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2016-05-14郭友林
郭友林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文言文蕴涵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历史知识,是后人汲取文化营养的源泉。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差异,给学生的认识与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此,积极探讨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我在文言文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比较有效的方法,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了功夫:
一、重视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抓住这一点,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在课堂上的激趣教学是从课文导入开始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成语导入法。我们平时用到的不少成语、典故都出在文言文之中,对有成语典故的文章如采用相应的成语来导入新课,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授《鸿门宴》一课时,我提出了两个常用成语“秋毫无犯”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我先让学生查成语词典,找出这两个成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然后告诉学生这两个成语就出自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鸿门宴》。由此引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结合注释熟悉文章后,对常用成语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既弄懂了课文,又对成语有了深入了解,学生感到课本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
二是故事导入法。在我国古代的文言文中,不少文章都有很强的故事性,讲授这样的文言文时,可采用故事导入法,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一般来说,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寓意、有趣味就能够吸引人,一个好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狼》等课文就应采用这样的方法。
三是实物演示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展示、演示课文中的情境来导入与之相关的文言文教学。如《口技》一文,教师可采用模拟语声导入。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增强文言文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并掌握文言字词的用法及文章内容。
二、授之以渔,自主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我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注重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具体做法有四点:
一是自读自译。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通读课文、自译课文,在不懂处或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分别做上不同的记号。值得一提的是,应允许学生在必要时查看文言文翻译资料。不允许学生看文言文翻译资料,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少一条通过辅助资料来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也会在一味地听讲中逐渐消失。在学生自读、自译之前,教师可以提出自读的要求,并做一些引导性的提示,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主动提问。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反映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是讨论切磋。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目标。学生在自读、自译课文后,必然会有一些疑难问题或理解不透的地方,这就要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切磋,鼓励学生自行释疑和相互释疑,并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寻求隐含信息,推知疑难词句的意思,或根据已学知识获取新知,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对于学界尚无准确定论的某些内容,教师不要回避,而应让学生比较、判断,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探究能力。在讲“两可”处时,学生的思维会特别活跃。这样教师既能把问题讲得透彻,又能让学生发散思维。
三是归纳总结。在学生阅读、思考并相互讨论、切磋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把学生的自学引向一定的深度和高度。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某些现象做归纳整理。归纳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文言文中有不少意义变化不大、用法比较复杂的常用词语,应当作为归纳的重点。归纳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归纳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常用的成语,以缩小文言文和日常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口技》一文中的“以为妙绝”“众妙毕备”等。还有生活中保留的古汉语现象,一经教师点拨,学生会对学习内容有更加系统的认识。如“美容美发”的“美”,保留了古汉语的使动用法。至于归纳特殊句式,可引导学生结合语境抓规律。如学生可利用文言文中的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及上下对句、互文等规律解释一些不常见的疑难词,提高推断语义的能力。其次,是引导学生把握行文思路。如《伤仲永》一课先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几个阶段,再写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最后写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水到渠成,说理自然,强调了后天接受教育、努力学习对成才的重要作用,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四是诵读训练。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持之以恒的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就能增强语感,促进理解,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此外,训练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些文言文翻译练习。语文教育界前辈黎锦熙说过,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彻底的背诵,彻底的翻译”。平时多做翻译句子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因为翻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信”且不易,何况还要追求“达”“雅”。翻译最能测出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它不但需要学生理解词义,懂得句式,还要求学生有相应的表达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讲”是为“学”服务的,要以“讲”导“学”,即用讲来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学,而不是以“讲”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教师要做到“讲”到必要处,如借提示性的讲解把学生引上“路”,借解释性讲解为学生扫清“路”上难以克服的障碍,借补充性讲解把学生往深处、高处引。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才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理解和弘扬中国古代优秀文化。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