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省中职师资培训工作的思考
2016-05-14白冰
白冰
教师是教育得以实施和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师资培训工作历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2014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攻坚二期工程实施以来,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我省中职师资培训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发展,教师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对比职业教育发达地区,我省的中职师资培训工作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乏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一些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参训不够积极,资源浪费,效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我省中职师资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切实推动中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呢?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笔者认为重点应从体系构建和质量保障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
一、努力构建职教师资培训体系
1.专业教师培训方面
构建以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工作为引领,以省级培训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工作为抓手,以市、县、校三级培训为补充的三方联动体系,共同建设一支满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其中,国家级培训要以培养专业技术带头人为重点,在参训人员的遴选上要严格要求,宁缺毋滥;省级培训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作为我省职教教师培训工作的主要阵地,要加强与国家级培训基地尤其是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养基地的联系,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共同打造一批高水平、示范性培训基地和培训专业。同时,省级培训应继续实施省级基地集中培训与省辖市分担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通过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努力推动市、县、校三级的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市、县、校三级培训要结合自身区域经济特点和职教发展需要,合理制定培训工作规划,做好基础性教师培训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国培、省培参训教师尤其是被评为优秀学员的参训教师的“种子”作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后的心得分享、学术报告、技能传授等学习成果推广活动。
2.教研人员培训方面
努力构建以省、市、县三级职教教研机构专职教研员培训为龙头,以各类中职学校教研人员培训为基础的双层互通培训机制,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教研员的理论水平与专业素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职教教科研队伍。目前,专职教研员培训要侧重政策水平、理论修养和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重点培养一批高水平的职教教研专家,充分发挥各级职教教研机构在所属区域内的示范引领和管理职能。学校教研人员培训要重在普及,应统筹制订全省中职学校教研能力提升计划,以省级教研人员培训班为抓手,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为载体,实施周期性的学校教研人员全员参训制度,全面普及研究意识及教研基础技能。
3.学校管理干部培训方面
理论上,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是教师中的领头羊或者是具备管理职能的教师,而不应是脱离教学业务的行政型领导。因此,学校校长等管理干部的培训理应纳入到师资培训工作的大范畴内统一规划。当然,由于学校管理者的职能要兼顾管理与教学,因此,对学校管理干部的培训也应从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两个方面去设计。一方面要以理论修养、办学能力、管理技能为重点提升学习者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以教育技术、教研能力、学术水平为重点努力提升学习者的业务能力。具体工作上,就是既要开展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又要做好学校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提升专题培训,同时两个方面的培训应统筹规划,重点突出,避免内容重复,造成资源浪费。
4.行政管理干部培训方面
中职师资培训是一项投入大、见效慢的基础性工作,要想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必须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职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组织能力。因此,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的工作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同样是师资培训范畴内的重要环节,对整个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能否科学高效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通过召开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专题会议及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等活动,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师资培训中的主体责任,加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职师资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
二、努力探索“三化统筹”的培训质量保障体制
为进一步保证中职学校师资培训质量,提高财政专项奖补资金的使用效益,应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探索出一套制度化、信息化、社会化统筹发展的培训质量保障体制。
1.“制度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质量保障制度
一是要实施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度,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师资培训项目前要公布明确细致的培训规划进行“招标”,组织符合条件的培训基地进行“投标”,最终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核并结合培训需求筛选最佳的培训基地。二是要实施培训督导检查及奖惩制度,对师资培训的实施和效果实行量化考核和跟踪反馈问效,以经费奖补为抓手,根据考核情况对各承担单位实施奖惩措施。三是要实施培训基地重点建设及退出机制,根据培训基地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及承担职教师资培训的完成情况,按照“一基地多专业,理论实践全覆盖”的原则,加大政策倾斜及经费投入,打造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同时建立退出机制,对部分工作绩效低下且整改不力的基地,要取消其承担职教师资培训任务的资格。四是要实施职教师资培训专家选聘及管理制度,以文件形式明确对各级师资培训授课师资的选聘要求,充分发挥职教师资培训专家库成员的作用,同时对专家库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专家授课情况不断进行调整,鼓励培训基地从省外聘请全国知名的职教专家或专业名师承担授课任务。
2.“信息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提升师资培训的绩效
一是要采用“互联网+职教师资培训”的模式,打造职教师资培训的网络教学平台,将公共素质类、教育技术类等基础性知识和技能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培训,这样既可以大幅度降低培训成本,又能够提高培训效率。二是要建立职教师资培训数据库,将参加师资培训的有关信息统一对接入教师管理系统,作为教师参训的电子档案,便于更加直观地掌握全省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情况,更加科学地制订工作规划,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数据库信息可以为统计教师完成继续教育情况、评价教师专业能力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3.“社会化”——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力量来共同推进职教师资培训工作
一是要积极引入优秀企业和学校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以行业企业的最新标准制定各专业教师培训的内容和目标,加大教师在企业实训的时间和深度,实现教师业务知识及专业技能与行业企业的无缝对接;二是要积极选聘校企合作企业的业务骨干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承担培训学校专职教师的任务;三是要建立委托社会第三方开展的师资培训评价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行业、企业和专业的教育服务机构对职教师资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分析,为我省职教师资培训工作提供更加客观、科学、理性的建议。
总体上说,体系构建是顶层设计,必须全面和科学;质量保障是提升手段,重在实效和创新,只有从这两个方面不断的探索和改革,才能更好、更快地培养出一批满足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职教师资队伍。
(责编 陈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