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的当代解读

2016-05-14林苏

商业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主体群众

林苏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所创立的人民主体观,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断得到了丰富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观和我国各届领导人的人民主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发展了人民主体观并给予了新的解读。他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现实性目标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人民主体思想。

[关键词]

习近平;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B

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民情,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主体思想,促使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伟大胜利,从本质上来说是人民的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纪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总结过去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制定未来总体发展的目标以及具体的战略部署,从理论和实践上逐渐实现了人民主体观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发展。

一、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的理论维度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思想深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所创立的人民主体观,实现了对以往关于人的主体性探讨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历史,规定了它的‘任务和‘活动,决定了历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考量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尺度和未来历史发展的崇高理想。

(一)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的本体论维度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的本体。“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非永恒理性意义上的、从事感性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人是本体的思想,从根本意义上实现了对以往传统本体论的批判和超越。现实的世界是属于人的世界,是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人合力创造的结果,“他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

(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的历史观维度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人民群众整体的意愿合力决定着社会变革的方向,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发挥本质力量创造历史的过程。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过程中,人民群众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是变革落后生产关系的社会力量,是创造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必然会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规定和制约。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人民群众进行历史活动的物质基础和首要的前提。在不同性质、不同时期的生产关系中,人民群众的经济地位、经济利益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了他们在生产过程当中的不同作用。政治、文化以及其他条件同时也从不同程度、不同层面影响和制约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三)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的价值论维度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价值关系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创造价值的主体。一是人民群众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创造了物质生产资料,即创造了物质价值。通过实践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在实践的作用下,生产方式内部矛盾不断运动进而推动世界历史向前发展。二是人民群众在物质资料的基础之上,凝聚自身乃至其他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了属人的精神资料,即精神价值。三是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推动社会生产方式不断演变、发展,从而社会经济形态由低级向高级进化。

2.人民群众是占有和追求价值的主体。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也应该占有本属于自己的价值。在史前社会,人民群众只能占有少许的价值,绝大部分被统治阶级剥削,而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才能做到价值创造与价值占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最高价值追求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生产力高度发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性。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肯定“人”是价值的主体,实现了对“人”在价值论中的地位的革命性变革。

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的中国化解读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理论指导,用发展的眼光来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并不断创新理论。我国历代领导人在继承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的同时,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本思想。

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论述人民对社会历史、人类历史的巨大作用,做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科学论断;二是在科学论断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为人民服务”思想。1925年,毛泽东针对我党出现严重脱离群众的倾向,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提出那句著名的论断,之后又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把中国共产党的路线界定为人民的路线,这一论断、这一界定开辟了中国共产党从党的立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来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的道路。邓小平在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后,实行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旨在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从实践上真正落实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观;“三个有利于”标准实事求是地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科学的经验总结,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反映了他鲜明的民本思想;他高度重视群众的力量,“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人民的”,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智慧。在邓小平看来,人民群众的切身需要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力度。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他的人民主体观。他认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蕴含了丰富的权力观、爱民观、利益观,这既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我们党领导国家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的主体地位上升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把人本思想通过国家政策的方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要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社会主义的生命,让权力成为人民手里的权力凄做到“情为民所系”,就必须恤民、爱民,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因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要做到“利为民所谋”,就需要把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准确定位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人民主体思想鲜明地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的与时俱进的科学性,是对它在当代中国的时代性解读。

三、人民主体观的新发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观和我国各届领导人的人民主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发展了人民主体观并给予了新的解读。他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

(一)历史观解读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为理论基点,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开创了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家园”论证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重要性。我国历朝政权的兴衰和各国政党执政的规律,表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政党、政权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决定了政党、政权的发展趋势。我国现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主体性,要密切关注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对于成功的经验要上升为理论和政策方针,尤其注意要善于发现和分析群众工作所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的组织、宣传和服务工作。

(二)价值观解读: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梦是每一个人和社会共同的梦,体现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是人的理想的存在方式与现实的存在状态的统一,是人们追逐梦想与改变现实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思想与人的主体性是内在统一的,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人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在新时期新阶段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实现。

中国梦是每一个人民幸福的梦,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中国梦的提出,再一次提升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中国梦的实现,也将向资本主义国家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现实可能性。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反映人民的真实意愿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三个共享”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历史唯物主义主体群众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论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思考巴洛克音乐
从《神圣家族》对生产概念的论述看这一时期唯物史观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