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玉米种植技术

2016-05-14王玉鑫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玉米

王玉鑫

摘 要: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不仅是人们饮食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还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玉米的产量,因此对玉米栽培种植技术的推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为玉米作物的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

玉米在我国的分布很广,播种面积也很大,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对于实际生活的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影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因素分析,更是提高玉米产能的核心问题。

一、合理选择玉米种子

对玉米种子进行合理选择,然后去除种子中的瘪籽粒、病种子、伤种子、半个种子,将大小相对一致、具有较高的品相、饱满的种子保留下来。随后将种子进行凉晒,促进种子活性的增强,发挥将种子部门病原菌杀除的作用,从而实现出芽率齐、出芽率高、早发芽的目的。另外在播种玉米种子之前,可以采用拌种、浸种两种方式,拌种是在对种子进行预处理的时候肥料、化学药剂的方式,达到对病虫害的防治、促进养分增加的目的。而浸种是将种子浸泡在水中,实现对种子水分补充的作用,最终实现促进玉米种子尽快发芽的目的。

二、选择恰当的播种时间

对提高玉米产量来说,选择恰当的播种时间极为重要,所以应对播种时间严格的把握。过早和过晚都会对玉米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种植的时间过早,且土壤还具有较低的温度,不但会引起种子发生病害,还会对玉米苗期生长、种子的出苗造成不利影响;种植时间过晚,就容易造成玉米贪青问题的发生,从而对玉米的灌浆上粒造成影响。不同地区种子播种时间是不同的,在种植玉米的时候,玉米种植应综合考虑种子的抗性和生长期、土壤的透气性和温度等,对播种时期进行合理的确定。如在东北地区种植玉米时,其播种时应设计5-10cm的土壤深度,10-12℃相对稳定的土壤温度,每年的四月末、五月初进行播种,相对来说是比较适合的。

三、玉米科学施肥

在一定的玉米种子区域内,施入大量的肥料,就会增加玉米的产量。但是当达到某种施肥量程度的时候,肥料的继续施加不但不能够发挥增产的效应,还对降低玉米的抗性和产量,导致严重的污染问题出现等。因此,在对玉米进行施肥的时候,玉米种植应当对玉米的实际需求、可能得到的产量进行充分的考虑,对施肥量合理的配置。化肥中含有各种农作物生长必备的营养元素和养料,对于玉米这种产量较大的植物而言,合理施肥在玉米成长的各个时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通过量化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玉米对氮元素的需要是更加显著的,氮肥可以更好的促进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从而增加叶面积指数。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玉米的茁壮程度和氮肥的施用量呈正比,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物极必反的道理,适量、适宜才是最重要的标准,不同地区土壤自身的营养含量也有所不同,所以要注意因地制宜。

四、玉米病虫害防治

玉米自身具有较大的植株,且含有的水分、糖分较多,所以会发生较多的病虫害,而通常会采用大片种植的形式进行玉米种植,若是发生病虫害,极有可能损伤大片的玉米,所以要加大了解玉米常发病(如玉米锈病、玉米丝黑穗病等),从而实现有效的防治。如在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可以采取的防治方法有:在购买种子时,相关部门应当加大重视检疫工作,避免传入病源;在选择玉米种子的时候,应在了解种植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高质高产、病抗性较强的种子;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种植计划应选为合理的轮作方式,达到残留在田间的病原减少的目的;对病株应及时拔除,防止大规模传播该病的问题发生。从而为玉米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五、加强田间管理

对于植株的生长来说,合理的田间管理非常重要,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将弱苗、病苗及时的拔除,为玉米的整齐生长提供保障,并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传染病虫害;对中耕选择合适的时间,及时的将田间杂草去除,使玉米能够在疏松的土地中生长;浇灌合理,及时的对玉米进行浇灌,使其生长具有足够的水分。

玉米的根系比较发达,同时植株较高,因此生长过程中要不断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所以在玉米播种前,精细整地就成为了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要保证播种区土壤松碎,没有大土块,表土层上虚下实。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得种子播在稳实而不下沉的土层中,播种深浅的一致以及让种子上面覆盖层较为松碎,可以促进毛管水持续流向种子的位置,从而保证出苗整齐均匀,进而为玉米种子的播种和萌芽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所以,玉米高产栽培必须选择土质疏松,透气、透水性良好,以及土层深厚的土壤,除此之外,保肥力强的旱地(田)或缓坡地,同时PH值在6.5-7.0之间的土壤是最适宜的。

六、结语

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推动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玉米高产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重视,玉米高产必将是未来玉米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作为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而居第三位农作物,玉米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需求量亦在不断提升,而如何良好的解决玉米的供求关系,正是此篇文章中我们所要探讨的——唯有最大限度的提高产量,有效的减少粮食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方面的损失,才能促进我国农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华. 农安县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途径的实证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

[2]康云友,朱月浩,吴静. 山东夏玉米种植技术模式试验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14,06:143-147.

[3]杨友东.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J]. 中国农业信息,2015,03:15.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甜玉米的种植管理技术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