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应用

2016-05-14华珍如张国光张七生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集成技术绿色防控应用

华珍如 张国光 张七生

摘 要:绿色防控工作是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重要举措。近几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各地方政府,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予以了足够的重视,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部把农业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列为重大科技推广行动,也是农业部、省农业厅植保植检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防治水稻中的病虫害,降低其防治成本,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与质量。本文笔者就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控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应用

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品种特性、虫源基数、气候条件以及防治药剂和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水稻病害虫的发生呈上升态势。由于缺少有效的使用技术,农民滥用农药、过量用药等十分普遍,从而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农产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已成为阻碍粮食生产安全的新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以及粮食质量安全,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治理以及高效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水稻绿色防控的意义

农业生产安全事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粮食安全是农业生产安全的首要问题,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这是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可以从技术角度改变农民传统耕作习惯、种植模式、施药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可以明显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大大降低因施用化学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二、水稻绿色防控的指导思想

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水稻病虫防控为重点,以控制农药残留污染为主要目标,以绿色防控技术的落实为突破,以示范区建设和技术推广为手段,兼顾经济作物病虫的综合治理,实施因地、因作物、因栽培方式制宜,分类指导。

三、水稻绿色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1.综合防控

(1)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应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要严格遵守植物检疫制度,调运种子及农产品时要进行植物检

(2)种子消毒和带药移栽预防病虫害技术。在播种前用25%咪鲜胺2000倍液浸种,能减少种子上的病菌,预防苗稻瘟病、稻曲病和恶苗病的发生。使用丁硫克百威拌种剂拌种,预防秧苗期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病毒病、稻飞虱、稻蓟马。在水稻直播或移栽前人工铲除田边杂草,打捞田间浪渣,减少在杂草上越冬的稻蓟马和田间残留的纹枯病菌核,破坏稻蝗卵室环境,使其失水不能正常孵化,减轻病虫发生程度,将病虫害控制在未发生或大发生之前。秧苗移栽前3~5d喷施送嫁药,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为害。另外,使用丁硫克百威药剂拌种,浸种不催芽,拌均后直接撒播。

(3)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技术。通过冬季翻耕浸泡,消灭田间残留越冬的害虫,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沤,浸没稻桩7~10d,可杀死70%~80%的螟蛹。利用6―8月雨水多的特点,在水稻螟虫化蛹期灌深水灭蛹的方法,降低虫源基数;推广机械化低桩收割和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消灭稻杆中的病菌和害虫,降低病虫基数。

2.物理防控技术

(1)推广性诱剂。采用专用性信息素(即性诱剂)引诱害虫集中灭杀或干扰交配控制繁殖后代,这种技术目前在二化螟、卷叶螟、稻杆蝇上运用效果较好。与化学农药防治相比,不受气候条件影响,不产生抗药性,不误杀天敌,不污染环境,不引起人畜中毒,害虫虫口密度和防治费用可下降50%以上。

(2)选用粘虫板。采用蓝色粘虫板利用光谱技术诱杀蓟马、稻飞虱及稻杆蝇,节能、环保、安全、无公害、无副作用,持久期长达60d以上,效果甚至超过化学农药防治。

(3)安装杀虫灯。宜丰县大面积推广的智能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性(光、波、色),光波振诱、高压灭杀二化螟、稻飞虱、稻螟蛉、稻筒巢螟、稻杆蝇及蝼蛄等多种害虫,效果良好。它不仅节能、环保、绿色、安全,而且同样避免了化学保护出现的抗药性、中毒性、污染性、误杀性,环境相容性好,是目前副作用最小、成本最低、用工最少、效益最好的物理技术。

3.生物防控技术

(1)利用自然天敌。

①蜘蛛助迁。春季稻田翻耕前在田坎间种豆科等低矮植物或堆放草把,秋季稻收期有意识停止田坎除草或堆放草把,为蜘蛛提供临时栖息场所和迁移条件,可以有效控制稻飞虱。

②保护青蛙。可通过养殖待水稻移载后人工移置幼蛙于稻田,以捕食稻苞虫、卷叶螟、稻螟蛉等害虫。

③鸭稻共育。分蘖盛期每亩放养15日龄幼鸭12~15只,通过鸭的取食和活动起到降低害虫基数和抑制双子叶杂草、破坏病菌菌源及生存环境的作用,并增强根系活力和土壤肥力,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对病虫抵抗能力,确保稳产高产和增加稻田经济效益。

有条件的地方实行虾稻连作、稻田养鱼养蟹也可收到类似效果。

④稻田放蜂。对于二化螟、卷叶螟、稻螟蛉、稻苞虫等害虫可以在成虫的始盛期分期分批释放赤眼蜂,通过以虫灭虫,控制其发生和危害。

(2)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包括动物源、植物源、微生物源)对人畜安全,目前在水稻上使用的品种较多,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推广步伐,并在使用上重点注意施药时间比常规化学农药提前3~5d。

4.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防治病虫技术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防治稻曲病,宁南霉素等抗病毒剂与杀虫剂协调使用预防条纹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三环唑、咪鲜胺、稻瘟灵防治稻瘟病,丙溴磷、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防治稻纵卷叶螟,噻虫嗪、烯啶虫胺防治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吡蚜酮、噻嗪酮、醚菊酯防治褐飞虱。

参考文献:

[1]郑和斌.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效益[J].中国植保导刊,2002,32(7).

[2]周小贺,金远明,吴富梅,等.水稻主要病虫害组合用药技术示范效果[J].湖北植保,2012(2):19~20.

作者简介:华珍如(1960-10),男,江西省宜丰县人,中专,江西省宜丰县双峰林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综合站,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学方向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集成技术绿色防控应用
试析制药企业MES与ERP的集成技术及应用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