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马铃薯种植技术

2016-05-14王国平宋传玲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缓冲带种薯整地

王国平 宋传玲

摘 要:马铃薯营养素齐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享有“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的美称。有机马铃薯更以其纯天然、无污染、营养又健康而被大众认可。种植有机马铃薯,对调整种植结构、提高产品层次、增加种植者收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有机马铃薯;种植技术

大兴安岭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凉湿润。年有效积温2100℃,年平均气温-2.6℃,年无霜期平均80~110d,年均降雨量460mm。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居全国之首,肥沃且无污染。农业生产以大豆、马铃薯、小麦、玉米为主。

一、有机马铃薯生产技术规范

1.产地环境要求

有机马铃薯生产区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

2.缓冲带

在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必须对有机和常规生产区之间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保证有机生产地块不受污染。缓冲带内允许种植作物,但种植的作物必须按照有机生产方式进行管理,且缓冲带上收获的作物只能作为常规产品销售。作物缓冲带宽度一般不少于8m。

3.转换期

一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24个月。新开荒的、长期撂荒的、长期按传统农业方式耕种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多年未使用禁用物质的农田,转换期不少于12个月。转换期内必须完全按照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管理。

4.污染控制

常规农业系统中的设备在用于有机生产前,应得到充分清洗,去除污染物残留。有机地块与常规地块的排灌系统应有有效的隔离措施,以保证常规农田的水不会渗透或漫入有机地块。

二、选地和整地

1.选地

选择符合产地环境和转换期要求的地块。土壤以中性偏酸结构疏松的黑壤土为宜,其中土壤pH值为5.0~5.5最好。有机地块应该在风向上和海拔高度上均处于常规地块的上游,以免常规地块灌溉、喷洒农药及降雨等污染有机地块。为了有利于防治病虫草害、均衡利用土壤养分、调节土壤肥力,应采取科学轮作,严禁重茬。可以与大豆、小麦、玉米等轮作。番茄、辣椒、茄子、白菜、甘蓝等不宜轮作。

2.整地

实行秋整地,做到深松浅翻,深松深度20~30cm,翻耕深度不超过20cm。地要整平、耙细、土暄。一般采用大垄栽培,垄宽80cm,垄面宽30cm,垄高25cm。起垄、镇压连续作业。如果有机地块石块较多,影响生产,必须采取捡除作业。

3.施肥

可以施用经充分腐熟的有机粪肥或施用经过认证机构许可在有机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有机肥料。禁止使用转基因肥料、化学合成肥料和城市污水污泥。施用有机粪肥每亩(666.7m2)用量4000~5000kg,于整地时施入,与土拌匀。可随整地施用一定量的符合有机农业生产要求的钾矿粉和镁矿粉,满足有机马铃薯特定生育期对钾、镁的需求。

三、播种

1.种薯选择

应选择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具有抗性的有机种薯。如果从市场上无法获得有机种薯,可以选用未经禁用物质和方法处理过的常规脱毒种薯,如尤金、中薯2号、克新9号等品种。禁止使用转基因种薯。

2.种薯处理

播种前25~30d将种薯出窖,剔除病薯、烂薯、畸形薯。将种薯置于温度18~20℃有散射光的室内进行催芽。堆高不超过30cm,定期翻堆,夜间温度过低可加盖防寒物。待芽长到0.5~1cm捡出,播前7d左右于散射光下低温练芽,待芽变成浓绿或者紫色时即可切块。播种前2~3d,沿种薯顶芽纵切后再分切成芽块,尾芽弃置不用。每个芽块至少要留一个芽,重量不小于35g。切块时每人至少准备三把切刀,放进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消毒,切刀轮流使用,逢病、烂薯立即换刀。芽块用草木灰包裹置于通风处促进伤口愈合。场地可用1%硫酸铜溶液喷雾消毒。严禁使用有机农业生产禁用物质和方法处理芽块。

3.播种

大兴安岭地区一般5月中旬左右,10cm土层内温度稳定通过7℃,土壤相对含水量40%~50%即可播种。采用机械或人工播种,镇压后播深7~10cm。株距17cm,亩保苗4900株。

四、田间管理

做到一耢、两铲、四耥。出苗前耢垄台一次,除草、增温、促出苗。出苗前后根据需要各铲一遍。半数出苗后耥地培蒙头土,起到除草、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根和匍匐生长,有利于多结薯的作用。全苗出齐后分别于株高10~15cm、15~20cm以及花期前分别耥地培土一次,每次培土深度5cm,起到防除杂草、防止薯块变绿、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作用。开花期可人工拔草一次。严禁使用任何化学除草剂。如遇持续干旱,应及时灌溉。

五、 病虫害防治

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农业措施无效时可使用有机农业生产允许使用的物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从现蕾期开始用1%的波尔多液叶面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4次,还可用枯草芽孢杆菌、苦参碱等严格按说明书要求叶面喷雾防治;环腐病:可用枯草芽孢杆菌严格按说明书要求叶面喷雾防治;马铃薯瓢虫:可用苦参碱严格按说明书要求喷雾防治;蚜虫:可用苦参碱、鱼藤酮等严格按说明薯要求喷雾防治。

六、收获与贮藏

当有机马铃薯大部分茎叶枯黄时,即可收获。收获前一周,采用人工或机械杀秧,严禁使用药剂杀秧。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收获后将有机马铃薯在阴凉处晾一周左右。剔除病薯、烂薯、破伤薯、畸形薯,然后分级包装贮藏。贮藏适宜温度1~3℃、适宜相对湿度85%~90%。有机马铃薯的包装物要避免对有机马铃薯及环境造成污染。贮藏有机马铃薯的仓库应清洁卫生、无有害生物,无有害物质残留,7d内未经任何禁用物质处理过。

作者简介:王国平(1978—),男,黑龙江巴彦人,农艺师,学士,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缓冲带种薯整地
河岸缓冲带植被布局对氮流失的影响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太湖流域流经不同类型缓冲带入湖河流秋、冬季氮污染特征∗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坡耕地作物缓冲带对径流和氮流失的影响分析
滨岸缓冲带去除农业面源污染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