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佐镇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议
2016-05-14杨安毅
杨安毅
摘 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产量稳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本文就扎佐镇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议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扎佐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北部,距省城36公里,县城17公里,镇域面积139.5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耕地面积23900亩。多年来,经过农业结构的调整,以菜、畜、果、药、奶、花为主导的农业特色产业在我镇初具雏形,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农业废弃物和农用投入品使用量也有大幅度的增加,农业面源污染逐年加重,对农业生态环境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威胁在加大,也一定程度制约了我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的科学化、持续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镇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我镇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工矿企业、畜禽粪便和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投入品。
1.畜禽粪便。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扶持力度加大,以规模养殖为主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镇有养殖企业13家,大户8户。全镇生猪年末存栏18370头,牛5060头,羊1030头。家禽136500羽。全年畜禽类粪便产生量约为7200吨,尿液7500吨,其粪便、尿液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污染。经测算,全镇有90%以上的畜禽粪便经收集后用于农业生产作积肥,有机肥使用量在2.5万方以上。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是农村少部分散养畜禽粪尿散失,粪肥露天堆放,雨水冲淋,地表径流,污染水体;农村积肥池夏季雨水过多时外溢污染。规模养殖场露天堆放粪肥淋失及臭气污染无害处理不彻底而排入水体,引起水体污染。
2.化肥。目前我镇使用化肥对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1.矿质肥料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土壤本底。长期大量使用造成部分土壤板结及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上升;2.氮磷钾比例不协调,且氮肥过量,造成肥料当季利用率不高,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品质下降;3.设施栽培田块超量施用化肥,加之频繁灌溉,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地下水污染。
3.农药。全镇每年投入在农业生活中的农药大约在4.1吨左右,平均每亩0.21公斤。近年来,由于农民缺乏科学知识、绿色意识,加之病虫害多,农民为图见效快,不合理施药,造成药量居高不下。使用农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表现:一是在蔬菜、果树等农作物使用禁用农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夏、秋季节发生率较高;二是施药器械和方法落后,大部分药液洒落于土壤表面,形成在土壤中农药残留;三是用后农药瓶、袋弃置于沟渠边、池塘旁或施药后雨水冲洗,部分农药污染水体。
4.农膜。全镇每年使用农膜约11吨,其中地膜7吨,地膜覆盖栽培面积1800亩以上,地膜回收率70%以上,但仍有少部分地膜残存于农田土壤中,形成地面白色垃圾,造成耕地理化性状亚化,通透性变差,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污染土壤。
5.工矿企业。一是煤厂排放的污水对周边农田造成污染;二是砂石厂在生产时产生大量粉尘污染空气和对周围农作物形成污染。
二、对策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通过开展培训、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引导农业生产向无公害、绿色、有机化方向发展,为我镇的农村环境改善、农产品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农民对滥施化肥、农药危害性的认识。
2.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制度,认真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大现有污染源的治理力度,降低污染负荷,依照我镇镇情,对造成污染的企业和超标排污的企业,严格实行限期治理、限期整改。
3.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宣传,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规程操作,推广高效、安全、经济农药,开展物理防治。
4.推广平衡配套施肥技术。实行三个“平衡”:即有机肥与无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素平衡施用;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针对现在的施肥状况,一是增加有机肥(农家肥)的投入,培肥土壤地力;二是控制和减少氮肥总量,协调氮磷钾施用比例,达到1:0.45:0.35,增加施用硅肥、硼肥、锌肥等;三是化肥品种上淘汰易挥发流失品种,推广高浓度的复合肥及作物专用配方肥,提高化肥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