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发展模式探索

2016-05-14李昱言李宇红侯雪玮

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互联网+高职院校

李昱言 李宇红 侯雪玮

摘要: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计划被正式提及,这也意味着“互联网+”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在未来一段时间,互联网最关注的行业是教育行业。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种类,“互联网+”的出现和成长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高职院校面临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让“互联网+”真正融入到教学中。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5-0050-04

一、“互联网+”对高职院校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互联网+教育”等一系列概念的提出,高职教育必将发生重大变革,比如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等等,这将给高职教育工作者带来三大方面的挑战。

(一)对教师的挑战

1.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利用PPT等一些电教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具有就业导向,鉴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理应培养具有信息化运用能力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这些都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如果教师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而且也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课本教材,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平台创新教学方式,比如,编制教材的游戏软件程序让学生寓学于乐,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还得让学生理解怎样运用。

2.授课的时间空间不受约束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师授课是按照教学计划实施的。通常有一个固定的地点和时间,这容易导致教师上课速度较快,学生无法消化的现象。对于课堂上有疑问的学生,时间显然是不够的。一些高职院校往往没有对教师的答疑进行硬性规定。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微信、微博、QQ等网络技术,在任何时间和空间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课外课堂。未来的学习模式应该是碎片式的,即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3.授课形式多样化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较差。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的授课时间空间则不受约束。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展开诸如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些技术,结合声、光、电的引用,可以将教师要表达的内容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带入感。此外,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参加大量的实践,而教师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总结,利用互联网思维,运用相关的软件,就能够随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

(二)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

1.人才观念发生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知识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量也越来越大。高职学生已经不是简单地要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平台去捕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甄别,获得有效信息。也就是说,未来的高职教育要培养具有发散性思维、能熟练运用信息的人才。

2.学校观念发生变化

传统观念中的学校教学是有固定教室、固定地点、固定教师的,一般采用班级授课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人都有平等学习的权利,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只要是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或者场所,都算是新时代的“学校”。随着“互联网+”与高职教育的进一步融合,未来的互联网必将成为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平台。

(三)对教学管理模式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以往的育人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培养具有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的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这也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促进互联网与高职教育的融合,需要在教学管理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对教学质量、教学过程、考试方式及学生成绩认定等的改革。这些改革对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往往具有颠覆性。“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慕课的出现,颠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分认定方式。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已经修订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将慕课纳入其中。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类别,采取个性化教学和协作性教学管理模式以及将二者加以整合的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

二、“互联网+”高职教育可能产生的弊端

(一)高职教育的育人功能抑或被弱化

传统的高职教育主要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教师面对面和学生进行交流。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此外,面对面授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会影响学生。然而,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在知识层面,可见,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

互联网包罗万象,既有有效信息,也有垃圾信息。一些个人和组织往往利用学生辨别能力差的特点,发布一些不良信息,很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继而做出一些违法行为。

如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此外,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他们需要的资源,但长期运用互联网设备辅助学习,对学生的健康也会造成影响,不利于学生强健体魄,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意志力。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虽然变得方便快捷,但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却会变少,这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学习的碎片化倾向容易造成高职学生专注度下降

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习。同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也在提升,学生可以选择学习自己不熟练领域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属于碎片式学习。碎片式的学习容易导致高职生不愿思考的习惯。此外,碎片式的学习方式还会让学生对于知识与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无法理解,学习到的往往都是比较零散的知识点,很难对其进行加工运用。

(三)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面临考验

在传统的高职教育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复杂,也相对固定。因此,学生只需要对这些固定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练习实践即可。而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复杂度也在逐步提升,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高职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信息?如何快速学习新的知识?这些问题对信息处理能力薄弱的高职生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发展模式探索

2010年,美国教育部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要比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或者线上教学模式好得多。我国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发展、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管理模式,迎接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

(一)探索混合型的发展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加上互联网的快速推动,未来的学校教学必将朝着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发展。高职院校要适应这种趋势,积极探索混合型学习的发展模式,可以尝试将不定时的面授与在线课堂整合。此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尝试构建远程学习平台和远程会议,利用非同步的讨论板和流式视频加强在线参与感。

未来的高职学生学习时间也会发生变化,可能会由三年制变为二年制甚至更短,主要原因是未来可以将传统的校内学习与校外的在线自助学习相互结合,必将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对于学生校外在线学习的学分,学校可根据其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认定,从而更具个性化。

(二)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顺应互联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为大学生搭建开放式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因此,未来互联网也必将成为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

互联网的灵魂和精神就是创新,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平台。鉴于此,构建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把理论教学与计算机编程结合起来,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一些基本理论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编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产生一种知难而进、攻克难关的满足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将一些教学环节与多媒体动画以及虚拟现实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需要加强,其设计的产品不再是孤立静止的东西,而是可以感知、升级的智能产品。

(三)制定“互联网+教育”的学分认定办法

目前,大多数人上学、参加培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得到相应的学历学位证书,以此得到社会的认可。未来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必将产生大量的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在学习某门课程后也希望能够得到学分课时的认定以及被授予证书,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未来可能需要更多的与互联网学习内容相匹配的证书。

当前,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高职院校要想发展,首先要面临的便是在线教育的学分认定问题。建议高职院校成立在线平台学分评估委员会,委员会可由教学主任、专业带头人、任课教师等组成。委员会需要结合本校具体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对在线平台进行分类和评估,给出相应的课程列表和学生的学分认定方式。具体而言,建议用三种方式加以实现。第一种,学校直接认定学生的在线学习,只要获得结业证书,就可以获得学分,并免修相关课程;第二种,学校改革考试机制,对于参加在线学习的学生,学分认定需通过校内考试,通过即可获得校内学分;第三种,可考虑结合前面两种方式,学生想获得学分,在线学习既要获得结业证书,也要通过校内考试,二者缺一不可。就三种方式的可行性而言,前面两种可能是学生选择比较多的方式。学分的认定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四)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高职院校的两大社会职能是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互联网的发展必将带动两大职能的互动。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可建立“教育联盟”,即共同筹资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此外,为了降低平台的运行成本,建议各筹资院校采用成本平摊或者主要共享资源成本平摊的方式。在该模式下,还需建立完善的机制,如定期的议事制度来管理建设平台,从而保证该平台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的政策,积极推动平台的发展。比如,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在该平台上向社会开放公共服务的产品。平台的运行成本还是主要由各筹资院校分摊,政府不参与运行。要积极探索市场化的途径,将各个区域的职业教育优势资源整合成共享资源,放置在平台上,增加平台的竞争力。

(五)积极开发游戏课程学习法

未来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其知识灌输和传统的教育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懈怠和懒散,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利用互联网思维,可在互联网平台上根据课程内容设置游戏环节,积极开发游戏课程学习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达到边玩边学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并且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六)积极开拓校企合作新模式

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就是在企业或在学校建立一个专门的场所,企业将员工送到学校进行培训,或者学校将学生和教师送到企业锻炼,校企双方一般都是在同一个区域,跨区域的校企合作较少。在未来“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这种简单的合作模式将会发生变革,校企双方可以依靠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现跨区域合作,从而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学校官网和企业门户网站双方可以进行关联,双方在自己的官网上搭建对方的二级网站,提供实时提醒服务。比如,学校新开设什么专业、新的毕业生信息,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同样,企业如果有新的实践计划、招聘信息,学校的学生也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可避免校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这样,不但可降低资金投入,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同时,也能加强校企双方的联系和交流。

未来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如果高职院校忽略“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势必会被社会淘汰。只有将互联网的方便、快捷与教育融合在一起,才能产生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的两大本质功能是服务社会和培养人才。“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院校首先要分清什么是机遇,什么是挑战,不能简单地、被动地跟风新事物,而是要分析现状,主动应对,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移动政务实验室.“互联网+”引领创新2.0 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EBOL].(2015-03-09).http://cnews.chinadaily.com.cn/2015-03/09/content-19756465.htm.

[2]熊曙初.论互联网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2(3):18-20.

[3]王麒宇.浅析互联网信息技术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影响[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2):144-145.

[4]董玲玲.“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冲击与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145-146.

[5]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9-91.

[6]徐晓飞.抓住MOOC之机遇促进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9-47.

[7]韩晓蓉.沪上19所高校将互认慕课学分[N].东方早报,2014-04-21(A11).

[8]吴凤彬.“慕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3):44-45.

(责任编辑:王恒)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互联网+高职院校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