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河北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建设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2016-05-14李文杰陈柏柱周恒田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

李文杰 陈柏柱 周恒田

摘要:河北作为我国重要的陶瓷主产区和出口基地,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区位资源优势;但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制约,产业发展存在诸多瓶颈。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针对河北陶瓷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比较优势和相对不足,在调研访谈的基础上,就通过创建“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提升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群化水平,培育产品的差异化和多元化特色等方面展开论述,对落实以产品质量提升引领产业转型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北陶瓷产业 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 转型升级 路径

一、引言

河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陶瓷主产区和出口基地,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极负盛誉的“磁州窑”、“定窑”发祥地[1],开创了中国骨质瓷和卫生陶瓷工业的新纪元[2]。陶瓷乃河北传统特色支柱产业,历来在促进出口创汇、吸纳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外向度颇高,全省出口陶瓷占比约为70%以上,目前,全省共有外贸陶瓷企业72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其中出口日用陶瓷企业51家、出口卫生陶瓷企业21家;年均出口陶瓷逾4亿美元,产品遍布全球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近几年,受生产成本攀升、恶性竞争困扰、国外壁垒骤增等因素影响,河北陶瓷产业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挑战。针对其出口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发展瓶颈,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3]、《河北省质量发展规划(2012—2020年)》[4]及河北检验检疫局的《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细则(试行)》[5]等文件精神,为引导产业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做大做强河北陶瓷,本课题组在全面了解河北出口陶瓷企业发展诉求的基础上,对全省50家出口日用陶瓷企业和20家出口卫生陶瓷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立足于河北陶企内外部发展环境,对成立“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适时提出有关示范区运作方式及目标考核的建议措施,力争为相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二、河北出口陶企内外部发展瓶颈分析

(一)出口陶企生产经营困境

一是人民币升值速度过快。出口陶企一般采取长期合同定价模式,近年人民币的“爬行式”升值导致企业货币结算成本上升、汇兑损失不可避免[6]。

二是原材料价格涨幅过高。近年来,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陶瓷生产所需的各类原辅材料价格普遍上涨[7],导致陶企生产成本增加15%—20%。

三是劳动力资源缺口过大。由于劳动条件相对恶劣,使得陶瓷行业“用工荒”频发,一线工人和技术人员出现结构性供给短缺[8],产业发展进一步受限。

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过低。河北陶企彼此之间缺乏联合气氛和合作机制,专业化分工和集约化程度较低,众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9],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五是低价格恶性竞争过激。河北出口陶瓷多以来样加工为主,产品同质化、品牌缺失现象严重;高产能、低产值的结构性矛盾造成企业之间恶性竞争频繁[10]。

六是市场结构单一。多年来,河北陶瓷出口对欧美市场的依存度过高,集中度过高的出口市场模式易受制于进口国的贸易政策影响陷入被动局面[11]。

七是技术性国外壁垒过多。近几年,国际陶瓷市场需求持续萎缩[12]、技术性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猖獗,有关陶瓷产品质量标准等技术规范逐年趋严,河北陶瓷出口举步维艰。

(二)河北外贸发展环境问题

一是区域性外贸发展环境过差。首先,受各地燃料资源供给能力制约,每年冬季工业用天然气供应紧张、燃气压力不稳等状况普遍存在,由此导致的产品质量波动和生产成本上升使陶企备受困扰[13]。其次,集装箱操作费、轮船运输费、物流配送费等林林总总的环节性费用的逐年攀升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

二是产业政策性支持力度过小。企业转型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积累和技术支撑,但退税率的下调、人民币的升值已使中小企业无法喘息,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过于严苛的信用限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融资难度。仅依靠自身积累或社会融资企业难以实现自营出口,且国家节能减排措施亦造成企业环境成本和经营成本上浮。

三是金融性外汇工具发展过慢。河北省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滞后、避险工具不足等问题不利于陶企根据国际汇率走势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或通过套期保值等方式转嫁风险。人民币升值的不确定性使得陶企对其预期升值幅度及升值时间无从把握,导致不同企业报价偏差较大,同行之间经常“兵戎相见”,进口商趁机压价。

三、成立示范区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产品质量整体提升

通过培育标杆示范和行业龙头企业,引领整个产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以唐山和邯郸两大特色产业聚集区为核心,设立相应的出口陶瓷示范区将带动整个区域相关产业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引领产业集群实现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

(二)构建错位发展的产业战略格局,推动区域经济优化升级

以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和示范企业为标杆,按照“扶优扶强、错位发展、示范引领”的基本思路,严格示范区准入门槛和考核评定标准,实现对产业的集聚监管,提高我省出口陶瓷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三)建立健康有序的良性竞争秩序,促进产业持续强劲发展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制约作用,适时公布低价竞争监督抽查结果和预警信息,曝光质量违法典型案件,通过创新机制引导企业自律经营达到抱团发展,依托差异化目标定位推行专业化分工,提升河北陶瓷的规模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以此实现产业集聚和品牌强化。

(四)发挥服务平台的整体资源优势,满足产业科技创新需求

在既定的目标宗旨引领下,与示范区建设密切相关的科技、质检、金融、人才等公共服务平台将得以有效架构,专门提供有关科研攻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检测等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必将强势推动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有助于增强河北陶瓷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

(五)依托多方联手的产业监管体系,构筑产品质量监管合力

在地方政府的统一推进下,商务、工商、质监、科技、检验检疫、行业协会等诸多部门积极参与将加速质量社会共治机制的构建,提高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共同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推动多元共治,形成监管合力。

(六)动员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配合,践行质量管理全员负责

伴随着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推进,地方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各部门主动参与、分工明确,同时吸引众多生产企业积极加入,将有利于营造浓厚的质量共治氛围,形成社会各界重视质量、共抓质量,企业承担质量责任、努力提升质量的良好工作格局和社会氛围。

(七)实践特色产业的集中统一监管,探索产业经济优化模式

示范区建设是地方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模式改革的试验田,在此过程中监管链条由产品到企业再到区域,其实质即将监管重点逐渐由商品转移到企业乃至产业的高度,这一实践探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必将为深化河北省其他产业发展模式改革提供极具实用价值的参考。

四、示范区运作方式及目标考核

(一)示范区建设组织保障体系

示范区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为主、全民参与”的发展思路,实行开放式运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应注重依靠地方政府,联合其他部门,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成立示范区推进建设领导小组,由地方政府领导任组长,设立由检验检疫、商务、工信、科技、外经贸、工商、质监等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的示范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开展工作;行业协会积极参与,成为联系政府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纽带;领导小组下设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应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固定的办公地点。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制度规定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并有相关会议记录。示范区办公室建立检查、纠正与预防措施,对示范区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制度有效实施;对检查出的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采取预防措施。以地方政府或由地方政府与检验检疫部门联合出台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或建设方案,一般应包括: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合作机制与内容、职责分工等,并共同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各相关部门和检验检疫机构在信息、人才、技术、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定期与不定期对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知识、技术法规等方面的培训。

(二)示范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通过建立区内企业准入机制和淘汰机制,对其进行“示范企业”认定,并公开挂牌,接受监督;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依据企业类别对其实施差别化管理;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自检自控体系。指导示范区内企业建立涵盖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产品检测、出口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确保按照输入国标准组织生产、检验,且质量安全符合要求。督导示范区内企业建立以出口产品批次管理为主线的质量可追溯制度。对因质量安全问题被国外通报、召回产品,企业能够迅速有效地追溯到每个生产加工环节。各部门定期开展示范区内联合执法活动,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提升出口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示范区企业对关键原辅材料/零部件实施进货台帐管理,加强一致性核查,确保源头质量安全。

(三)示范区质量提升和品牌推进体系

鼓励引导陶瓷企业以品牌、技术、资本为纽带整合陶瓷资源,打造行业龙头,扶持中小微陶瓷企业向“专、精、特、优”发展,推进陶瓷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构建产品设计、研发、会展、营销、装备和文化创意等高端产业链,努力走出一条高端化、集约化、品牌化新路子。坚持与国内其他陶瓷产业区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引导企业践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力争将以唐山为中心的北部示范区内陶瓷产业发展定位于高档日用瓷生产基地、卫浴家装配套生产基地、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高技术陶特种瓷基地;而以邯郸为中心的南部示范区将重点布局釉中彩、强化瓷、新骨瓷、日用炻器、厨用砂锅等产业,结合我省不同地域陶瓷生产的资源优势,科学谋划河北陶瓷产业格局;培育行业龙头,发挥品牌效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陶瓷产业集群建设。同时,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陶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开展陶瓷产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陶瓷的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技术贸易、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提高陶瓷领域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切实加强“唐山骨质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志推广、使用工作,积极申报“邯郸磁州窑艺术瓷”和“邢台白瓷”等地理标志产品,全面提升我省名牌优质产品及驰名商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示范区配套服务产业体系

一是加大外贸政策优惠力度,支持企业尝试跨境发展;地方政府应完善外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积极为出口陶企争取国家出口退税政策优惠和各类发展资金。出台相关出口奖励措施,对年度出口增量、自主品牌出口、更新换代产品、转型升级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加大对企业在产品研发、工艺创新和购买专利、技术方面的补贴比率。对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境外商标注册、境外专利申请、境外参展、海外市场调研、国外法律咨询等所需费用给予适度补助;对其到境外参股或并购境外营销网络、售后服务体系或研发机构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二是加强出口信贷保险支持,有关政府机构应建立完善银企对接机制,加大对出口陶企信贷需求的扶持力度;加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为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结算、融资等跨境人民币服务,帮助其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提高承保、限额审批和理赔效率,并及时对企业实施有关外汇知识培训。三是完善外贸发展环境建设,保障燃料、电力等能源供给;完善相关仓储、分配、分拨等物流服务功能,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健全教育、就业等劳动力供给链条,缓解用工短缺。

(五)示范区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地方政府在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性扶持,支持以当地检验检疫和质量监督两大质检机构的陶瓷检测实验室为主体,以地方陶瓷研究所等其他检测机构为补充,创建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唐山陶瓷产品升级和质量提升提供检测科技支撑;同时帮助提高企业自检自控能力,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进口国标准。在此基础上,帮助示范区内企业建立出口陶瓷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体系;并加强质量安全监管风险研判,研究建立适合河北省陶瓷产业发展实际的质量信息指标体系,在全省经济运行分析中体现质量方面的动态指标数据;以便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准确判断、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化解质量安全风险,将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支持建设以检验检疫机构为主体的示范区出口陶瓷质量追溯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向企业提供国内外技术法规、通报、召回等最新动态,提高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能力。充分发挥检验检疫局和质量监督局的科技资源及人才优势,引导示范区内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技术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制定修订工作,增强其推广实施先进适用标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六)示范区质量诚信管理体系

示范区各相关部门应广泛开展法律知识、道德知识和诚信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示范区管理办公室须与出口企业逐一签署质量诚信承诺书,加强质量舆论监督,提高企业诚信自律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陶瓷流通领域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开展陶瓷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依法及时保护创新成果;发挥维权援助中心作用,搭建保护支撑平台。北部示范区要严格执行“唐山骨质瓷”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性和安全性;依法查处地理标志违法行为,防止假冒伪劣地理标志产品混入市场。贯彻落实《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大力推进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推广使用企业信用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出口陶瓷质量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制定河北出口陶瓷产品自我声明规范,更新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开展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实施质量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

(七)示范区建设成效及考核指标

力求形成“社会的质量意识提升了,企业的质控能力提高了,产品的出口价格上升了,订单的成交数量增加了,国外的通报频率降低了”的“四升一降”指标来评价区域化管理工作成效。示范区内企业出口陶瓷的质量安全水平应不断提高,国外召回、退运比例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或没有引起恶劣影响的通报、退运情况发生。示范区建设应助力营造有利于外贸发展的环境,引导企业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并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示范区内出口企业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省级以上名牌的数量应不断增加。有关部门应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示范区,力争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各项建设工作应得到区内出口企业的一致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总之,通过有效整合社会、行政、生产资源,分地域成立“河北出口陶瓷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目的在于形成质量管理的良好工作格局和社会氛围;其经验模式将在更广领域和更大范围内为出口主导型产业以产品质量提升实现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五、结语

河北陶瓷艺术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唐宋的邢窑白瓷、定窑御品,抑或近代的唐山卫生陶瓷和骨质瓷,皆曾为辉煌灿烂的华夏陶瓷文明增添过浓墨重彩的一笔。“瀚海潮头帆已满,砥砺前行正当时”,在当前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火如荼的改革浪潮中,“河北出口陶瓷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模式若能依托产品质量提升引领产业升级发展,重振冀瓷卓越品质,树立良好区域品牌,则势必重新书写河北陶瓷发展史的恢宏新篇!

参考文献:

[1]王雨连.提升河北省日用陶瓷品出口竞争力的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12(1):51—53

[2]徐鹏俊,赵淑忠.唐山卫生陶瓷出口现状及面临的问题[J].陶瓷,2007(6):57—59

[3]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 [Z].

[4]河北省质量发展规划(2012—2020年)[Z].

[5]河北检验检疫局的《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细则(试行)[Z].

[6]温素霞.唐山陶瓷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国际商贸,2012(1):211—217

[7]吴卫华,王黔平.唐山陶瓷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建议[J].陶瓷,2007(12):31—34

[8]张文娟,王晓梅.当代磁州窑陶瓷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陶瓷学报,2013(3):372—374

[9]俞康泰.唐山陶瓷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制造到创新[J].陶瓷,2008(2):63—65

[10]赵越清.唐山陶瓷产品结构优化与陶瓷企业结构布局调整初探[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4(4):34—37

[11]纪泽民,吴晓山.唐山陶瓷产业振兴:现状路径与政策选择[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9(12):45—48

[12]汪芳莉.论消费主义影响下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J].陶瓷学报,2014(4):436—438

[13]刘志国.邯郸彭城瓷区生产现状与发展展望[J]. 中国建材网,2009(5):27—29

〔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工业化进程中河北省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研究”(项目编号:15457651D)和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题“创新驱动与河北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201501532)的阶段性成果〕

(李文杰,1972年生,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试论集团公司如何实现财务转型升级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