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竹笋用竹丰产栽培技术与管理

2016-05-14赵洪建何冬连帅成群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麻竹丰产技术

赵洪建 何冬连 帅成群

摘 要:自2001年彭山区启动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区林业局把观音镇作为笋用竹种苗基地,租用200余亩土地,引进浙江等地业主进行麻竹、雷竹和苦竹等品种种苗培育,确保我区退耕还林种竹种苗。笔者在基层一线从事林业工作,直接参与退耕还林种苗基地工作,谨以此文提出一点浅显的麻竹栽培技术管理,供大家探讨、交流。

关键词:麻竹;丰产;栽培;技术;管理

观音镇,位于岷江河畔,面积26.7平方公里。观音镇是彭山区屈指可数的全平坝乡镇之一,镇区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平均温度17℃,平均降雨量980毫米,日照时数1244小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改善我区生态环境,制止水土流失,调整林业产业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麻竹基本情况

别称甜竹、大绿竹、学名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原产于中国大陆,分类禾本科,品种有黄麻竹、哈美麻竹葫芦麻竹、美浓麻竹、印度麻竹、缅甸麻竹。形态 : 株高可达30公尺,径约10~30公分,中空有节,节长25~45公分,叶片大,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5~35公分,宽4~8公分,地下茎合轴丛生,短而肥厚。用途为食用蔬菜。花期 : 中、南部3~10月,北部5~10月为盛产期 。管理 : 性喜高温多湿,生长适温30~35度,30度以上成长迅速,竹笋产量高。栽培土质以砂质土壤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用分株法来繁殖。麻竹竹笋期长,产量高,笋味美,可制成笋干。

二、彭山区地理位置

彭山区地处川西平原的西南端,幅员面积46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本区气候为冬暖夏热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7℃,比较稳定,最高气温36.7℃,最低-3.7℃,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时间短。年无霜期为308天,年有效积温5341.5℃,年平均降雨998.2㎜,冬春季偏旱,夏季偏涝。蒸发量全年为500㎜,日照时数1244小时。我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都特别适合麻竹栽培。

三、麻竹种植技术

1.造林地选择。麻竹在温度为-7℃至42℃, PH值在4.5~8的江河两岸、荒滩、荒坡、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等均能良好生长。年降水量1400毫米以上,海拔500米以下,地势平缓、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上。

2.整地方式。选定造林地后,于当年秋冬季节全面砍除杂草、灌木等地方物,待干燥后炼山清理干净,带状或块状垦复、碎土、挖土深20-50厘米左右,按3×4米株行距挖定植坑,规格为长50厘米、宽40厘米、深25厘米,表土回坑;也可直接挖小坎植苗,每亩种植50-70株。

3.苗木规格。可用竹蔸作母竹或扦插苗进行造林,竹蔸苗必须是头年生竹笋取笋后在竹蔸上又萌出的小枝条,且竹蔸有二个以上芽眼,扦插苗地径要求1.2厘米以上,苗木生长良好,无病虫为害。

4.栽植技术。我区适用带蔸埋秆栽植。

(1)造林季节:宜在生理活动最弱的休眠期1-3月造林。

(2)种植密度:每亩50-70株。

(3)母竹移植造林:母竹应选择健壮生长,枝叶繁茂,无病虫害,秆基芽头肥大,须根发达的1~2年生竹林。在25 - 30厘米远的母竹周围扒开土壤,从远到近逐渐深挖。不损伤秆基,芽眼,根尽可能保留,找到母竹秆柄与老竹秆基的连接点,切断带土挖出,注意不把秆柄切断。全株挖起后,在离基部1.5-2.5米处,从竹节中段斜行切断,切口成马蹄形。

栽植时穴底先填表土,把母竹切口向上正面斜放穴中。母竹放好后即覆土、踏实,覆土应超过母竹原入土处3厘米左右为宜,并盖草保湿。

四、抚育管理

1.松土除草。栽植第一年全面松土除草两至三次。第一次松土除草结束后结合进行林地施肥,施肥量为0.1公斤/株,在竹蔸上方30厘米挖3-5厘米深施肥坑进行施农家肥,施肥后覆土。第二年于端午节前后和10月中旬进行松土、除草、施肥,每次施肥量为0.25公斤/株。第三年后竹林基本郁闭,林下杂草逐年衰退,竹笋逐年增多,于9月下旬收割笋子完毕后进行抚育施肥一次,施肥量为0.5公斤/株。

2.母竹的养护与抚育。麻竹造林后要搭支架加以固定。检查母竹尖切口是否向上,如果向下要重新朝上斜切,或在伤口处涂泥,防止竹变干燥。在干旱的情况下,每5 - 6天浇水一次。母竹存活后每15~10天应用稀尿浇灌一次,秋后停止施肥。发笋前后各中耕除草1次。

3.母竹的留养和更新。新植的母竹,第一年留两个壮笋养竹,形成两个支系,第二年和第三年再留两个养竹,其余剪除,每丛共6株新母竹,每公顷约4500株。如抚育管理得当,第四年开始出现笋高产,每年每丛留新竹2株,采伐4年生竹2株,使每丛保留母竹6株。留笋养竹应在中期发芽中选择,新竹总是在竹丛周围,老竹在竹丛中间,伐去老竹并挖掉老竹蔸,新竹才能安排往中间发展。

4.施肥。春季施肥,在每年的二月或三月,在竹丛周围用锄头从外到内扒开,使竹蔸,笋头芽目暴露、扒土不损伤芽,尽量少伤根。芽目曝光约5- 6天施肥。肥料施入扒开的沟中,然后盖一层土,土壤表面略高于原来的土面。春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丛可施人类粪便、厩肥25到50公斤,或腐熟饼肥7—10公斤。

第二次和第三次施肥时间在出笋初期和盛期为宜,以速效化肥为主,每丛可施氮磷钾复合肥,(5:1:2)1~1.5公斤或尿素、硫酸铵等化肥0.5-1公斤。同样在竹丛周围开沟施肥,将肥料撒入沟内或水稀释后灌溉,施肥后覆土。目的是促进竹笋的生长,提高母竹质量。

5.病虫害防治。竹螟:又称竹蔸虫,竹卷叶虫。每年5-9月幼虫叶丝缀叶成苞,取食竹叶,影响竹林正常生长。在虫害发生初期用敌敌畏、氧化乐果等药剂1000-1500倍液喷杀。

蚜虫和煤烟病:蚜虫危害竹子,常伴随煤烟病的发生。可用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喷杀,蚜虫消灭之后,煤烟病也会逐步消失。

6.竹笋收割技术。每年于5至9月下旬陆续出笋,当竹笋生长到笋子基部露出2至3个竹节(俗称青筒)时即可进行收割。在麻竹30厘米左右可以切笋,切笋先扒开竹笋周围的泥土,笋切刀沿笋绳上部切,竹蔸原封不动,也不让笋柄与母竹接触点撕裂。切笋后要等上几天,待自然风干封土。切笋时不要损坏笋头芽目。切割面必须与分蘖节平行,不能越节,也不宜倾斜。

五、效益评估

综合观音镇曾家村实际情况,笋用竹进入丰产期,每亩产竹笋1-2吨,按每吨竹笋4000元计算,三年即可进入丰产期,其经济效益是耕地种粮的5倍,是种普通竹的10倍,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作出很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罗集丰,郑奕雄,黄菊珊,林晓珠. 麻竹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09).

[2] 段桂林. 留养母竹与修枝对麻竹竹笋产量的影响研究[J]. 林业调查规划. 2011(03).

[3] 刘世农. 麻竹施肥试验效应初报[J]. 贵州林业科技. 2011(04).

猜你喜欢

麻竹丰产技术
清远市麻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抢收抢种藜麦 确保丰收也丰产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板栗丰产栽培技术
分析麻竹的引种栽培及管理经验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麻竹配方施肥对竹笋产量和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
麻竹的引种栽培及管理经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