药剂锄草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减少人工的投入,也可以避免施药过多危害玉米植株。

第四,病虫害防治。在玉米生长期间,很容易出现发生病虫害,如黑穗病等,在防治的过程中应以药剂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控制好药物用量,减少药物使用过多所造成的损害,这也是为提高玉米产量,生产绿色农产品的重要举措。

四、提升玉米栽培技术水平的建议

1.预防病虫害

玉米遭受病虫害的侵袭会导致玉米减产,因此在玉米栽培过程中,需要对病虫害加以有效的处理。玉米种植地带的水分过多,玉米苗的抵抗力会下降,更易遭受病虫害,所以种植户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积水现象;倘若玉米地水分缺失严重,种植户应对其适当灌溉;如果病虫害现象过于严重,可适当喷洒农药加以治理。

2.进行科学植株

栽培玉米时,需要注意玉米植株的间距,间距过大或过小,对玉米的产量都会有影响。首先,玉米植株间距过小,对玉米的根部发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会使得玉米植株的养料吸收不充足,从而对玉米植株的生长造成影响。其次,玉米植株间距过大,会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造成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因此,玉米栽培时,一定要把握好植株的间距,一般情况下为65-70厘米。

3.坚持合理的管理方法

玉米种植中,病虫害是较大的灾害,而且有的病虫害已经具有了抗药性的能力,单纯的喷洒农药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在玉米种植地区应采用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首先,在田间放养害虫的天敌生物,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其次喷洒农药辅助受到病虫害的植物进行调整。

五、结语

为了更好的满足国民对玉米的需求,需要种植户通过技术手段来增加玉米的总产量,首先,一定要做好预防病虫害的工作;其次,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种植;最后,利用合理的管理方法。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不断对种植技术加以创新,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使种植户增加收益。

参考文献:

[1]苏恒强,朱春娆,陈桂芬,司秀丽.玉米栽培技术专家系统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12(10):99-100.

[2]张娜.浅谈玉米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3,13(3):23-24.

[3]胡青峰.论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4,4(10):29-30.

[4]侯方安,康云友,吴静.山东省玉米栽培技术模式现状调研[J].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2009,12(2):67-68.

[5]任兆豫,郭翔翔.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农民致富之友,2013,23(10):34-35.

猜你喜欢

玉米栽培技术改进技术创新
语音业务多系统融合技术研究与实现
玉米高产栽培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
覆膜与农机农艺技术组合在北方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电气试验设备现状及技术改进分析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玉米栽培中密度与施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