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2016-05-14张胜男

商业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新课程改革发展策略

张胜男

[摘要]新课程实施,即新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它既是新课改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也是检验新课程理论合理性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教师作为新课程主要实施者的关键所在,肩负着推动新课程落实的任务。而只有一支专业素养更高的教师队伍才能应对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各种转变和要求。可以说,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同时并进的。因此,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对推动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怎样在新课程实施背景找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落实新课程实施,更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之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新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6320 [文献标识码]B

新课程改革,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它是在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培育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背景下所推行的教育方针。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也是新课程实施的背景,更是必然要求。而新课程实施是推行新课改的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它是将新课程理论付诸以实践的漫长过程,也是检验新课程理论合理化的必然经历,更是为了反馈和加强课程改革,以便推动新课程改革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途径。而这一过程,必然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化发展就值得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研究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的内在关系就成了当前社会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互动关系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的专业特征,即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发展,也是教师自觉主动发展自身专业能力与水平的成长过程。课程改革只是一个改革措施,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提出的教育发展策略。教师专业化运动在新课程以前就已经在进行着,因为,有教育,就一定有教师,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也离不开教师的发展。两者并不是没有关系的方面,而是相互促进,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实施落实的条件

首先,新课程实施需要专业化的教师。从新课程的目标和理念可以看出,教师们单纯一味的传授知识已经无法应对,它需要的是掌握全面的信息,能够与时俱进的专业优秀教师。在储备知识上,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还有具备普遍教师都需要的职业素养以及熟练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在教育学生上,不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的灌输,而是注重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们不仅要转变过去的单纯传授知识的授课习惯,还要懂得将知识的传播和创新,特别需要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关系到新课程实施的水平。新课程实施需要专业化的教师,因此教师专业化水平越高,必然能够促进新课程的成功实施。新课程实施需要教师自身的变化改变和发展。而且新课程实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与投入,因此只有当教师接受新课程的理念等新变化、新要求,并且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实践,能动的改善自身教学行为,将新课程新理念贯彻应用,才能使新课程实施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首先,新课程实施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新课程实施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实践舞台,是因为现阶段,教师专业化发展只能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新课程实施带给教师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均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只能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目标和方法自觉主动的改变自身。可以说,新课程实施成为教师发展的实践平台。其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在课程实践中得以实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任何原理都需要经过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新课程实施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必然改变,发展的形式、内容都将改变,而这些改变如果离开课堂、离开学校、离开实践,将会变成失去依托的空理念。只有将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实际相结合,让其在学校、课堂以及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中,才能实现。

二、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和要求

(一)教师面临着新课程的严峻挑战

但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新课程改革势必是一场持久艰难的大工程,不管是它的目标还是理念都与传统课程有着极大的不同,因此避免不了会产生冲突。而不断变化的课程更是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教师能否正确认识教育的新目标: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新课程到底新在哪里?这需要教师们从实际教学活动中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较之于传统的课程目标明显的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素质教育。这个目标充满了时代感,教师们能否与时俱进的体会到新课程目标的内涵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其次,教师能否具有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没有课程意识和能力,只需要熟识课本与大纲即可。但在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施阶段的今天,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堂能力被摆在十分重要的位子,不再仅仅是关注教材和大纲。懂得课程的设计、研究以及实施,成为检验教师合格的标尺之一。可见,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下,是否具有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也是值得注意的最后,教师能否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的关键不仅在于教师,还在于将理想的课程转化为实践的课程,而这个过程必然要求教师教学行为的配合。在课程不断改革变化的今天,教师教学行为只有与时俱进的转变才能促使课程实施的成功。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在教学中一点一滴的渗透和积累。

(二)新课程实施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观念、角色行为能否与时俱进的改变将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第一、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说,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灌输知识给学生已经不足以实现新课程的目标了,教师在充当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懂得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篇二、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过去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要跟着教师走就行了。而新课程实施更加强调了学生的个性与主体性,因此,教师不仅要会带领学生,还要懂得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即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第三、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由于新课程中的新理念、新目标不同于传统,只关注教材与大纲只会使教学陷入僵化,教师需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反思和研究教学理论,获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改善教学篇四、做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更加注重教师的能动性,需要教师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程建设中,保证课程实施的合理化和科学性。

其次,新课程实施要求转变教师行为。新课程实施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角色,还需要适时转变教师的行为。且教师行为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师生交往行为。在过去的教师教学行为中,存在着一下的弊端:太过重视教师的主导性,却忽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太过重视知识的灌输,却忽视构建过程;太过重视书本的知识,却忽视日常生活;太过重视智力发展,却忽视人格的塑造。新课程改革就是为了反思和纠正这些错误的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在师生关系上,学会从控制学生到对话学生在师生交往上,新课程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理念,改变了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纯粹的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身面对学生的行为,需要在工作中、生活中与学生建立理解宽容、真诚真实、民主平等、对话交流以及相互期待的和谐关系。

再次,新课程实施要求重塑教师文化。不管是转变教师角色还是教师行为,都需要一定的教师文化变革。所谓教师文化,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及情绪反应。新课程注重教师走向合作与对话,即教师之间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风尚,当然这种氛围需要教师的自发和自愿;注重探究和反思的生活方式,即从教育实践中探究自身和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教育理念、甚至与他人的关系;注重关注个体经验,形成个人风格,即形成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以此促进全面的合理的教学方式,以促进教学多元化;注重走出功利主义,即真正理解教师的授业解惑的职责所在,而不是只关注实效、追求地位和名誉,这显然与神圣的教师职业是相对立的。

三、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从以上探讨,我们得知,在课程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教师面临的挑战和要求只会更加艰巨。无论是对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还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这些都是对教师专业化的更高要求。如何落实新课程实施,满足新课程实施带来的各种要求和挑战,自然使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自然而然的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发展更是我们现在要着手的点,可以从以下两点途径出发:

(一)加强教师培训,做好宣传与教育

这是从社会和学校层面出发。前面谈到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包括能否认识新课程的新、能否具有课程理念、以及教师行为。这些问题是新课程改革从一开始就会有的。而新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课程,前面已经说到,新课程的新理念、新目标、新方法,一切的“新”都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脚步要紧跟新课程,开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视界。这时,加强教师培训,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和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加强教师培训,既确保了教师的素养与质量,也是对教育负责;其次,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的学习,确保教师对新课程的全新认识与理解,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日后授课过程中面临的对新课程不理解的现象;再次,加强教师培训,需要社会与学校并行社会教育机构与教育部门要做好对新课程的推广与宣传,保证教师在入行进行授课之前,接受的就是新课程的学习;学校也要做好相关教育部门的后续工作,定时定点,对入职教师进行培训教育,及时探讨新课程带来的相关问题与要求最后,社会与学校要为教师营造适于专业发展的心理与工作环境。这样的环境必然需要外部支持和配合。外部支持必然包括社会与学校。首先社会要给予教师最大的支持,可以建立健全支持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提高教师地位、确立失窃的社会期望等等;其次学校要给教师充足的进行教学活动的自由,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让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最后,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探讨,适时建立新课程研究小组,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无论从哪一方面,这都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们会将专业发展看作为是一种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需要,而不是被动地发展,从中也能获得职业的自豪感。学校乃至社会都会自觉的树立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对教师专业发展都会是一种支持帮助。

(二)做好学习、反思和实践的统一

这是从教师自身出发。适时接受新课程实施对教师的各种要求,也有利于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只有教师普遍全面发展,自觉改善自身专业素养,才能促使社会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是教育者、实施者,它不仅是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更是专业发展的主体,它在教育活动中占主导作用,如果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就没有新课程实施的实现,更没有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教师要适时接受新课程对教师的各种要求,比如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师行为。那么如何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师行为呢?

首先是善于学习。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懂得学什么和怎样学。在新课程的今天,做“学习型教师”应当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追求目标。首先,教师应当树立当“学习型教师”的意识,处理好职业、家庭以及自我的关系。即在工作与家庭之余不忘充实自己,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作为一个施教者的义务。这样,才能及时的接收新课程的新变化于新要求,不会在变化涌流中退步,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最自己负责;其次,教师还要主动向他人学习,主要向教育界名人、教育工作者,通过阅读书籍和多媒体等多种渠道获取知识。这样,更能够发现自身的教学上的不足,改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

其次,善于反思。教师反思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回顾过程,这不仅有利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还能促进新的合理的教学行为的构建。新课程之前,教师往往忽视反思的重要性,仅仅将反思局限于教学效果上。其实不然,真正的反思应该是在回顾教学过程中,分析与研究不同与不足,以此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质量。而且反思的内容与领域也不能仅局限在课堂,还要包括日常生活以及处理师生关系上。因此,教师要善于反思,只有做到真正的反思,才能对整个教学、教育活动充分的理解,从而获知自身的不足,提升自我,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可以通过进行理论学习、反思性教学、寻求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等方法进行反思。

再次,善于实践。教师要懂得付诸实践,在实际中运用已有的理论和技能。因为课程活动就是实践活动,需要教师付诸行动,在课程上实现实践,在实践中获得对课程的研究认识。在课程改革之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只强调了教师的实施者、执行者身份,这存在着明显的弊端,教师不仅参与不到知识原理的构建活动,还不能得到新知识的灌输与更新。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师需要摒弃以往的教学理念,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不仅仅是实施者,还可以是研究者,即在课程实践中获得对知识的研究认识,做一个行动实践的教师。

最后,做好学习、反思和实践的统一。教师不仅要懂得学习新知识、反思教学活动和付诸实践,还要善于将学习、反思和实践融合统一,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并付诸实践,检验教学活动,最终得出最合理的教学方式。因为,新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它的新理念、新目标,比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都不是过去只懂得传授知识的教师所能应对的。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用实际行动改变自身,不断地完善自身,才能加强自身专业化水平。

当社会、学校以及教师,都对新课程实施带来的挑战与要求重视时,及时对教师进行教育与发展,使每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那么整个社会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也会实现。新课程实施已开始了一段时间,只有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相应的发展,新课程实施才能得到落实,当初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才能实现,教育事业才能成功。当然时代在发展,教育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路上,我们的探索仍然不够,不管是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化新课程改革发展策略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论高中政治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四重境界抵达之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