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林地区秋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2016-05-14梁劲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玉林市青枯病番茄红素

梁劲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又名西红柿,为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18 世纪传入我国,20 世纪中叶逐步普及,成为我国主栽蔬菜种类之一。番茄特有成分番茄红素是目前所知的最好的抗癌物质之一[1,2],它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可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保持皮肤弹性,具有促进骨骼钙化等多种生理、药理作用[3~5]。玉林市番茄种植以秋冬为主,据统计2015年玉林市秋冬种番茄2 560 hm2,种植过程中常有病毒病、青枯病、疫病发生。现将其秋番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

选择商品性好、抗性强、耐贮运的品种,如钢石319、钢玉1号、农科6号。

2 适时播种

播种过早,温度过高,不利于植株健壮生长和坐果;若播种过迟,生长积温不足,果实不能正常成熟[6]。玉林市秋番茄适播期为8月15~31 日,用育苗盘基质育苗;苗龄25天左右,3~4叶时移栽;起畦时以畦宽1.5 m(包沟),沟宽0.4 m为宜,双行种植,株行距为33 cm×80 cm,种植密度2 500~2 800株/667 m2。

3 防止落花落果

番茄在夜温低于15℃或日温高于30℃时,均易引起落花落果[7]。一般可用番茄灵或坐果灵30~40 μg/L 喷花,但要注意不能喷在生长点上,以免发生药害。

4 植株管理、留果摘心

一般单秆整枝的只保留主蔓,其余侧枝全部摘掉,每株留6~7 穗,每穗留果4~5个,在顶部果穗留2 片叶后摘心,摘心可以减少植株营养物质的消耗,使碳水化合物更多地运转到果实中。打顶可以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成熟[8]。生长期间注意及时疏掉畸形果、小果、病虫果,以提高番茄的品质和商品率;中后期及时摘除植株基部老叶﹑病叶,促进通风透光,以增强植株抗性。

5 水肥管理

5.1 水分管理

植株成活后不宜过多淋水,保持畦面土壤湿润即可,雨天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开花期和结果期保持畦面土壤湿润,以保证植株对水分的需要,同时要防止开花期水分过多造成落花。番茄忌干湿不均,过分干旱后灌水或下大雨,容易裂果和发生脐腐病,过分潮湿又易发生晚疫病等,应保持土壤润而不湿[9]。

5.2 施足基肥

番茄生长期长、结果量大、需肥多,因此首先要施足基肥[10]。每667 m2施用有机复合肥100 kg、钙镁磷肥50 kg、45%狮马牌复合肥50 kg,采取沟施。也可全层撒施腐熟农家肥2 000 kg、钙镁磷肥100 kg。

施肥后按畦宽150 cm(包沟)起畦,湿润畦面后,覆盖黑色地膜。

5.3 及时淋攻苗肥及重施结果肥

定植7天后,及时淋攻苗肥,每667 m2淋42%瓜果冲施肥或45%狮马牌复合肥6~8 kg,隔10天后再淋1次。重施结果肥,每667 m2穴施狮马牌复合肥50 kg。采收期667 m2淋瓜果冲施肥8~10 kg、增肥王1 kg;7~10天淋1次,连续淋4~5次。

6 主要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青枯病、病毒病、疫病、灰霉病。发病初期,青枯病用50%敌枯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 000倍液灌根,8~10天灌1次,连灌2~3次。病毒病防治注重防烟粉虱及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500倍+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600倍+0.01%芸薹素内酯乳油2 000倍混合液。疫病用80%氟吗·霜1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000 倍液或72.2%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0倍液防治。灰霉病可用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11]或4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7天1次,连喷2~3次。

7 及时采收

番茄果实按成熟度不同分为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和完熟期。采收后需长途运输的可在转色期采收,此时果实顶部变红、大部分呈白绿色,果实坚硬,耐运。如在当地销售的,可在成熟期采收,果实未软化,口感最好[12]。采收期一般60~80天,产量

7 500 kg/667 m2。

参考文献

[1] Giovannucci E, Rimm E B, Liu Y,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omato products, lycopene, and prostate cancer risk[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02, 94(5): 391-398.

[2] Kirsh V A, Mayne S T, Peters U,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lycopene and tomato product intake an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J].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2006 , 15(1): 92-98.

[3] 于晓丽.叶黄素产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5): 2-3.

[4] 成坚,曾庆孝.番茄红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0,26(2):75-79.

[5] 李铁军.番茄红素功能及研究进展[J].学理论,2009(14): 34.

[6] 牛先前,林秀香,陈振东.秋番茄栽培技术总结[J].福建热作科技,2014(1):28-30.

[7] 吴丽侠.番茄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93,98.

[8] 浙江农业大学.蔬菜栽培学各论(南方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9] 宁贤,李春惠.番茄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80-81.

[10] 王汝莲.番茄栽培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4):75,111.

[11] 赵洪彦.大棚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44.

[12] 郭卫勇,汪恭智.大棚番茄春早熟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4(2):47-48.

猜你喜欢

玉林市青枯病番茄红素
墨韵书香
绘颜绘色
广西玉林市玉东新区泉塘小学
玉林市安监局召开安监局长工作会议
加工番茄番茄红素与其他性状相关性研究
浅谈茄子青枯病防治技术
番茄红素在微乳液制备和贮藏过程中构型转化及稳定性研究
番茄红素的微生物合成及发酵生产研究进展
三种堆肥对番茄生长及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BiologGENⅢ微孔板在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生防细菌鉴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