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贵州茶叶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6-05-14张东日张曦元
张东日 张曦元
摘要:从茶区分布、产量、茶园面积等方面,介绍贵州茶叶产业发展现状,用SWOT分析模型,对贵州省茶叶产业进行分析,认为存在茶叶产品单一、茶叶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茶园机械化生产水平不高、市场开发缓慢、品牌建设意识弱、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基于分析结果制定出SWOT战略组合,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贵州 茶产业 发展策略 SWOT
一、贵州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贵州有得天独厚的茶叶自然资源和生长环境,是产茶大省。2014年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居全国第一、六、四位[1]。全省茶园面积662.2万亩,其中已投产350.4万亩,总产量18.1万吨,茶叶总产值165亿元。主要包括黔西南大叶种早生绿茶和花茶产业带、黔西北高山有机绿茶产业带、黔北锌硒优质绿茶产业带、黔东优质出口绿茶产业带及黔中、黔南高档名优茶产业带[2—3]。
(一)茶叶产量生产情况
2004年至2013年,贵州茶叶产量有极为明显的上涨趋势,其中红绿毛茶叶产量均逐渐增加,绿毛茶叶产量增长尤为明显。全省茶园面积近两年连续排名全国第一[1],实用茶园面积和本年采摘茶园面积逐年递增。
贵州有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基地县4个,注册茶叶企业2518家,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龙头企业394家。《2014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中,“贵州湄潭兰馨茶业有限公司”挤进32强[4]。贵州名茶品牌“绿宝石”通过欧盟463项检测标准,远销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地[5]。
(二)存在的问题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贵州的茶叶产量和茶叶种植面积近十年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不仅表现在:一是宏观调控乏力,经济效益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政府部门多头管理,生产企业各自为政,产品质量好坏不一,市场低价竞争有增无减,整个茶叶产业增长后劲不足;二是产业布局不合理,茶园规模普遍较小,加工设施普遍落后,尤其是存在着硬性摊派,以行政命令干预茶叶生产的情况,盲目引进新品种,导致一些茶园有种无收现象出现。三是人才不足,技术跟不上,尤其是新品种引进后的技术推广跟不上,导致虽然茶叶产量和种植面积增加,但是整体经济效益没有发挥出来。尤其是茶叶生产的一线员工素质普遍偏低,缺乏茶叶种植和加工的知识,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质量提升不快。
二、贵州茶叶产业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态势、趋势分析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从内外部竞争环境出发,把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内外部优势、劣势和威胁,依照矩阵的形式排列出来,用系统的方法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用以指导决策。贵州茶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见表1。
三、基于SWOT分析的贵州茶产业战略组合
综上所述,依据“依靠内部优势,克服内部劣势,利用外部机会,回避外部威胁”的战略制定原则,构建SWOT战略的四种组合模式(见表2)。
四、贵州茶叶产业发展建议
(一)“茶园多元化”发展
一是“茶旅一体化”。贵州可借助西南高铁交通枢纽地位,搭高铁快车推行“茶旅一体化”生态旅游模式,推动贵州茶叶产业发展。
二是“茶农茶畜一体化”。推广“喀斯特地区茶园养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17],实现绿色健康有机茶园放养生态鸡养殖,茶园农家乐、茶园鸡产业一体化发展,实现生态养殖和茶产业有机融合。
(二)多渠道营销拓宽市场
一是利用“互联网+”搭建多元化营销渠道网络。充分利用电商网络,发挥“贵州大数据”经济效益,形成“互联网+黔茶”的营销新模式,通过天猫等电商主流平台营销生态黔茶。
二是丰富销售渠道网络。在特大城市,特别是人均茶消费量排在全国前五位的城市,开设或增设黔茶旗舰店、黔茶专柜;在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建立批发网点;引导贵州知名酒企如茅台的省外经销商来辅销黔茶,实现渠道共享。
三是举办春夏季茶叶展销会及茶博会,或一年一至两次茶叶评选活动;将茶叶与特色旅游结合,如推出湄潭县品茶赏樱花“二合一”旅游项目;委托电视台制作有关贵茶专题宣传片,播出茶乡纪录片,借助与其它省市电视台节目合作项目宣传黔茶;利用微信平台植入宣传片、产品动态和相关文章等元素,宣传推广黔茶。
四是利用贵州特有的多民族文化宣传黔茶,挖掘和突出茶产业的民族性特征,促进茶品成为贵州又一个特色宣传亮点。
(三)建立健全茶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体系和物流运输网络
一是建立茶园茶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平台,确保种植、采摘、生产加工、包装到运输等环节的标准化、安全化、可追溯化。
二是加强跨省交流合作,实现物流渠道整合优化,开通和疏通邻省和东南省份的物流通道,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覆盖全国高速便捷配送的茶叶网络销售。
(四)树立并保护知名大品牌及壮大龙头企业
一是引导整合茶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地区联合壮大龙头企业;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引导茶企开发多元化茶产品。
img src="http://img1.qikan.com/qkimages/lhzd/lhzd201605/lhzd20160509-3-l.jpg/vipnlc.jpg" alt="" />
二是加强品牌竞争意识、保护意识、认证意识。严格制定落实地方性质量标准和名茶标准,制定地域保护标志,遏制无标生产的恶性竞争,杜绝再贴牌出售情况;申请“原产地地域保护”和相关茶产品专利保护;通过QS认证[18]和HACCP体系[19]认证保证茶品质。
三是实现茶产品规模化,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划分消费群体,采取差异化销售策略进行产品营销。
四是创新驱动发展,延长黔茶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组建研究团队自主创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促进茶叶深加工以及茶叶衍生品开发。
参考文献:
[1]贵州茶园面积排名全国第一[EB/OL].人民网.http://gz.people.com.cn/n/2015/0111/c194848-2351
4107.html
[2]中国国家茶叶网[EB/OL].http://
www.gjcyw.com
[3]贵州省统计局. 贵州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2—26.http://www. gz.stats.gov.cn/PublicInfo/Detail.a-
spx?id=3021&sid=62
[4]2014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正式公示[EB/OL].中国好茶网,http://www.zgchaye.cn/ news/11707.html
[5]谭芸.贵州贵茶“绿宝石”星巴克订购98吨[EB/OL].人民网,http://gz.people.com.cn/n/2015/0225/
c194848-23987223.html
[6]丛芳瑶.贵州:“茶叶大省”离“茶业大省”还有多远[EB/OL].光明网,http:// news. gmw. cn/2014-05/07/content_11238616.htm
[7]牟春林,马贤惠.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理论与当代(西部论坛),2011(5)
[8]王镇恒,王广智,中国名茶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799—831
[9]方春英.重点打造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茶品牌[J].贵州日报,2014—8—26
[10]2013年饮料行业发展[J].福建轻纺,2014(3)
[11]2015年饮料产业各细分市场竞争态势分析[EB/OL].会展之窗,
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50
116/094206308.shtml
[12]陈靓琼.贵州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4
[13]2015年中国渡过WTO保护期将有哪些变化[EB/OL].中研网,http://www.expowindow.com/ Article/ Show,aspID=6557
[14]大量资金注入解渴贵州融资[EB/OL].多彩贵州网新闻频道,2014—07—28. http://news.gog.cn/ system/2014/07/28/013692630.shtmla
[15]贵州大力发展茶业经济,解决销售渠道短板是关键[EB/OL].理财中国资讯,http:// finance.china.com.cn/moneychina/news/dfjj/20120
717/431823.shtml
[16]《贵州茶叶标准技术规程》(简称新《标准》)正式实施[EB/OL].多彩贵州, http:// www.puercn. com/chayenews/cyzx/81883.html
[17]小高.贵州喀斯特地区茶园养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启动[EB/OL].中国网, http://tea.china.
com.cn/2014-11/14/content_34046
952.htm
[18]吕帆,吴春梅.茶产业QS认证制度的实施与改进[J].安徽农业科学,2009(21)
[19]霍军生.铁强化酱油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77—78
(张东日,1963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博士,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工业经济、系统工程。张曦元,1992年生,贵州省贵阳市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学。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